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

原标题: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目标

迈上“三个新台阶”

在规上工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在制造业占比上,三年内实现制造业占比提高到28%,五年制造业占比提高到30%以上。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左右。

实现“三个新突破”

在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园区上实现新突破。

在招引建设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在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性的“新金花”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争创“四个新高地”

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24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目标

做大做强七大优势产业链,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1000亿级、2000亿级、3000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突破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链,全力招引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

大力发展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链,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额突破6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五大行动

一、实施建群强链行动

建立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市直部门牵头主建、重点功能区主战的产业链发展机制

制定实施相关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延链补链

大力培养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其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

二、实施招大引强行动

突破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明确每个产业链每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或行业引领性项目不少于2个;新引进的2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

三、实施育苗倍增行动

实施百家龙头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以海尔“四年5000亿”、海信“五年3000亿”、青啤“百亿投资”为引领,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

实施“育苗”行动: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15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

四、实施创新赋能行动

新建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到2024年全市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每年新增首台(套)装备20项以上。

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100个以上,实现5万家企业上云目标。

五、实施要素保障行动

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全域推进存量土地提质增效、实施“标准地”供给、统筹重大项目能耗指标配置、引导资金投向重点产业链、加强人力资源协同。

加快实体经济振兴,青岛拿出“硬招”“实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剑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实业立市、制造强市,是青岛一直以来的坚守,也是青岛进位争先、赢得未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之后,踏上发展新征程的青岛迅速行动,召开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对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进行动员部署,释放鲜明信号强力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方案》的出台,亮出了青岛的“打法”,明确了城市产业能级加速跃迁的路径和对城市发展棋局的深远考量。

《行动方案》的总体思路可以用“一条主线、一个定位、三个并举、五大行动”来概括。“一条主线”,即紧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一个定位”,即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三个并举”,即突出产业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项目招大引强与“专精特新”培育并举、关键细分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发展并举;“五大行动”,即聚焦24条产业链,实施建群强链、招大引强、育苗倍增、创新赋能、要素保障五大行动。

大抓产业、抓大产业,青岛要通过实体经济的聚力发展,在数字牵引、跨界融合、前沿突破、未来布局等方面占据发展主导权。这是产业加速变革和数字经济全面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背景下,青岛对未来城市竞争比较优势的全面重塑。青岛就是要培育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塑造“青岛制造”“青岛服务”新优势。

聚焦“7+10+7”产业链,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行动方案》以三年为期,明确了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目标,要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三个新台阶”、实现“三个新突破”、争创“四个新高地”。

托起五年GDP破2万亿元的战略目标,青岛要在三年内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三个新台阶”。在规上工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在制造业占比上,三年内实现制造业占比提高到28%,五年制造业占比提高到30%以上;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左右。

在这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大跨步崛起的新征程中,青岛要实现“三个新突破”,在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园区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引建设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在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性的“新金花”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争创“四个新高地”,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锚定这一目标谋篇布局,青岛坚持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重点发展“7+10+7”共24条产业链,并在《行动方案》中为24条重点产业链标定了2024年的发展目标。

做大做强七大优势产业链,青岛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发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产业,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1000亿级、2000亿级、3000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突破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链,青岛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力招引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产业上,集聚芯恩、京东方、歌尔等一批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实现加速破题、全面起势。

大力发展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链,青岛聚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额突破6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青岛还将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这样的产业体系构建思路,体现了青岛在产业变革时代全新的产业思维。眼下,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竞争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安全因素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中的权重上升,分工深化、协同互补、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创新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面对产业边界加速重构的当下,“融合”成为产业生长的新逻辑。青岛确立的24条重点产业链,涉及“新”与“旧”、“虚”与“实”、“制造”与“服务”,既是独立的产业链条,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形成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新的发展动力机制。

