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特钢“一厂一炉”淘汰落后产能 转型升级

2017-09-05 08:39:07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能拉起一艘航母”的钢缆线材

\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线。 傅学军 摄

一块钢材的命运,在六十年间会经历怎样的起伏跌宕?

在位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的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可以找到答案。

青岛特钢是青钢集团整体搬迁后的发展主体,始建于1958年,创建时正值全国“大炼钢铁”年代,一块质量合格的钢材可谓弥足珍贵。然而谁曾想到,数十年后,钢材价格剧烈震荡,钢价最低之时,一斤钢材的价钱还不如一斤白菜。这些年来,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纷纷加快转型,青岛特钢更是先人一步,利用老企业搬迁机遇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新旧动能顺畅转换,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重新定义着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新价值。

青岛特钢全线投产刚刚两年。在这里,每一块钢材的诞生,都在参与书写一部“转型史”,都在讲述一个以“供给侧”为主题的生动故事。

“一厂一炉”,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

1958年,青岛特钢的前身创建伊始,曾经委派五十名年轻人去上海学习炼钢,董立初就是其中一位,他曾向记者回忆青岛钢铁的辉煌时刻:“我们学成归来以后,一边投入生产实践,一边对学来的工艺技术进行总结和创新,后来,济钢、潍坊钢厂、张店钢厂等同行企业,都曾邀请我们去传授炼钢技术。”

上世纪80年代,青岛的钢产量一度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一,工艺水平、技术能力都被业内称道。那时候,一块“青岛造”钢材身价不菲,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当时间行进到2008年,钢材的命运开始大转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钢价一路下滑,企业效益下降,直至陷入全行业亏损。2014年,国内钢铁企业的吨钢净利润近乎为零。2016年,我国针对钢铁等重点行业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落后产能,用了一年多时间削减了近1亿吨落后产能,但即使这样,仍有近2亿吨的过剩产能需要淘汰。

在青岛特钢,一块钢材却成为“幸运儿”——企业在国内率先围绕供给侧做文章,率先完成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由此赢得了主动,生产的优、特钢产品提早迈向中高端。

2012年12月,青钢城市钢厂环保搬迁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老企业启动搬迁,青岛特钢全面建设,在此过程中全部淘汰原有的落后产能,仅关停一个焦化厂、一个高炉,就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在青岛特钢这一行业领先的新型钢厂里,人均产钢达到1000吨/年,是老厂的 4.3倍,是国内钢企平均水平的2.2倍。

一块钢材,产品内涵发生巨变

一块钢材,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以研制优、特钢材为主的青岛特钢,先后投入了十几亿元,实施了十余项重大节能工程,按照新一代绿色制造流程的标准,配备了世界先进的除尘、脱硫及脱硝设施,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和全部循环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钢铁行业的国际先进水平,是典型的绿色钢厂。

在青岛特钢,主要装备全部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过程中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操控。在老厂,轧钢工序12个人一天产量最多1400吨;在新厂区,12个人日产量可达近2800吨。“在老厂的时候,我们生产的线材,最小规格达到5.5毫米就到了极限,现在却能轻松实现5.0毫米线材的批量生产,这一点,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做到。”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高线作业部二三高线生产作业区作业长朱华川说。

一块钢材,产品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青岛特钢的生产,完全围绕中高端用户的需求而谋划,在创造有效供给方面成效极为显著——

青岛特钢生产的钢帘线和胎圈钢丝用钢盘条,主要用于制造飞机起落架轮胎、大型汽车和高级轿车轮胎,已经替代了大部分的进口产品,其中帘线钢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居国内第一;生产的焊接用钢盘条得到瑞典伊萨、韩国高丽熔接棒等国际著名焊接材料公司的认可,特种焊接用钢年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占全国50%左右的市场份额;生产的超大规格空气悬架导向臂用扁钢在疲劳寿命测试中,成功突破了150万次疲劳寿命,达到了相似进口产品的质量水平;生产的货叉扁钢取得美国卡斯卡特公司和意大利博索尼公司的质量认证,这两家企业分别位居全球同行业第一、二位……

今年5月,由青岛特钢自主研制的超高强度钢缆线材,获准在杨泗港大桥和广州虎门二桥的建设中应用。专家指出,这一全新的超高强度钢缆线材产品抗拉能力强,线材强度显著提高,波动范围明显缩小,“这样的超高强度钢缆,可拉起一艘航空母舰!”

“破天荒”探索规模化定制模式

一块钢材,还在全球同行业破天荒地探索出大规模定制模式。

多少年来,钢铁企业都是按照订单安排生产,而将钢材销售交给代理商。也正因如此,钢铁企业很难第一时间了解用户需求,很难细微了解用户的真实感受,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紧密对接,自然无从谈起。

在钢铁生产的规模化定制上,青岛特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去年年初,青岛特钢与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特钢的生产车间举行“兴达”生产线命名仪式,该生产线专为兴达定制生产钢帘线产品。这是国内钢铁行业首次实现钢铁生产的大规模定制。首期“兴达”生产线的年产能为50万吨,占青岛特钢整个产能的六分之一,占江苏兴达公司这一亚洲最大钢帘线生产基地产量的80%。

这种专属定制的大规模合作生产模式,不但省去了钢帘线生产企业原先需要自己进行产品加工处理的人工、设备、物流等方面的消耗,而且省去了钢铁企业的营销、库存、物流等方面的消耗,使原先的两个上下游环节合二为一,成本大为降低。同时,双方通过定制化合作,从原先各自为政、单独面对市场需求,变为共同面对终端的钢帘线用户,共同探知用户的需要和感受,精准把控市场需求的能力大大增强。

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求变,让一块钢材有了更强的市场生命力。

目前,青岛特钢轧钢系统已开通四条线材生产线、两条型材生产线,2017年预测产能将达到焦炭149万吨、铁312万吨、钢277.8万吨、材267万吨。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林 刚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