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莱西村民种植葡萄上千亩 带领周边近百个村致富

2019-02-14 07:52:12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莱西市沽河街道前我乐村种植葡萄上千亩,带领周边近百个村致富

翠绿欲滴的小葡萄粒、密密麻麻的黄色小花、郁郁葱葱的葡萄林以及暖风拂面的如春美景……不要以为这是江南春景,这其实是莱西市沽河街道前我乐村村民李少勇的高温大棚内的场景。2月13日,李少勇告诉记者,目前大棚内的葡萄已经长到小米粒那么大了,大的已有大豆那么大,预计4月底至5月初葡萄就能上市。“大年三十那天,正赶上葡萄半个月一次的浇灌施肥期,一天打了三百斤水的叶面肥。”说起今年的春节,李少勇言语中透露着喜悦,年虽忙,但有盼头,这11亩大棚让李少勇更有了底气,也让他成了村里的种植明星。

收入翻了番,农民笑开了颜

日前,记者来到莱西市沽河街道前我乐村时,李少勇正在大棚里为葡萄吊蔓,此时葡萄藤已有一米高,“为了便于将来葡萄挂果,不让葡萄触地腐烂,每一株葡萄都要吊蔓。”放眼望去,成片的葡萄林内有成千株葡萄,李少勇说这是个细致活,新长出来的藤蔓比较脆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折断,一旦折断,那这株葡萄的收成就毁之殆尽,所以李少勇选用了绵软的布条对藤蔓进行捆绑,所有的动作也都放缓变柔,他也调侃自己“一双大粗手,干了绣花活”。

在李少勇身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葡萄林,一根根新长出来的嫩绿色枝芽从葡萄林里探出了头,伸向天空,拥抱着大棚内如春的气候。刚进大棚时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热,眼镜片也瞬间被大棚内充足的水分蒙上了一层水汽。寒冬腊月,棚内25℃左右的温度十分宜人,“葡萄对水分、温度的要求很高,大棚内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5℃左右。”说着,李少勇拿起了挂在大棚内的温度计展示给记者看,此时温度计指针正指在25的刻度上。

“每天早上八点,第一件事就是卷棉被,保证光照,当棚温升到26℃时,将风口小开一点,葡萄长了一个晚上,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将放风口开大,始终将温度控制在30℃以下。”说着,李少勇按动了旁边一个按钮,瞬间,棚顶的塑料纸缓缓升起,“下午,当温度下降时,将风口相应关小,保持温度,直至将风口全部关闭。傍晚,当温度降至20℃时,太阳光已不太有作用,将大棚被放下。如此,每日周而复始。”李少勇说,现在种大棚葡萄,虽然忙活,但比以前轻松了不少,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让农民们受益匪浅。

李少勇从2005年开始种植葡萄大棚,至今已有14年历史。起初,他只种植普通大棚,2015年,村里实行土地流转后,在村主任的带领下,种植了高温大棚,现在他有3个高温大棚,每个1.5亩左右,2个普通大棚,一共有11亩地,这11亩大棚,成了李少勇全家致富的源头。如今,他的年收入在30万左右,比此前收入翻了一番。

三十浇地忙,过年也不闲

2月13日,记者联系李少勇时,他告诉记者,现在的葡萄已经长到小米粒那么大了,大的也有黄豆大了,葡萄藤也长到一米六七高了,此时的主要工作是授粉和掐枝,“目前还有没有授粉的葡萄花,最近几天气温较低、阳光也不算充足,所以对授粉有些影响。”李少勇说,葡萄是自授粉,只有光照充足、气温升高,才能进行通风,从而有利于葡萄花的授粉。

“预计今年葡萄上市时间在五一前后,早的话四月中旬左右。”李少勇说,他现在种的葡萄品种是滕稔葡萄,粒大更甜,上市时间比普通大棚的提前了2个多月,价格也是以前葡萄的5倍,最高时达到了26元一斤,而普通大棚的葡萄价格在5至10元一斤。目前李少勇的这三个大棚的葡萄产量在2万斤左右,再加上2个普通大棚的1万斤葡萄,算下来,现在他的年收入达到30万左右。

有收入才有动力,今年春节期间,李少勇也没闲着,“大年三十那天,正好赶上葡萄半个月一次的灌溉施肥期,”李少勇说,当天他早晨四点就起来浇大棚,八点浇完。上午十点时,将塑料纸拉开放风,之后开始打叶面肥,叶面肥能补充葡萄微量元素,直到下午三点半才打完。等到四点关闭风口,四点半盖棉被。

“这一天挺忙活的,但是有事干、有盼头,心里还是挺美的。”李少勇说。

像这样的忙活,其实贯穿李少勇一整年,“秋天,霜降后,葡萄枝干距离地面三十公分进行平茬,盖棉被升温,一个多月后葡萄发芽。当芽长到三五公分时,将多余的芽抹掉,每棵葡萄留三到五个芽,做以后的结果枝,浇水。长到二十公分时,抹除叶腋的小芽,掐须。保证养分不浪费。长到五十公分时,绑缚固定,保证光照,对过大的葡萄穗进行修整。之后,开花前浇水,并于葡萄行间蒙黑地膜,减小湿度,也就减少病害,利于开花结果。坐果后浇水,补充水分保证葡萄果实正常生长,并疏果,每穗留四十至五十粒葡萄,蔬果结束后套袋并浇水。”李少勇胸有成竹地介绍着,他告诉记者,从开花到葡萄成熟大约七十天左右。

带动周边近百村致富

看着李少勇干大棚赚了钱,他哥哥李少军也于2016年从东北打工回来干了葡萄大棚,现在李少军有2个大棚,今年春节期间又增加了一个大棚。

像李少勇兄弟俩因大棚致富的人还有很多,“目前我们村共153户,共有200多个葡萄大棚,每家每户都有大棚,少的一两个,多的六七个。”前我乐村主任李为成介绍,目前村民每人每年收入在三万元左右,比以前增加了2倍左右。

“全村共1500多亩地,这些地既有平地也有丘陵地,一家五六块,分布零散,根本没法建高标准大棚。一个冬暖式大棚,至少要占三四亩地,涉及十几户人家。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调地。”李为成说。

所以,在2015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实施,前我乐村家家户户都领到了“大红本”。随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把每家每户的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有建大棚意愿的村民,再以1200元每亩的价格从合作社流转过来建大棚。

“目前全村有200个葡萄大棚,年收入在1600万左右。”李为成说,看着前我乐村种葡萄逐渐致富,周围村纷纷来学习,目前已经有上百个村也种上了葡萄大棚,“小小葡萄,不但实现了本村村民的致富,还带动周边近百村致富。”李为成说。半岛记者 王丽平

[来源:半岛客户端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