漫画/唐志顺
去年A股“土豪公司”昆仑万维曾给予股东10股转增30股的分红,2016年,这样“壕”言的企业越来越多,“高送转”正成为上市公司乐于追捧的“数字游戏”。截至2月22日,已有151家公司公布了高送转预案,其中包括不少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企业。然而,搭上“高送转”,股价如同插上了翅膀。这样的现象,也引起沪深交易所的关注,深交所还专门发文提示风险。
151股公布高送转预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2日,已有151家公司公布了高送转预案,和往年相比,这些预案更加豪气,其中20多家上市公司至少达到10转20股。有投资者戏言,10转10是起步,10送20是标配,10送10以下都不好意思说,这些“大手笔”高送转是往年不可比拟的。
1月24日,劲胜精密控股股东劲辉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提议2015年度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转增30股,预计共分配约10.68亿股。爱迪尔2月18日公告,公司拟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10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从这些方案,豪气可见一斑。
近些年,高送转成为了上市公司追捧的利润分配方案,送转企业的数量和高送转企业比率在持续提高。海通证券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以来,A股年报送转的企业数量不断提高,2005年推出送转的上市公司仅154家,而近5年来平均每年送转企业数量平均在500家左右,2014年送转企业数量达到565家。送转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平均的送转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从2005年的0.45(即平均10股送转4.5股)提高到2014年0.83(10股送转8.3股)。
赚钱效应让股价大涨
虽然“高送转”本身对公司经营并无明显实质影响,但“高送转”事件历年均受到投资者的高度青睐。数据显示,从近三年实施“高送转”的公司股价表现看,在预案公告日前30个、前20个以及前10个交易日内相对大盘累计涨幅达到9.5%、6.1% 和4.4%;在预案公告日后10个、后20个以及后30个交易日相对大 盘累计涨幅 达到2.6%、7.5% 和14.1%。
次新股高送转潜力更大。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07年以来,新上市企业的送转比例基本在50%以上。2014年上市的125家公司中有61家推出送转。2015年共有224家新股上市,2015年三季报显示这些次新股平均每股资本公积为2.7元/股,具有很强的送转潜力。
今年的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的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自神州长城公司2月15日披露“10转28”高送转方案之后,公司股价连续收出了三个涨停板。股价从38元附近一路飙升至50元上方;爱迪尔利润分配预案一经发布立即受到市场追捧,爱迪尔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被送上涨停板。
业绩不佳也推高送转
“通常,高送转主要集中在资本公积、净资产、未分配利润比较高,总股本比较低的企业,概念比较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比较多。”海通证券青岛湛山一路营业部首席投资顾问孔力前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但是,记者注意到,也有上市公司不顾自身亏损,也拿出了大方的高送转方案。以劲胜精密为例,公司去年三季报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劲胜精密的营业收入为24.2亿元,同比下滑约13.77% ,而净利润更是巨亏2.05亿元,同比下滑约760 .49%。而且在三季报中,公司还预计2015年全年将亏损。公司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综合考虑公司经营现状、资产规模及盈余情况,为回报全体股东并使全体股东分享公司成长的经营成果。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豫光金铅净利下降47% ,公司拟10转20派0.13元;顺威股份净利大降96% ,公司拟10转15派0.1元。
值得推敲的是,不少这样的公司,在发布“高送转”方案的同时,也拿出了一些其他的计划。如计划对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8股的神州长城披露了重要股东减持计划,计划自公告日起至2016年8月31日间共减持约6.85%的股份,减持的理由为自身发展需求。这样的方案搭配,被质疑高送转是为减持铺路。
其实,从去年开始,业绩不佳也土豪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如昆仑万维,其去年中期业绩预告,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6000万元~220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05%~30.95%,再比如银邦股份,也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中报预亏2800万元至3300万元,去年一季报与中报都亏损,却不用公积金弥补亏损。
高送转被交易所监管
伴随着高送转已经成为潮流,沪深交易所也开始给予密切关注。
神州长城就于2月18日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推出上述利润分配预案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详细分析与公司发展阶段的匹配性。同时,交易所还要求公司就上述利润分配预案的筹划过程中,在信息保密和防范内幕交易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上述利润分配预案的内幕信息知情人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
除了神州长城之外,连日来,劲胜精密、天齐锂业、棒杰股份、海联讯等多家公司因高送转方案接到了来自交易所的《关注函》,要求详细披露公司是否有业绩支撑,以及重要股东是否有减持意向等内容。
上交所则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近期沪市公司监管的五大重点工作当中,高送转信息披露位列其中。上交所要求沪市上市公司严格执行交易所方面去年发布的董事会审议“高送转”公告格式指引,要求详细披露董事会表决意向、董事及提议股东的持股变动与增减持计划等,并结合公司自身业务,就“高送转”是否符合公司当期实际经营业绩情况、是否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等,做出详细披露。
■提醒
掘金“高送转”更要防陷阱
国信证券认为,岁末年初“高送转”往往有超额收益;红股所得税免征新政对大股东有利,可能促使更多“高送转”发生。“高送转”是A股历年炒作主题,历史数据看,预案披露日前后30个交易日内往往有超额收益。
不过,日前,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专门发文提示风险,表示“高送转”对股东权益和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投资者需避免跟风炒作造成亏损。并强调不排除个别上市公司出于配合二级市场炒作,或者配合大股东和高管出售股票,或者配合激励对象达到行权条件,或者为了在再融资过程中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等目的而推出“高送转”方案。
不少投资者都知晓,高送转之后,虽然公司股本扩大,但对于股东而言,权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如果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每股收益也将摊薄。因此,高送转不过是数字游戏而已。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业绩亏损公司的高送转,背后不排除为资本运作“护驾”、为大股东质押“托底”乃至“掩护”利益关联方套现出逃等灰色诉求。
上述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要重点看公司业绩,不能光看高送转,更应审视高送转所处的市场环境,高送转股票所处的板块、题材、概念、业绩,综合做出选择。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