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 昔日经济空壳村两年大变样

2019-07-31 09:02:00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青岛市人社局派驻大王家村第一书记带领大伙脱贫攻坚 昔日经济空壳村两年大变样

文/图 半岛记者 刘玉凡 刘文

大暑时节,挥汗如雨。在平度市店子镇大王家村文冠果“试验田”里,自发赶来义务除草松土的村民们干劲十足。明年,这30亩文冠果就要迎来首个收获季,村集体至少进账5万元。欠债四十多万元、戴了多年“空壳村”帽子的大王家村,终于盼来扬眉吐气的希望。带来这一巨变的,正是青岛市人社局派驻大王家村第一书记柳向东。驻村两年来,他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两委班子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硬是让大王家村彻底变了样。

美起来

甩开膀子干,穷村大变样

走进大王家村,广场上建起了室外多功能篮球场,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村里,大街两侧摆放着漂亮的花坛,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处处绿树成荫,仿佛置身乡村花园。

“俺们村是经济落后村、空壳村,啥优势都没有,还欠债40多万元,甭管谁来到村里都犯愁。”大王家村委妇女主任孙维英说,全村一共328户1024人,长年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传统作物,一半以上的劳力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大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利介绍,柳书记到村后首先争取了50万元,在村口建了一处标准化水塘。紧接着,为村里改造了照明线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并为每户村民补贴300元改造了自来水管道。在柳书记的多方奔走下,村里的排水管道也开始进行整修,马上还要打一口超300米深的机井。

为了让村子美起来,柳向东领着村两委成员进行村容村貌大整治,拆除了160多处违法建筑,改造了厕所。青岛市人社局定向捐款3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村里进行绿化、房屋维修和环境整治。青岛市湖北商会为村里捐赠了花盆、苗木、宣传板等物资,村委会党建长廊焕然一新。

富起来

大咖来助阵,栽下致富果

村子要美起来,村民也要富起来。柳向东说,进驻大王家村的第一天,他就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最近几十年来,大王家村为了斩断穷根,想过很多办法,但无一成功。柳向东深信,只有科技才能改变这个村的命运。他带队几次上北京,先后请来了中科院、中粮集团、工信部赛宝实验室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入村考察,为脱贫致富支招。经权威专家反复论证,村两委最终选定了文冠果项目。

文冠果,抗旱、耐寒、耐碱、固沙,我国北方珍贵的木本油料植物,全身都是宝,可加工20多个产品,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目前,文冠果在潍坊等地已经实现产业化,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柳向东和村两委成员商量后决定,先拿出村里的一块集体土地进行试种。今年3月,柳向东带领村民们起早贪黑忙活了一个多星期,完成一期30亩文冠果幼苗栽种工作。山东沃奇农业开发公司与大王家村签订了长期种植合作协议,让大伙彻底吃下“定心丸”。

7月22日,在大王家村文冠果产业示范基地,5000多株文冠果苗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不到半年有的已经长到了一人高。几位自发赶来的村民正在忙着除草、松土,他们脸上绽放着笑容,眼里充满了希望。

柳向东介绍,文冠果幼苗的成活率非常高,管理起来也不费事。明年,这30亩文冠果就要迎来第一个收获期,种子和果壳都能卖上好价钱。根据协议,干种子保底收购价每公斤20元,长度不超3厘米的早春嫩芽回收价每公斤高达40元。这两块的收入,至少能给村里带来5万元。村委会还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对外提供苗木服务。

专家们测算,5年以后,大王家村文冠果基地的亩产效益能达到5000~8000元,远超传统农作物收入。

拼起来

累倒进医院,仍在忙工作

村委会大院里的一间平房,是柳向东的临时住处。除了一张床和一个衣柜,屋里再也没有别的设施。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利说,从前年驻村以来,柳书记基本上天天住在这里,半个月才回一次青岛。

大伙说,由于村里条件比较简陋,再加上没日没夜的奔波,驻村的第一年,柳书记就病倒了好几次,可他仍然坚持带病工作,大伙都感动不已。去年6月中旬,因劳累过度,柳向东患上了面部神经麻痹,被送进医院治疗。没想到,过了一天,他又偷偷溜回村里。那段时间,上午他戴口罩墨镜在村里工作,下午回到医院接受针灸等治疗。

柳向东说,大王家村接受精准帮扶以来,获得资助300多万元,打造了全市首个村级文冠果产业示范基地,一大批帮扶项目顺利落地,低保户从18户减少到13户,贫困户由11户减少到10户。他表示,看到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自己再苦再累也值。

■特写 挂职即将结束,大伙含泪挽留

再过一个多月,柳向东的派驻工作就要结束了,但村民们都舍不得他离开。“柳书记,能不能在我们村里再干两年?”7月22日中午,得知消息后,10多位村民先后来到村委会恳切地希望柳向东留下。几位村民一边说,一边流下了泪。

“路灯亮了,路好走了,用电吃水也不愁了……这两年,我们村的变化太大了,全是柳书记的功劳!”64岁的高希秀说,青大附院等知名医院的专家们来村里好几趟了。最近,柳书记还跑前跑后张罗着准备给村里修路,还要再建一处健身场所。“真舍不得让他回去……”56岁的刘玉芬说,柳书记的心里始终装着大家,他也早被大家当成了亲人。

面对声声挽留,当兵出身的柳向东渐渐红了眼眶。“两年来,天天和村民们在一起,这里早已成了我的家。我也很想留下来,和他们一起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大王家村早日变成富村、强村!”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