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七成 水滴筹管控恶意推广用户

原标题:大病筹款大部分被抽走,怎么办?

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助自己获得救治、早日康复,无疑是每一个身陷大病困苦需要救助的人最大的渴求。

于是,有“聪明人”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主动联系患者或其家属,表示可以协助其转发、推广筹款链接,按照筹到款项的比例收取所谓“服务费”“推广费”。

是雪中送炭还是趁火打劫,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这笔被收取的“服务费”“推广费”并不少——在水滴筹专项调查小组8月10日给《法治日报》记者出示的调查结论中,这类收费比例非常高,有的是30%、40%,甚至高达70%,“这显然不是出于善意,而是以谋利为目的”,水滴公司风控监察负责人郭南洋说。

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这一“服务”的接受实属无奈。水滴筹专项调查小组还发现,参与选择和恶意推广合作的筹款人,大部分是多次发起过筹款的患者,他们所患疾病大多是白血病、慢性癌,治疗花费高且周期长,其家庭经济难以承担高额医疗费用。“在多次筹款之后,患者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网已无法再筹到钱,所以明知恶意推广收取高额佣金,只能无奈接受。”

而对于这些患者及其家属的亲友乃至仅仅是因为在一个微信群而有了交集的陌生人,这种“服务”和“推广”则带来了“不堪其扰”。郭南洋透露,2021年底水滴筹多次接到用户的举报和投诉,这些用户表示在业主微信群、购物微信群经常收到大病筹款的求助,发布求助者自称是患者的亲属,希望群友给予帮助,发布次数过于频繁,令人怀疑筹款的真实性。

这也正是今年6月有关“寄生在大病筹款行业上的灰色链条”的相关报道的产生背景,报道称,一群“灰产”从业者,以帮助病人筹款为名收取高额佣金,最高甚至抽走70%的筹款金额。

水滴筹专项调查小组把这类行为定义为“恶意推广”,郭南洋说,“恶意推广虽然给这些患者筹到一部分资金,但代价却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破坏,导致广大用户对求助案例真实性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对大病筹款行业的信任,这会让其他筹款人更难获得帮助。”值得注意的是,爱心人士捐款的本意是希望帮助筹款人,如果其中大部分被恶意推广者抽走,实际上是欺骗。

显然,这一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首先是要锁定恶意推广行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水滴筹为例,其平均每月有几万个筹款项目。据介绍,水滴筹风控团队一方面是通过用户举报和投诉的线索,联系筹款人进行核实;另一方面是主动通过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模型,基于筹款人、捐款人、恶意推广者的行为信息,来筛查异常的筹款项目,锁定涉嫌恶意推广的筹款项目,然后由筹款顾问到线下走访查证。

通过几个月的摸索,水滴筹风控团队已经掌握了一套识别恶意推广的有效方法,“一旦查实是恶意推广,我们会停止这个筹款项目,阻断其继续传播,情节严重的,所筹款项将被原路退还给捐款人。”郭南洋说。

针对恶意推广行为,水滴筹还进一步调整筹款提现规则,严格限定非筹款人本人账户收款,实际收款人必须为患者近亲属或者就诊医院的对公账户,并且严格审核收款人与筹款人的关系证明文件,让恶意推广者无法接触筹到的款项。

大快人心的是,对于参与恶意推广的筹款人,水滴筹将其列入黑名单,无法再在平台上发起筹款;对于最终被确认参与转发的恶意推广者,水滴筹将限制其在平台上的访问、转发、证实等权限。

据了解,随着风控措施的不断升级,恶意推广在水滴筹的数量明显减少,“截至目前水滴筹累计管控恶意推广案例800余起,管控恶意推广的用户账号600多个。”郭南洋分析说,恶意推广的筹款项目减少了,但是操作恶意推广的机构和个人还在,不排除未来可能产生其他变种,打击大病筹款行业灰色链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水滴筹将持续完善平台规则和风控体系,让“灰产”从业者没有漏洞可钻。对于违法行为,水滴筹将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警方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8/11 17:06
· 来源 ·
法治日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