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资本开道产能融合 青岛掘金“一带一路”

2019-08-27 10:00:46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系列报道③·双向投资篇|资本开道产能融合掘金“机遇之路”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首席记者 沈俊霖

投资是贸易的前端,也是融入全球价值链最有效的手段。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双向投资合作是核心内容,也是坚实后盾。拥有开放基因的青岛,向来“眼睛朝外”,善于巧妙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所用,做资源的链接者、整合者,而不仅仅是资源的提供者。青岛以资本为“先驱”,以产能合作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掘金“一带一路”,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2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0.18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241.61%。如此不可思议的增速表明,青岛资本对“一带一路”的前景异常看好。“一带一路”建设不是青岛企业的“独角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青岛同样充满了兴趣。上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青岛投资项目42个,这一数量远远多于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项目数量。

眼下,在上合示范区建设的巨大利好下,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正处于发展“黄金期”。

青岛企业的丝路故事

企业对市场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自然禀赋迥异,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互补,聪明的企业总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找到“投资点”。

“一带一路”电力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有着丰富电力设施建设经验的山东电建三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绝佳机会。

翻越白雪皑皑的阿特拉斯山脉,出现在眼前的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撒哈拉沙漠。凭借专业的素养与坚韧不拔的意志,电建三公司硬是在这里建起了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槽式光热电站——摩洛哥努奥二三期光热电站,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向阳花”。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座“太阳城”的宏伟气势:占地面积达14.3平方公里,与半个青岛市南区大小相当,电站利用65万面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的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总长达270公里的玻璃真空集热管上,聚热发电。产生的电能让超过100万摩洛哥家庭用上清洁电能,彻底改变电力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一带一路”沿线,电建三公司用一个个电力项目,筑起一条“光明之路”。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进入沙特、阿曼、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24个国家和地区,以EPC方式承揽了50余个电力工程项目,总合同额超过300亿美元。

“大兴土木”是“一带一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一大特征。以施工起家的青建集团自然懂得其中的机遇。莱索托王国位于非洲东南部,国土最低处海拔也近1000米,被称作“天空之国”,至今仍位列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阵营,薄弱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但随着莫塞公路的升级,这块短板将被明显“加长”。这一项目的操刀人就是青建集团。但操作方式不同于纯施工项目,因为不仅需要施工,还需要投融资,难度不小。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当地民众翘首以盼,因为这是一条发展之路、致富之路,更是一条梦想之路。

去年以来,青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可谓遍地开花:拿下援科特迪瓦文化宫技术合作项目,新开拓乌克兰和布基纳法索两个国别市场,中标阿尔及利亚艾因铁姆森酒店项目……青建集团参建了“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同样成就了青建集团。2018年,青建集团马来西亚吉隆坡达迈山景公园综合体项目荣获境外鲁班奖。在8月22日发布的“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上,青建集团位列第56位,比上年上升6个位次,在中国地方建筑企业中排名第一。

广袤肥沃、地广人稀的非洲大陆是发展种植业的不二之选。主营棉花业务的青岛瑞昌棉业看到了商机,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启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种植棉花的先河。目前,有100万人的生活甚至命运因为瑞昌棉业的到来发生彻底改变。瑞昌棉业将一朵朵小小的棉花做成了大产业——在非洲布局七个子公司,管理数十万公顷棉田,直接养活了20万个家庭、100余万人,成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就业的重要推手。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家电的需求与日俱增。海尔适时增强在“一带一路”的存在。5月26日,在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卡马河畔切尔尼市,第10万台海尔“俄罗斯造”冰箱下线。这只是海尔在“一带一路”沿线布设的6个工业园和27个制造基地之一。这些制造基地,不仅创造了千万台以上家电的年产能,还让海尔深入全球各地,以研发、制造、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运作,拓疆扩土,整合全球资源,在形成可持续、合作共赢的生态圈的同时,打造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中国制造”品牌。

现实永远比故事精彩。在“一带一路”,青岛企业开拓市场、投资合作的实践一个接一个,让人目不暇接,书写着青岛融入“一带一路”的精彩篇章。

那些快速生长的“青岛之园”

在中国,园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园区内,有互为补充、互相依赖的完整产业生态圈。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青岛企业有意无意地将这一“中国模式”在沿线国家复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巴基斯坦,中国境外首个经济贸易合作区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带动当地经济加速发展。这个以海尔命名、占地33万平方米的经济区年产家电120万台,年营业额约4亿美元,带动直接就业岗位5000个。区内除了海尔自己的生产基地外,还聚集了来自上下游产业链的数十家企业,这些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也就是说,通过经济区这一合作模式,实现了“从1到N”的产业嬗变。毫无疑问,无论是对海尔,还是对于当地经济,这都是一个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不二之选。

在海上丝路沿线,园区经济风生水起,随处可见青岛企业的身影。在柬埔寨东北部最大的国际陆路口岸桔井省斯努县,有一个占地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柬埔寨王国桔井省经济特区。该特区是由青岛企业中启控股集团投资开发的,是中柬两国共同关注的11个重点项目之一,整体规划为经济作物、商贸物流等产业集聚园区,可容纳企业200余家,就业人数10万人。目前,特区建设稳步推进,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未来,这里将成为中柬合作的一块高地。

