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7日启幕

2017-09-07 10:04:47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今日启幕(图)

\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岸风貌。(A08、A09版图片均由黄岛区委宣传部提供)

\

图为亿吨大港前湾港,前湾港和董家口港是面向国际主航道的深水大港。

驼铃古道丝绸路,海上今来东亚风。

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来自全球的嘉宾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的丰硕成果,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现代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景。

时维9月,以“东亚联通、丝路共赢”为主题的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幕。9月7日~8日,论坛以“一主、两展、五会”八大板块活动呈现,将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与东盟各国在海洋、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赢、共同繁荣。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青岛始终以全球视角,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扩大开放,全力构建“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建设新格局。

而作为引领这座城市发展的一极,西海岸新区大力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桥头堡,自信地“走出去”,热情地“请进来”,牵手东亚,对话全球,赢得满堂彩。

1 传承

千古丝路,承启远航

青岛在将来连接整个东盟和中日韩这样一个东亚合作的主渠道方面,将会发挥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纵观世界史,恐怕再没有一条航路,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跨越千年时光,辐射万里海疆,历久弥新。

古琅琊港(今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大港口之一,其时,它背靠的齐鲁大地物产丰富,尤以齐国丝织品闻名中外,为海上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秦皇汉武多次巡幸至此,徐福东渡更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在此区域考古发现的沉船遗址、外销瓷器等,都证实了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枢纽港和中转站作用。

1600年前,东晋的高僧法显经陆上丝绸之路,赴古印度寻求真经,10年之后沿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孟加拉湾、苏门答腊、南海、台湾海峡,最终北上登陆青岛,归来后写成《佛国记》,留下了关于“一带一路”的珍贵历史印记。

1400年前,唐朝在青岛胶州湾北岸设立板桥镇,开启了我国与东北亚国家海上贸易的大门,“海上丝绸之路”北线从这里起航;到了宋朝,又在此设置了北方唯一具有海关职能的“市舶司”,随后板桥镇发展成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

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希霍芬陆续出版的《中国》一书,提出了“丝绸之路”的表述,指出青岛胶州湾是“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一扇门户”。

进入21世纪,丝路精神得以延续发展,世界也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青岛,定格在了西海岸。

2016年7月,首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论坛以“互联互通、共享共赢”为主题,通过东亚工商领袖峰会、东亚港口联盟大会、东亚文化艺术展、东亚商品展和东亚海洋高峰论坛等“两会两展一论坛”,为东亚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合作交流平台。

回看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由此开创了发展的“黄金十年”。2013年,站在十年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成员国时便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被广泛看做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时也提出:“深化各领域合作,中方将考虑建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这便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由来。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更在东亚经济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发展东盟和中日韩(10+3)海洋合作,也已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东亚合作的优先方向和重点领域。

2015年12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以山东省青岛市为核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总部,依托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项目筹建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作为平台的永久性会址和标志性建筑。

国家为什么会将这项重任交给青岛交给西海岸?

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包容,开放包容的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血液。

730公里的海岸线,69个海岛,形态各异的35处大的海湾,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深水不冻港,青岛港和正在加快发展建设的董家口港,共同勾勒出青岛这座城市的“海洋轮廓”。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让青岛具有深入融入“一带一路”的天然优势和条件。

随着中央正式推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予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底蕴深厚的青岛重要发展机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上海、天津、深圳、青岛、三亚等沿海城市的港口建设。

“东盟和中日韩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这样一个背景下,青岛的作用特别突出。青岛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东盟和中日韩的最重要的节点,所以我们把青岛定位为整个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总部,把论坛放在青岛。而且青岛在将来连接整个东盟和中日韩这样一个东亚合作的主渠道方面,将会发挥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龙永图在首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上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而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以海洋经济为核心竞争力的西海岸更是与这一国家战略高度匹配: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2 往来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青岛对外开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柬埔寨副首相因蔡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谢里夫、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伊西多罗维奇、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阿济莫夫、津巴布韦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南非副总统拉马福萨、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秘书长谢尔盖……近年来,到访青岛的贵宾名单不断增加,各种语言各色皮肤的人们会集于此,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发展成果。

