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凌晨探访青岛海鲜市场 商户提前俩月开始备年货

2017-12-29 09:07:48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直击海鲜商贩进货:零点追"鲜" 提前俩月忙年



李德国在选购新鲜海货。

凌晨,批发市场内一片忙碌景象。

板车大军在市场里成为运输主力。

零点的青岛,路灯昏黄。隐约有氤氲的雾气,当大多数人仍在梦乡的时候,33岁的海鲜商贩李德国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小港到城阳,36公里的路程,从业17年的李德国已走过无数次。12月28日凌晨,半岛记者与李德国一起,探访了凌晨的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临近年关,海鲜市场格外火爆,商贩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备年货。神情焦急的买家,被团团围住的卖家,鱼贯而入的板车“大军”……水产品批发市场忙忙碌碌的场景颇为壮观,凌晨海鲜市场上的“众生相”一览无余。

0:00

要想买好鱼必须得早起

“要想买好鱼,必须得早起!”28日凌晨零时许,李德国从小港出发时,不禁感叹。李德国皮肤黝黑,成熟干练。“我干海鲜这行十几年了,我1984年生,但别人都说我像四五十岁的人,显老。”李德国自我调侃。

李德国的店员开车,他坐在副驾驶位置。“其实就是挣个辛苦钱,去晚了肯定就被抢光了,这次我和石岛的客户说好了,主要去进一些品质比较好的黄花鱼。”李德国话音刚落,车子就发动了,开上新冠高架,向环湾路方向驶去。

凌晨的马路空空荡荡,大多数人仍在睡梦中,伴随着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李德国回忆自己从沂水老家初到青岛时的情景。“我15岁就来青岛了,刚开始在北岭那边卖熟食,后来工资发不下来,我就坐当时的21路公交车,到小港这边干活。”李德国回忆,“当时啥鱼都不认识,就是跟着别人一点点地学。”后来,李德国自己卖了一条鱼,挣了70多元钱。“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250元,能挣70元钱很不错了。”李德国介绍,这次经历让他尝到了甜头,开始从事水产行业,这一干就是17年。

1:00

市场灯火通明一片忙碌

凌晨1时许,李德国到达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此时,市场外进货的车辆排了两排。刚进入市场,李德国就直奔海鲜摊位,首先选购了品质比较好的黄花鱼。记者注意到,海鲜卖家并没有收钱,李德国就把海货放进了泡沫箱。“都是老熟人,认识很长时间了,不用现在就结账。”李德国说。

凌晨的海鲜市场内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忙碌一片:各类板车来回穿梭,卖家的叫卖声、买家的叫喊声、摩托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双方见面只能大声呼喊,不少商户忙着卸货、称重、摆货,而前来购买的客户也忙着讨价还价。记者发现,在一辆威海牌照的货车前,商贩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海鲜筐中的各类海鲜很快被抢购一空。还有骑着三轮摩托的搬运工在现场忙碌,两辆摩托车错车时,市场道路一度出现“堵塞”,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下,道路秩序恢复正常。

“地面上全是冰,一定要小心一些。”李德国不停地叮嘱。

1:50

搬货全靠海鲜“摆渡人”

李德国选好海鲜后,将装好箱的海鲜递给了板车工,由他们负责将海鲜运到市场外。“搬运工是按箱收费,一箱子两元钱左右,我买的这些海鲜,光搬运费就花了45元钱。”李德国说。记者了解到,作为海鲜的“摆渡人”,市场外的板车工俨然成为一种“产业”。

凌晨1时30分,在海鲜市场一扇铁门前,数十位推着板车的搬运工开始集结,骑着摩托车的搬运工也来到铁门前,准备到市场内干活。在板车“大军”中,50岁出头的老袁戴着帽子,双手插在大衣里取暖。“我已经干了22年了,现在本地人很少干这个了,不少湖北人来了,在市场上干这个活。”老袁介绍,他们装一箱能挣一块五到两块钱,一晚上能挣至少一百元钱,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钱的收入,虽然活比较辛苦,但他还算比较满意。

