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山东这4人获评杰出企业家 背后是啥财富故事?

2018-10-25 07:51:23
来源:新锐大众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山东这4人获评杰出企业家,背后是啥财富故事?

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份《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以展示民营企业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风采,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

这份百人名单中不乏鲁冠球、柳传志、任正非、马云等全国乃至海外知名的民营企业家,而壹探君注意到,这里边还有四个山东身影,他们分别是山东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牛宜顺,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邱亚夫,东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建宏。

入选这份名单,意味着他们的成绩不仅是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是具有了被国家认可的影响力,他们的名字将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的一个个注脚,被后人记住。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4位山东民营企业的创业历程。

牛宜顺:打井队长的巨富路

先来说说华勤集团,它是以轮胎和工业输送带为主,集电力、生物工程、金属制品、环保产品、资本运营和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员工5000余人,下属10家子公司,是全球重要的橡胶工业基地。

而华勤创始人牛宜顺,1989年,他投身商海时,手里掌握的只是一家仅有几个人的镇办锅炉安装公司。而2015年,他以412.52亿元家族财富居于山东富豪榜第五位。

如今在国际化道路上一骑绝尘的华勤集团,30年前其实只是山东兖州一家几个人凑起来的镇办锅炉安装公司,而牛宜顺则是打井队队长出身。

1985年11月,牛宜顺到安装公司任经理,接管了这个负债19万元的企业。3年后的1988年,国家收缩楼堂馆所的建设,这使得锅炉主业受到很大挑战。“你是老板,你首先要对得起跟着你南征北战的这些员工,所以我们就想着怎么发展新项目,因为当地有兖矿集团,是全国八大煤田之一,兖州还有一个煤机厂,专为煤矿生产煤机,需要输送带,我们就看上了这个。”

1989年7月,兖州华西胶带厂成立,牛宜顺和员工们只用100天就建好了厂房,生产出的输送带最高级别是6级,领先国内水平。然而,“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煤安标志,几乎是接近两年,没有卖出一米带子。”牛宜顺甚至有过潸然泪下的时刻。“我们经常去煤炭部、化工部、煤研所去跑手续。后来终于打动了煤炭部供应局化验处的一个处长,给我们签了一个字,同意我们到兖矿进行试验。后来又给兖州煤机厂做配套。”输送带的销路终于慢慢好转。

1997年,国家提出国有企业改制,济宁市也召集企业家开会。牛宜顺听到一句话——“个人可以对企业进行买断”,可以获得企业经营自主权,顿时觉得可以不用再为“一怕提、二怕撤”而担心。于是,他个人出资600万元,一次性买断企业内部集体资产产权,成了民营企业的老板。

次年,他便开始与法国德普勒的合资。德普勒当时想在中国找合作伙伴,但由于找的都是大国企,双方都想争控股权,因此久久无法突破。牛宜顺却欣然接受德普勒占股51%、华勤占股49%的要求,堪称“闪婚”。

与德普勒合资之后,华勤的生产技术突飞猛进。“我们把他的先进技术拿过来了,产品强度变为以前的两倍还多。合资四五年之后,我们在亚洲做到了最大。”也因此,华勤后来又吸引来了全球500强企业固特异和全球轮胎高端市场排名第一的倍耐力,实力与日俱增。

李湘平:从县城公务员到掌舵220亿资产企业

2017年国庆前夕,中国能源市场被一则来自山东的消息扰动,这就是七家地炼企业联合组建了山东炼化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山东炼化)。

这家注册资本超过300亿的“巨无霸”,被部分媒体解读为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后的“第五桶油”,而除了公司本身外,更多人则将目光投向了背后的牵头方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简称“东明石化”),以及公司董事长李湘平。

如今的李湘平,身兼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董事长、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以及山东炼化能源集团董事长等数个职务,而20多年前,他还是菏泽东明县审计局的一名公务员。

1993年的冬天是年12月,一纸调令把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湘平从东明县审计局调入东明石化。在此前,毕业于济宁商业学校财会专业的李湘平已在县审计局工作多年。多年的历练,让他退却青涩,渐渐成长为一名沉稳干练的“审计尖兵”。

而调入东明石化后,李湘平在8年时间里完成了从财务科副科长、财务处处长、总会计师兼计财部经理到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的职位变迁。

期间,“老审计”出身的他不仅牢守财务制度,当好企业金库管家,而且还不断改革创新,寻找最佳的管理模式,并领导其所处计财部的精兵强将摸索制定了一个既互相制约又三足鼎立的财会管理制度。

2001年10月20日,李湘平接任东明石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就东明石化而言,那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年代,其步履维艰,正值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外:亚洲金融风暴余波仍在;国企改革,减人增效,关停并转;石化产业遭遇行业寒冬以及国家重拳治理、清理整顿“小炼油”等等。内:东明石化市场不畅,成本增加,资金链紧张,负债率高,原料捉襟见肘……且更为关键的是,不仅已经运行了十几年的装置设备迈入了“衰老期”,就连曾经比其他单位高出不少的工人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

