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一茶一宴一粒种子 都成青岛乡村振兴“发动机”

2018-03-30 09:22:22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一茶一宴一粒种子 都成青岛乡村振兴"发动机"

\

王家台后村,渔家宴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乡村的产业振兴了,人才、资金等要素才会向乡村聚集,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愿望才能实现。在青岛各地,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农民增收提质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崂山区两代茶农的接力赛、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沽河畔的种业、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山前村搞起光伏产业、王家台后村乡村渔家宴旅游产业链的升级……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探访青岛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渔家宴“四季长春”

作为一名农村人,夏云没想到,在城区打拼多年后,竟然让乡村“吸引”。4年前,她转手城区酒店,在老家西海岸新区王家台后村开起了渔家宴酒楼。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连吃带住,收入跨步

3月14日中午,夏云接待了5桌客人,其中2桌是熟客。作为招牌的活海鲜和现做现卖的手工面饼,受到了所有客人的好评。“海鲜是活的,绝对好吃。”夏云说,他们会直接联系出海渔民,买最新鲜的海鲜。花费也不高,人均30元就能吃上海鲜,50元就能吃的很好。店里的大厨是她丈夫,莒县人,有着20多年的掌勺经验。

在王家台后村登台路,路边有着一排餐饮店铺,夏云的店就是其一。“我家店是渔家宴性质,以吃为主。”夏云说,连吃带住,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七八十人。

夏云很清楚,渔家宴有着淡旺季之分。不过,王家台后村的快速发展“进步”,给她和村民带来极强的自信。2017年,在登台路营业的温泉,将大量客人吸引过来。刚刚过去的冬天里,到夏云店里就餐住宿的客人中,很多是奔着温泉来的。

夏云的店铺和村里其他的店铺,有着一模一样的门头,连屋内的格局也是统一设计。4年前,当时夏云和丈夫在西海岸新区经营饭店,恰逢这处房屋主人打算出手。她和丈夫在一番研究后,决定将饭店“搬回”老家。随后,在村里的统一规划之下,房屋被重新翻建,盖起了3层小楼房。硬件水平得到了统一。

后招不断,淡季不淡

各种各样的培训让夏云一家受益匪浅。他们除接受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培训外,还有经营店铺方面的培训。“比如,教我们怎么叠被褥更好看。还有各种面点的培训,做西点、花卷。”夏云说。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进步。以前,电压不稳,在更换了电路设备后,电力问题得以解决。

最给力的要数村子知名度的提高,其带动作用巨大。2017年底,王家台后村荣登山东十大美丽乡村榜单。实打实的荣誉,是村子各方面提高赢来的。

源源不断的“后招”也是村子发展进步的保障。就像温泉项目有效解决淡旺季“问题”,夏云听说,也有专业公司有意向进驻村子,租赁店铺进行统一经营。在她看来,届时她的店会面临竞争,但这是一件好事。“我对自家店有信心,但人家肯定有独到的办法,我也想向他们学习。”

“在城区和村里,我们经营规模一样的店铺,两个收入差不多。”而村里经营明显要轻松。虽然如此,夏云也没有满足。她曾到南方去考察,发现自家店铺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一家店的卫生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扇门可以做厕所和淋浴间的门,巧妙利用空间,非常实用。”同时,她一直觉得目前40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太小,理想的是有两三套这样的房子,“把房间规划得更大一些,更上档次。”她说,目前最大的房间能够招待12人,显然太小。将来,有条件就会开辟出像样的大房间,接待小型聚会;也想要宴会厅,可以供给单位庆典使用。

规模经营,品牌走红

王家台后村发展进步还在路上。同时,还会有更多的“王家台后村”出现,形成产业振兴。

西海岸新区琅琊台管区副主任隋秀坤说,原来的小渔村王家台后村要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路子是规模化经营。目前,村里共有96个渔家宴,其状态是各干各的。正如夏云听说的那样,“有一个客户,打算以租赁的方式,把民宿店盘过来。一下经营5家、8家、10家,分类推进,走中高端路线。”他说,目前经营业户在很多方面都是统一起来的,有统一标准、同样的配套设施。将来,发展方向将是品牌化。