市级领导当“链长”、龙头企业当“链主”,共推建群强链、招大引强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破旧立新”。青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24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由市级领导挂帅实行产业链“链长制”,由龙头企业担当产业链“链主”企业,以有为政府联动有效市场,携手推进实施建群强链、招大引强行动,是青岛在新一轮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中强化推进机制的新“打法”。

抓实24条产业链,青岛建立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市直部门牵头主建、重点功能区主战的产业链发展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形成“1个行动计划、1张产业图谱、1份招商名录、1组项目清单、1组支撑平台(创新、基金、会展等)”的“5个1”工作机制,实施产业链招商、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土地保障、产业融资等专项行动,逐年分解落实三年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同时,青岛推出第一批47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链长制”是政府层面在经济治理中的主动担当,“链长”与“链主”的关系正是政府和市场关系。在攻坚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青岛发挥“链长”和“链主”双轮驱动作用的背后逻辑考量,其实就是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精准推动产业链生态的完善,集聚内外部优质资源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推进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延链补链,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增长。

这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塑过程,也是城市产业空间的重构进程。对此,《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和促进重点功能区产城融合。青岛将逐一明确主要承载园区和协同发展园区,每个产业园区主攻2个左右重点产业链,完善园区主导产业链及落地项目考核。全市统筹布局十大千亩新兴产业园区,实行区(市)领办园区、一园一策推动、领导顶格协调、要素足额保障。推动重点功能区与所在区(市)融合发展,向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综合型城区转型。

产业大发展离不开项目大突破的支撑。重大项目招引和推进攻坚,也是“链长”和“链主”的职责所在。政企协同推动新项目在城市产业链关键处落子布局,《行动方案》提出,突破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明确每个产业链每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或行业引领性项目不少于2个;新引进的2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引领产业链配套企业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展。产业链牵头部门定期发布示范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应用空间。对新认定的创新应用实验室、场景应用实验室,市财政按规定以股权投资方式给予支持。

加强督导考核问效,《行动方案》还提出优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考核体系,构建反映重点产业链发展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发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监督职能,加强重点产业链跟踪督导。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育苗倍增、创新赋能

创新链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在实体经济振兴三年行动中,青岛提出通过实施育苗倍增、创新赋能等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以海尔“四年5000亿”、海信“五年3000亿”、青啤“百亿投资”为引领,实施百家龙头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实施“育苗”行动,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15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三年“三个翻番”;每年力争新增瞪羚企业2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

《行动方案》还提出实施总部经济聚能计划和楼宇经济成长计划,聚焦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力总部招引;制定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措施,更新改造、整合、盘活存量闲散低效商务楼宇,导入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产业。

以创新赋能行动推动产业爆发出强大活力,青岛将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和“两业”深度融合作为发力点。在科技创新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建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到2024年全市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每年新增首台(套)装备20项以上。

在数字赋能方面,《行动方案》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列入三年行动核心指标,提出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并提出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100个以上,实现5万家企业上云目标。三年认定30家左右数字赋能中心,按行业诊断和赋能3000家以上企业和机构。开展“品质青岛”塑造工程,动态培育新“金花”企业30家以上。

在“两业”深度融合方面,《行动方案》提出鼓励产业生态主导型制造业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服务。鼓励电商、研发设计等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对获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市级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和入选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的单位按规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

韧性强劲的产业链离不开强大的要素保障。《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要素保障行动,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全域推进存量土地提质增效、实施“标准地”供给、统筹重大项目能耗指标配置、引导资金投向重点产业链、加强人力资源协同。通过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保障,让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助力实体经济全面振兴。

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是对“青岛制造”培育模式的全新迭代,是对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全新回答。《行动方案》描绘了城市产业向上生长的全新蓝图,也呈现了一个新时代的青岛。政府层面对产业的支持已然从单一产品制造和技术突破向系统集成、生态营造、集群建设、产业链升级、自主可控转变,将带来对城市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的全面塑造。

这将为这座城市开启一个更具竞争力、想象力和发展空间的全新产业时代。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5/05 10:04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