凌晨1时50分,海鲜市场的大门外传来一阵噪杂声,随着大门缓缓打开,十余辆板车鱼贯而入。又过了十余分钟,搬运工推着满载海鲜的板车走出大门,将一箱箱海鲜搬到了市场外的货车上。

3:00

满载而归背后是辛苦

茫茫夜色中,李德国和店员载着“淘”来的海鲜踏上返程的路,此时海鲜市场内依然人声鼎沸,“还有很多活海鲜陆续进来,等会说不定还要忙。”凌晨3时,李德国回到小港,稍作休整后又出发了。“现在赶紧把新鲜的货送到客户手中,他们白天还等着用。”李德国告诉记者,28日进货算是轻松的一天,有时候回来后尽管很累很饿,需要马不停蹄送到客户手中,“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老婆再辛苦也值得。”

李德国和海鲜打了17年交道,如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谈及从事这一行业的感悟,李德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吃苦坚持不下来”。“信息源很重要,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海鲜,需要自己去摸索,我手机24小时开机,哪里有好海鲜就去哪里。”李德国介绍,无论是崂山的渔港还是西海岸的积米崖渔港,只要有好的海鲜到岸,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再就是选海鲜的时候一定要眼疾手快,选海鲜就是和时间赛跑,接到电话后不能犹豫,因为一车海鲜里有好的也有坏的,如何选择也很重要。”

虽然卖海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李德国坦言,这个行业挣的是辛苦钱,“一天跑三趟五趟市场都很正常,再就是有时候急了,没戴手套手直接和冰水、海鲜接触。”由于长时间接触冰凉的海鲜,李德国的关节有些发炎,这时常让他感到痛苦,“没办法,干这一行的或多或少身体都受影响。”

■特写 为三个半月的孩子打拼

在市场内的一处摊位,24岁的小赵正在卖红头鱼、鲳鱼和鲶鱼。“从头天晚上11点干到第二天七八点,一个字‘累’。”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小赵并不避讳,“我干了5年了,有时候可以说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他坚持干这一行时,小赵说,自己的孩子刚刚三个半月大,即使在海鲜市场,他也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孩子的视频,“为孩子打拼!”小赵直言。

和小赵一样,李德国坦言,从事水产行业十几年,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一直都是爱人照看孩子。“没办法,干这个活就是时间太不规律了,根本顾不上孩子。”李德国无奈地说道。凌晨2时许,李德国将买好的加吉鱼和黄花鱼搬到车上,一个小时的采购圆满结束,“加吉鱼和黄花鱼总共一百多斤,都是精品。”

揭秘 批发商提前两个月备年货

“到了天冷的时候,渔民也不出去打鱼了,出海的船越来越少,临近春节就没有这么多新鲜的海鲜了,现在是备货的最好时候,要抓住节前的最好机会。”采访中,批发商王先生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是提前两个月开始备年货,现在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也是海鲜上市的“黄金期”,这个时候海鲜不仅新鲜,种类也最多,不少批发商都是趁着海鲜丰富的时候开始储存货,到了天冷的时候不但打不到,而且价格也很高,卖起来比较难。

在不少批发商看来,采购多少储存的海鲜取决于冷库的多少。采访中,李德国表示,不少批发商都有冷库,有些冷库放满了货就租用别人的冷库来存放海鲜。

海鲜的价格、供需和天气、市场行情等因素有关。采访中,不少摊贩表示今年的海鲜价格相对平稳,“别小看这一个月,海鲜供应充足了很多,今年的海鲜价格相对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和供应丰富有很大的关系。”批发商魏先生告诉记者,根据国家规定,今年黄渤海伏季休渔期由往年的6月1日提前至5月1日开始,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封海,所有休渔渔船必须严格遵守伏休有关规定,按时进港休渔,当前市场上的海鲜种类比较丰富,刀鱼、鲅鱼、海蛎子、蛤蜊等应有尽有,尤其今年的鲅鱼和刀鱼市场供应充足,普通的海鲜并不贵,今年的贝类价格一直很平稳,虽然鲳鱼等“贵族海鲜”价格高,其实平时鲳鱼打捞上的也很少,所以今年海鲜市场上的价格总体是平稳的。