7月22日,玻利维亚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卡门女士在参观青岛港全自动码头后,表达了自己的赞许与期盼:整个码头“空无一人”、全智能化机器作业的场景令人震惊,希望自己的国家也有自动化程度如此之高的港口;来自巴拿马拉美议会的克里斯托瓦尔在游览青岛中德生态园后表示:这个园区代表了中德两个经济巨头合作的杰出成果,自己回国后也要宣传这种低能耗与高环保的园区建设理念。

来青参加C20会议的埃及前总理、可持续发展机构董事会主席埃萨姆·谢拉夫毫不吝啬对青岛的赞美:“毫无疑问,本次会议同往届会议有着显著的区别,因为本次会议召开地青岛是一座拥有开放精神、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会议组织、致辞程序、议题分配都非常国际化。”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高官会及贸易部长会议、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C20)、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东亚文化之都、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活动、“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国际电子博览会、中国(青岛)财富论坛、国际城市建设研讨会、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越来越多的国际重量级会议活动将坐标定位在青岛,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走进青岛,感受这里非同一般的魅力与活力。

青岛市政府外办数据显示,仅2016年,青岛就接待了包括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等在内的境外贵宾团组186批、1900多人次,其中副部级及友城市长团组占接待总数的50%以上。与德国曼海姆市、秘鲁卡亚俄市结为友好城市,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芬兰萨洛市签署了结好意向书。截至目前,青岛共缔结友城关系68个,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

青岛持续推进的国际城市战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发布的《青岛市国际化发展报告——基于GNP(GNI)测算的研究》认为,青岛对外开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青岛把握“一带一路”契机,与沿线国家民众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加深感情,不断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极大丰富了“国相近、民相亲”的丝路内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

2014年9月,位于西海岸新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塔吉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共同签署了共建孔子学院的战略协议,开创了西海岸新区教育领域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交流的先河。

去年6月11日,根据东晋高僧法显赴古印度求真经的这段历史创作的史诗舞剧《法显》在北京中国剧院首演,盛况空前。这位东晋高僧的传奇人生与精神历程叩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扉,连续两日的演出一票难求。

5月7日,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9个国家的90名在青留学生,在西海岸海青镇参加了采茶、茶艺表演、品茶等活动,体验中国传统的茶文化。

青岛充分利用外来人才资源,推动外国人才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维特曼教授团队与青岛理工大学共同开展的“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入选国家“111引智计划”。青岛还引进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5人高端外国专家团队,促成青岛企业在挪威半潜式海上渔场项目中竞标成功,为我国深海经济开发奠定了装备技术基础。

\

图为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其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永久性会址和标志性建筑。

3 联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近年来,青岛市加快重点交通枢纽通道项目建设,优化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一带一路”黄金通道。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是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前提和保障。青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深化改革,锐意创新,铺就了一条畅行无阻的现代新丝路。

海关是国际贸易的要塞,通关效率高低直接决定国际贸易的质量。

2014年底,全国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在胶州正式投运。青岛海关优化多式联运口岸监管模式,实现了港站互联,这一全新的物流模式,将海运与陆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显著提升了青岛物流辐射力。

“海运货物从青岛进境,经过阿拉山口或者霍尔果斯,然后再到中亚,时间上要节省七天左右。”山东路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业务员曲强说,海铁联运有更加便利的条件,竞争力强,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和货源。

青岛海关副关长张亚平表示,近年来,青岛海关牵头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形成沿线九省区十个海关“十关如一关”的通关格局,为沿线9万多家企业铺设了一条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

截至今年4月底,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运行满两周年,区域海关共审核一体化报关单1172.7万票,其中跨关区报关单占比9.8%,居全国五大通关一体化板块之首。

港区是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结合区域优势,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自贸驿站”,并不断付诸实践。

8月8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分别与来自俄罗斯、捷克、马来西亚的港口集团签署《“一带一路自贸驿站”合作框架协议》,建设俄罗斯两处驿站、捷克驿站和马来西亚驿站。

截至目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已在境外国家和地区布局自贸驿站,在国内与5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0余个省、自治区(建设兵团)、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布局42处驿站。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载体、政府推动为服务体、各国和地区合作为共同体的“四位一体”全球“一带一路自贸驿站”新格局轮廓初成,一个广市场、大资源、低成本、高效能、多功能的区域经济合作联盟正在形成。