而更为紧迫的是,下一步向何处发展?是继续上规模,还是转战其他项目?当时的东明石化从上到下一片茫然,情绪低落、人心不稳。

对于不同的反映与心态,李湘平少言寡语,“当时,我不想说太多,只是暗暗下着决心,政府交给我这副重担,再难再累,我也一定要挑起来!”时隔多年之后,他回忆道。

2002——2006年间,东明石化相继建成了20余个高附加值项目,销售收入实现逐年快速攀升。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在李湘平上任之初的2001年,东明石化的销售收入只有6.74亿元、亏损1356万元。而2001到2007年期间,在其原油加工量由26.14万吨到207万吨、资产总额由5.6亿元增长到40亿元飞速增长的同时,其销售收入也由6.7亿元增长到100.6亿元,利润由—0.14亿元增长到4.8亿元、上缴税金由0.49亿元增长到3.88亿元,为东明县乃至菏泽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就这样,这个地处鲁西南、始建于1987年的地方小炼油企业在李湘平的带领下,强管理、改体制、增投资、上项目,以超常规的膨胀速度,闯出了一番天地,并于2007年一举跨入“中国企业500强”,成为区域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

不仅如此,这一年,在李湘平的奔走、努力下,东明石化获得了成品油批发资质;日照至东明1000万吨输油管线批准建设;再造一个东明石化的600万吨大炼油项目获得立项;与中石油签署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合作备忘录》;东明恒昌化工实现了新加坡上市……

邱亚夫:孔孟之乡,将成为中国时尚的品牌代言地

近来,山东在网上被贴上了“土”的标签,但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在齐鲁大地上竟生长着一个已是同行无法超越的中国第一时尚集团:如意集团。

在如意集团旗下,大牌众多,包括瑞士奢侈品牌Bally、 日本RENOWN 、德国Peine Gruppe、法国轻奢集团SMCP(Maje、Sandro和Claudie Pierlot)、英国品牌Aquascutum雅格狮丹、香港利邦、美国LYCRA莱卡。

邱亚夫17岁在毛纺厂当学徒,19岁当上车间主任,24岁到当时的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专业学习,那时候西纺的毛纺织专业是全国最强的。邱亚夫说:“我原来觉得纺织就是纺纱、织布、做衣服,是一个普通的加工制造业,但是在西纺学习期间,在纺织实验室里我才知道,原来那些面料和机器,用显微镜看,用荧光照,还承载着这么多好玩的技术,很有科技感。”

1997年,全国毛纺织产品严重过剩,产品缺乏竞争力,职工吃饭问题无法解决,面对严酷现实,邱亚夫很坚决:必须改革。刚刚接手山东如意的他,带着团队到意大利考察,发现纺织竟然可以是一个很赚钱、很高端的行业。他说:“考察完后,我当时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气馁,我就想,‘完了,这怎么可能赶得上?’看到差距以后,我们延长考察时间,回来以后,梳理出几百条差距,一条条改、一条条追。我当时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争创国际一流品牌,做国际一流企业。当时提出这个想法时,在业界被看做是笑话,大家都觉得我吹牛。”

“那时候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我们就闷头干。原料、设备、工艺、资金、人才,处处是困境。但是我们坚守。我和大家说,我们就是为纺织而生,我们一辈子就干这么一件事,用现在话讲就叫工匠精神。

坚守着,通过一系列创新,不到三年,如意生产的面料达到国际标准。邱亚夫欣喜若狂地拿着面料到意大利参展,展览很成功,如意在国外的订单价格翻了一倍。

邱亚夫说:我们咬着目标,一干二十年。2009年,我们和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合作,完成了一个填补世界空白的复合纺纱技术——“如意纺”,标志着中国纺织业不论在纺纱技术上,还是在面料技术上,都引领着国际顶尖水平,这是对坚守的一个报答。现在世界上最细的纱线、最薄最高档的面料,都在中国。如意已经提前五年实现了国际化。

邱亚夫曾如此展望,“未来,孔孟之乡,最不像能跟时尚产生联系的地方,将成为中国时尚的品牌代言地。传统产业有无限光明的未来,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化、品牌化、国际化。”

张建宏:痴迷研发 八年攻克中国第一张全氟离子膜

位于淄博的东岳集团如今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多次攻克国外技术垄断。这些成就,离不开一张“膜”的研发。

东岳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建宏,用20多年的时间,把一家乡镇企业打造成了全球知名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用8年时间,攻克了被国外垄断30多年的离子膜生产技术,让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对离子膜研发"痴迷"的张建宏,找到了搞离子膜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双方携手攻关。一次次触礁失败,但东岳却始终坚持不懈。经过八年攻关,中国第一张全氟离子膜终于成功下线。

攻克离子膜后的东岳,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如今又将精力投入到第二代离子膜——燃料电池膜的研发应用上,这一产品也将为我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改善等方面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山东企业家继续砥砺前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为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使广大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合力开创民营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份名单旨在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激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

而已经榜上有名的几位山东企业家更是为齐鲁大地上更多的企业家带来了动力。

[来源:新锐大众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