在王家台后村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很快将有更多的“王家台后村”出现。紧挨着王家台后村,有个村子叫做陈家台后村,其传统产业是小干鱼加工。近年来,随着渔业保护等多种原因,这一产业出现了萎缩。目前,该村有村民搞起了渔家宴。在现有条件下,隋秀坤说,将围绕管区定位,引进经济、社会效益好、符合特点的大项目。隋秀坤说,争取在2018年将管区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区,在发展王家台后村时,带动陈家台后村,具体做法是在市场运作模式下引进“大户”,错位发展将陈家台后村打造成中高端民宿村。

为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村民将搬进楼房。目前,管区7个村子中有2个进行了村改,今明两年将再进行2个村子的村改,为东港头和东桥子。“这样能够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实施配套。”隋秀坤说,还要为村民做订单式培训,依托大项目、村改,让搬进楼房的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最终,产业培育要让农民受益,在家门口共享发展成果。”

\

1991年王哥庄街道庙石社区村民高正荣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田里的小麦挖掉,种上茶。一时间,他被评价为“穷疯了”、“不务正业”。此后,高正荣用了3年多的时间,遍访全国各地产茶区,学习茶园的管理和炒茶技术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经过数十年发展,崂山茶已经名声在外。

两代茶农“接力赛”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崂山区家家户户以种粮为生。由于地处海岸线丘陵地带,地形很不平坦,加上耕地面积有限,当地的农民每年的收成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农闲时都要靠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

当时也处在这种状态下的王哥庄街道庙石社区村民高正荣一直想找个出路。1991年的一个下午,他得到两包茶叶种子。在经过反复思想斗争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田里的小麦挖掉种茶。一时间,他被评价为“穷疯了”、“不务正业”。此后,高正荣用了3年多的时间,遍访全国各地产茶区,学习茶园的管理和炒茶技术,回来后再运用到崂山茶上,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崂山茶独有的茶园管理和制茶的工艺体系,并创立“崂石茗茶”品牌。

后来,崂山种茶的农民越来越多,只要有机会,高正荣就手把手传授经验。经过数十年发展,崂山茶已经名声在外。在后续发展上,崂山茶需要更多的新鲜力量。高正荣的儿子高存芳承担起了责任。他是一名“80后”,大学毕业后进入全国知名上市公司工作,在发展顺顺当当之时,2009年秋天辞职回家,成为了茶场第二代“掌门人”。

他最先做的事是市场调研。从田间地头到批发市场,再到各个茶店、茶馆。高存芳发现,当时的崂山茶存在假货横行、农残超标、价格混乱、缺失行业标准等诸多的问题。

为了改变现状,高存芳一边想尽办法筹措资金,一边求教专业人士。在9年时间里,他从茶园管理开始,对自家的崂山茶进行了科学规范化改进:牵头成立合作社,吸收当地优质茶园入股,统一引进农大先进的滴灌技术,配合有机肥料和传统豆饼做肥,彻底杜绝化学肥料。淘汰掉以往不规范炒茶设备,引进标准化生产线,并将传统手工工艺加以规范和梳理,研制出最符合崂山茶性特点的“凝针”茶,并进行了技术专利和商标的申请;将产品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制定出企业标准和产品等级,从而使生产端和销售端都做到了“有准可依”。

“崂山茶既有着数十年传统,又是个年轻的行业,要向现代茶叶转型升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高存芳说。

\

大沽河畔有“种都”

“随着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价格下落,白菜、韭菜等传统蔬菜产量饱和,农民增收进入瓶颈期。怎么办?我们没有墨守成规,紧紧抓住‘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这个发展目标,不断培育壮大新六产,促进现代种业和优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即墨区移风店镇镇长马明强说。

现代种业是移风的特色产业。根据《青岛国际种都建设规划》和市政府《关于建设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的意见》,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于去年6月正式落户该镇。

