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5/12 07:29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房贷利率暂无上调迹象 目前略高于全国平均值

原标题:青岛房贷利率暂无上调迹象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日前,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将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分别上调15BP和35BP,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收紧的背景下,青岛房贷加息潮是否接近,近日,记者咨询了岛城的多家银行了解到,青岛的房贷利率仍保持稳定,没有上涨的迹象。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青岛房贷利率水平略高于全国房贷利率的平均值。

国内多地上调房贷利率

作为全国住房贷款利率的洼地,深圳最近开始提高利率。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近日下发通知称,5月7日起调整房贷利率,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LPR+45个基点,相当于5.10%;二套房贷执行LPR+95个基点,相当于5.60%,相比之前分别上调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

LPR改革于2019年8月启动,规定房贷利率的下限为首套房不低于LPR、二套房不低于LPR+60个基点。央行各省级分行可以在“一城一策”的框架下,因城施策制定本地的“加点水平”,上限没有明确。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最新一轮LPR报价表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维持不变。

据公开报道,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总经理严志雄表示,为了贯彻“房住不炒”,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深圳建行执行调整后的住房贷款利率。

不仅是深圳,4月份以来,广州、上海、重庆、合肥等多个地区银行个人房贷利率出现上调,这也是今年以来多地区出现的银行房贷第二轮上调。2021年,广州已三度上调房贷利率,4月28日四大国有银行广州辖区内网点一致上调房贷利率,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均较月初上调10个基点。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全国42个重点城市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4月(数据采集期为2021年3月20日~2021年4月18日),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1%,环比上涨4BP;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9%,环比上涨2BP。

青岛房贷率趋稳

记者近日咨询青岛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农商银行、青岛银行等多家银行了解到,青岛房贷利率暂无上调迹象,依然执行首套房5.35%、二套房5.65%的利率水平。暂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房贷利率从去年五月份就是这个利率,一直没变过。”农业银行个贷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房贷额度方面相对于上个季度末来说还有所缓解。建设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在今年严控经营贷入楼市的背景下,个人房贷业务并没有受到影响,利率也仍然是首套房5.35%、二套房5.65%的利率水平,暂时没有接到任何有关利率上调的通知。

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个贷工作人员同样表示青岛房贷利率目前没有上调迹象。青岛本地的两家法人银行房贷利率也同样为首套房5.35%、二套房5.65%的利率水平,并确认暂时没有调整计划。

楼市调控趋严

有专家认为,建行深圳市分行调整房贷利率释放了房贷进一步收紧的导向,和此前广州房贷收紧的逻辑类似,通过严格限制购房、收紧购房政策、提高二套首付等方式,对楼市进行降温,抑制投机需求。

也有银行内部工作人员透露,根据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最新要求,银行面临“两道红线”,分别是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部分“踩红线”的银行会面临较大压力,个贷审批更加谨慎严格,额度出现紧张情况或放款周期长,但并非整体收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表示,“此前购房人数较多,申请房贷的数量明显增加,商业银行面临很大压力。”严跃进分析,为化解房贷申请的存量业务,银行会在贷款方面主动收紧。事实上,并非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影响银行操作,更多是银行贷款额度本身就已经吃紧,因此必然会出现上调动作。另外,从楼市调控的角度看,要稳定房价,必然要收紧房贷,尤其是二套房会有更紧的措施。

4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召开。房地产贷款增速进一步下降,一季度末降至12%,为八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为落实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交易资金的监管持续升温。去年底,央行和银保监会颁布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全国多地监管部门严格查处经营贷、消费贷等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因资金违规流入房市、房产贷款审核不严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截至4月末,银保监系统共有76张罚单的处罚内容涉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最近银行对经营贷、装修贷、消费贷等个人贷款资金用途的严核查实际影响非常大。”从事银行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以前仍有很多客户通过贷款中介将贷款资金转为购房首付资金,但现在很少客户敢这么做了,主要是风险太高,一旦被查出后续不仅会被银行收回贷款,还可能面临信用“黑名单”和法律等风险。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