俄罗斯赤塔商品原材料集团负责人扎瓦耶夫K.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入“一带一路自贸驿站”可以将他们的商品资源更便捷地销售到中国、拓宽采购渠道,并且能够引导中国的企业和资源能够到海参崴地区投资,发展俄罗斯远东经济。

近年来,青岛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区位优势,加快重点交通枢纽通道项目建设,优化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一带一路”黄金通道。

去年7月,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标志着董家口港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也为青岛融入“一带一路”开启了又一条全新通道。

同年7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期间,青岛港与海上丝路沿线的马来西亚巴生港、阿联酋迪拜港、韩国釜山港、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等11个港口成立了东亚港口联盟,发布了《东亚港口联盟黄岛共识》和《东亚港口联盟章程》。为定向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西海岸新区还与“一带一路”的欧洲门户国家——波兰新松奇市确定了友好合作城市(区)关系。这意味着,今后,来自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航运企业将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成员港口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在更高平台、更广范围、更新层次上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7月25日,中国青岛工商中心(日本)在东京都港区揭牌成立。青岛工商中心(日本)是青岛市为更好地推进青岛与日本的地方经贸合作而设立的第五个境外工商中心,主要承担推动青岛企业与日本地方双向经贸促进、青岛城市整体形象对日宣传推介以及驻日本海外人才工作站等职能。

目前,青岛已经在新加坡、韩国釜山、德国慕尼黑、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以色列特拉维夫先后建立境外工商中心。这些工商中心将青岛“搬”到了全世界,成为青岛与海外互相交流、贸易促进和经济合作的窗口。

4 共赢

同道而相益,同心而相济

在“一带一路”沿线,已有16个青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这些园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

沿线各国的经贸企业是“一带一路”的铸就者,更是享受“一带一路”红利的受益者。

打开温度低至-60℃的冷库,鲁海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开着叉车进去,不一会儿便满载着从印度洋海域捕捞的金枪鱼出来。这些冷冻的金枪鱼在青岛加工生产,随后内销或者出口至日本等国。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鲁海丰集团正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寻找着国外商机。

“远洋渔业十分契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青岛的远洋渔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青岛鲁海丰集团副总经理刘继生说,目前,毛里求斯、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相继向鲁海丰伸出橄榄枝,一系列合作项目正在落地。未来,来自东北亚各地的远洋渔船,将以青岛董家口港为大本营,向南绕过马六甲海峡,最后到达广袤的印度洋,与毛里求斯、塞舌尔等国展开合作。渔船满载之后,经马来西亚中转,运回青岛基地加工,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加快实现本土企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也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破解产业困局以及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

赛轮金宇集团是一家橡胶轮胎研发制造企业,在越南投资设立赛轮(越南)有限公司后,位于西海岸新区的赛轮金宇作为中国轮胎民营企业,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率先走出国门,在越南投资建厂后,不仅销售额一路上升,今年前5个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1261万美元,同比增长122%,还解决了当地3000人的就业问题。在南非,由海信创办的工业园为当地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今年前5个月实现销售收入18753万美元,同比增长40%。

放眼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正在从“落地生根”走向不断发展壮大。在克服“水土不服”的过渡期后,大多数境外投资企业实现了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的良性融合,生产经营状况较好,实现了项目投资初期的既定目标。

青岛与荷兰,地处“一带一路”东西两端,一个拥有世界第七大港口青岛港,另一个拥有“欧洲门户”鹿特丹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正是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这一由青岛发起的以“跨境合作、双向互动”为主题的园区,作为中国唯一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投资互动的跨境合作园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与热情与合作。

截至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一共有16个青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这些园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另外,本市以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为载体,加强与东盟、欧盟等地区的合作,推动青建物流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投资2.06亿美元建设商贸物流园。滚动完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储备库,新增基础设施、经贸合作、产业投资类重点项目57个。

借助这些园区,青岛企业加速了布局“一带一路”的步伐。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建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新华锦集团等企业纷纷“借船出海”,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巧妙参与国际分工,深挖“一带一路”富矿,掀起了青岛对外合作的高潮。

去年全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9.2亿美元、增长11%,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总额338.28亿美元,占全市当年进出口总额的51.3%,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同比增长4.2%,成为拉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是渔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商人跨海营生的大商道,是使者交流文明的舞台。今天,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为契机,秉承共同的梦想和信念,开启跨越疆域的对话,书写休戚与共的海上丝路新篇章。半岛全媒体记者 景毅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