■支招 “鱼的眼睛不会骗人”

市民在购买海鲜时,常常疑惑该如何选购新鲜的海鲜。李德国常年跟海鲜打交道,也积累了自己的经验。“鱼的眼睛不会骗人,新鲜的鱼眼睛鼓、亮,不新鲜的鱼眼睛不突出,可能还有血丝。”李德国介绍,蛤蜊等贝壳类购买时需要看水,如果水浑浊且污泥很多,说明不新鲜。而水比较清澈,说明蛤蜊是新鲜的。人工养殖的海鲜和海里捕捞如何区别呢?据介绍,一般野生的海鲜脂肪含量少,体型又瘦又长,而养殖的海鲜体型偏胖偏短,脂肪含量高。此外,两者在口感上差异较大,野生海鲜味道鲜美,而养殖海鲜口感一般,甚至有一股饲料沉积的味道。

发个朋友圈 就能卖海鲜

和记者攀谈期间,李德国在不停发微信,虽然已经是凌晨3点,但仍然有客户和李德国微信聊天,“通过微信就把货订出去了,质量好的海鲜很抢手,谁先打招呼卖给谁,所以他们也在盯着朋友圈。”李德国说。

如今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发展,他不仅和水产商户建立微信群,在信息共享的同时,还经常通过微信“互通有无”。“发个朋友圈客户就来了,非常方便,以前必须一个个打电话,问要多少货,现在一个微信就搞定了,很方便。”李德国介绍,一旦自己手上有刚进的海鲜,他就通过朋友圈发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下单,这让他感觉省事不少,“还是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人需要与时俱进,不然就被淘汰了。”李德国感叹。

趋势 高档海鲜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海鲜市场采购的除了鱼贩、大酒店的老板还有一些普通市民。“这里海鲜分两种,有专门供应大酒店的精品海鲜,也有专门供市民菜篮子的普通海鲜。”从事海鲜批发的魏先生告诉记者,针对不同群体他们采购不同的海鲜,以前高档海鲜很畅销,这几年行情发生了变化,批发商也开始转型,努力开拓平民消费市场,现在批发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海鲜品种越来越多,以前豪华酒店才能吃到的海鲜,现在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

如今,在市民的餐桌上以往所谓高档的海鲜也成了“家常菜”。“现在不少海鲜都走‘亲民路线’,价格合理市民也都能接受。”从事海鲜批发生意的青岛海栈水产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郭清和告诉记者,过去海鲜礼盒都是越贵越好卖,一个礼盒动辄上千元,随着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高档的海鲜礼盒已经没有市场,商户也转变了经营理念,“高大上”海鲜也放下身段,打起“亲民”价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过年的时候,低价的海鲜礼盒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销量比平时增加很多倍。

链接 水产市场繁荣带动产业链

“批发市场的繁荣也带火了周边的旅馆和饭店,带动了更多人就业。”家住附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这里是胶东半岛地区各个地方海鲜货源的“批发地”,从批发市场里拿货的来自青岛周边,他们都开着大车小车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货,现在市场不仅带动了海鲜的相关产业,还带动了餐饮、旅馆等相关产业,形成了海鲜、住宿等相关产业链。“说到底是人流大。”鱼贩张先生告诉记者,不仅带动了周边的小吃店,也带动了手机批发市场的生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家“沙县小吃”在营业,在批发市场卖零食的摊位前也挤满了人,不少人边吃饭边谈生意,嘈杂中却充满生活气息。“开车跑过来又累又饿,平时我们吃住都在市场附近。”来自滨州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周到这个批发市场进货,由于旅途太累索性就在这里休息,忙的时候吃方便面凑合,有空的时候找个附近的旅馆住下。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王滨刘玉凡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