早在几年前,青岛中程就意识到了园区在企业“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并果断将其上升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2015年3月,印尼总统佐科访华期间,青岛中程精心打造的“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项目成为中印双方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该工业园总体规划4000公顷,主要计划为建设矿区、电、冶炼、路、港、综合服务中心一体化园区。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园区建设招商进展顺利。

屡屡遭受贸易壁垒的轮胎企业对“一带一路”尤为青睐。2016年,青岛森麒麟斥资35亿泰铢(约合8亿元人民币),收购泰国立盛橡胶工业园。该工业园正全力打造以橡胶工业为主、上下游配套、多功能的综合化园区。

马来西亚吉打州地处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一家来自青岛的民营企业——鲁海丰,正致力于在这里建设占地25平方公里、集渔业商业码头、交易市场、冷藏、水产品加工等于一体的国际化远洋渔业基地。“未来,来自东北亚各地的远洋渔船,将以青岛董家口港为大本营,向南绕过马六甲海峡,最后到达广袤的印度洋,与毛里求斯、塞舌尔等国展开合作。渔船满载之后,经马来西亚中转,运回青岛基地加工,然后销往世界各地。”青岛鲁海丰集团副总经理刘继生说。

园区已经成为青岛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今年上半年,青岛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投资5086万美元,累计投资额达5.17亿美元,新增总产值4亿美元,累计总产值35.6亿美元。目前,海尔集团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瑞昌棉业赞比亚农产品加工合作园区、青岛中程印尼综合产业园、海信集团南非开普敦亚特兰蒂斯工业园区、中启控股集团柬埔寨斯努经济特区等5个青岛境外合作区纳入商务部重点境外合作区项目库。

最牛的“超级园区”还要数上合示范区。7月24日,《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带来了重大契机。截至目前,示范区已聚集已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约130亿元;近期拟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约57亿元;上合国际贸易大厦、博览中心等12个面向上合国家的载体类项目加速启动或建设,总投资65亿元。下一步,上合示范区将按照“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的运作模式,加快构建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交流的示范区,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贡献力量。

这些园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不仅使青岛的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集聚效应,还大大降低了青岛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

发挥资本的力量

流动性极强的资本有着突破地理与人为阻隔的力量。资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成为广大企业布局“一带一路”的主要利器。

青岛企业频频上演的跨国并购大戏,让人津津乐道。近年来,海尔集团通过并购美国通用白电、新西兰斐雪派克、日本三洋东南亚业务和意大利Candy等国际知名品牌,拓展家电高端市场,集团海外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美元,占全球总营销额的40%。

海信集团先后并购日本东芝电视、夏普墨西哥工厂、美洲网络和斯洛文尼亚家电品牌,实现海外市场收入35亿美元,占全球总营销额的30%以上。

双星集团并购控股韩国锦湖轮胎,成为国际化经营的轮胎企业,通过“三化”战略,在海外市场实现当地化的企划和当地化的营销。通过在“一带一路”的深耕,双星集团在美国市场出口低迷的情况下保持了整体出口业务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62.7%。

并购这一投资模式并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一些中小企业纷纷通过这一手段实现“越级”发展。长期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的王宇辉深知品牌威力巨大。“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发展的是草根经济;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发展的是大树经济。”意识到这一点后,王宇辉将青岛三链锁业的品牌建设提升到与技术研发同等的高度上。但创牌何其艰难,于是王宇辉选择了一条“创牌”与“购牌”相结合的道路。

经过一次次深入的调研、一场场艰苦的谈判,三链锁业成功收购10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个国际锁具品牌。“收购国际品牌,实际上最有价值的是对接国际品牌的营销渠道,渠道为王,有了渠道就有了主动权。”王宇辉说,三链锁业拥有了基于各自目标群体的国际品牌组合,短短8年,走过了国外企业80年才完成的品牌培育之路。

华通集团所属青岛市机械工业总公司成功并购德国顶级铸造装备企业昆格瓦格纳工艺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世界级制造业品牌和高端铸造装备技术。鲁信睿浩集团以60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产业链上游的英国影院软件服务商和法国3D影院设备供应商,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国际化产业布局。

普华永道发布的有关报告显示,青岛企业境外并购规模不断增大,涉及行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结构日趋合理,健康度不断提升。“通过海外并购,公司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成熟完善的销售网络,既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成型的管理制度、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成熟的客户关系网。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市场、新行业的壁垒,大幅降低企业海外发展的风险和成本,迅速建立竞争优势。”曼信并购咨询创始合伙人陈鑫说。

近年来,海尔、海信、华通、新华锦、青岛万达、金王、地恩地等企业,抓住金融危机下经营不善的海外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重要机遇,积极寻找目标,收购国外先进品牌和技术,布局海外高价值产业链,弥补短板,增强其竞争优势,实现了“借梯登高”。

“青岛投资”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2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61%。截至目前,青岛累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43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8.59亿美元;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家投资项目14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8.89亿美元。

在资本与项目的链接下,青岛与“一带一路”的“黏性”越来越强。未来,将会集聚更多资源,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果实。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