“我们这个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亩,重点区规划面积3万亩,辐射区34万亩,涉及种子、种苗、园艺景观、航天育种等多个领域。将利用3至5年时间,构建以研发为基础,创新为龙头、种业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建成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实现现代种业的跨跃式发展。”移风店镇副镇长于珊说。

据悉,园区现已引进瑞克斯旺、华盛农业、硕丰源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育种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移风店镇完成了投资500万元的青岛市农业水价改革试点项目、投资2250万元的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青岛环山蛋鸡养殖项目。

在移风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青岛市首家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每天人来人往。目前为止,该镇已发展电商业户158家,村级电商服务站28家,物流快递企业12家,日均发货量达3000单,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元。大欧鸟笼美名远扬,移风蔬菜远销四方,2017年,该镇被阿里巴巴研究院顺利评为青岛市首个中国淘宝镇。同时,该镇利用丰富的沽河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将线上订单与线下旅游相结合,通过举办草莓采摘季、槐林槐花季等节会活动,实现“互联网+休闲农业”的有机融合。

移步沽河,风光无限。流淌千年的大沽河见证了移风店镇的辉煌和灿烂。据了解,下一步该镇将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在现代种业、沽河旅游、农村电商上做好文章,将移风店镇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沽河绿色健康小镇。

贫困村“阳光致富”

西海岸新区宝山镇中山前村,现有84户,268口人,耕地面积1117亩,属丘陵薄地,土质差,单产低;水资源匮乏,缺乏水利设施,基本靠天吃饭。农民增收困难,集体欠债65万,是宝山镇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市区各级各部门十分关心村的脱贫解困工作,多次前来走访和调研。”该村村委工作人员介绍,经研究,确定脱贫方案和帮扶项目,先后已争取用于村庄的各项扶贫建设资金,使中山前村从此告别了村集体“零收入”、村民“难收入”的历史,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不要看村子小,中山前村有着响当当的产业。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调研,村子确定了“光伏扶贫”的路子,投资120万新建一个光伏发电站,“此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现正进行有关备案和并网手续,并网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十五六万的收入。”工作人员介绍。

为解决农民收入少难题,村子与青岛康福莱有限公司合作,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购加工,种植地瓜100亩,带动规模化种植,增加村民收入。此外,通过广泛引导群众,把仍留在农户手中的集体机动地全部收回,共收回土地70亩,荒山荒沟30多亩,为下一步土地流转、调整结构、加快种植方式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争取帮扶资金50多万元,新打大口井一眼、深水井四口。

“以前的村子是‘与世隔绝’,现在却是‘四通八达’。”有村民说。村子建立“老家的味道”微信群,将村庄自产的面粉、小米、地瓜及鸡蛋、鸭蛋等农副产品,编发目录在微信群里发布,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下单,累计到一定的数量,统一发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村民手头也有了闲钱。村子还争取投资180万,修建一条直接通往青兰高速水泥路,打通村庄至青兰高速“里岔”口“最后一公里”。

在闲暇之余,村民们来到投资300多万元修建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或者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健身文化广场上,可以健身或者娱乐。“别看咱们村子小,发展起来劲头可足了!”村民们对村子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

■声音 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由翠玉: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对此,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由翠玉表示,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发展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实施农业产能提升工程、质量兴农工程、农业“双百千”工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产品质量更高、销路更好,产业素质更高、效益更好,发展协调性更高、生态保护更好。同时,持续深化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平等流动,为乡村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目标 今年完成1000个村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月29日半岛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为扎实做好2018年全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日前研究制定了《2018年全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指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要点要求,继续分类推进农村资源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改革,今年再完成1000个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开展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政经分开”运行机制试点。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支持100个村通过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探索将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为集体成员股份的具体办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方面,着力打造“两个一批”: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和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年内组织认定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市级规范化家庭农场200家、市级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家;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年内总结推广50家农民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典型。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崔璞 韩小伟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