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2家链主企业“掌舵”,引领产业“上下游”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对于一座在科技浪潮中劈波斩浪的城市而言,在各产业赛道上“掌舵”的链主企业是产业体系向“新”向上的重要拉动力。
7月21日,青岛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专项小组办公室公布了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产业链主企业名单,62家具备产业引领能力的青岛企业集结“亮相”。
作为产业链上的“超级节点”,这些链主企业或个体产出规模大、品牌价值高,或具备强大的链群牵引力、集聚了一批配套企业,或掌握关键环节技术、引领行业协同创新。
以企兴“链”,以“链”兴“群”。链主企业将集聚起青岛创新的产业生态,带动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向未来加速跃迁。
抢占创新关键节点
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关键在“创新”。细看这份链主名单,“创新”是62家链主企业普遍具备的特质。这些占据产业关键环节的“硬核选手”大多具备行业首创或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应用。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两个创新浓度极高的先导产业为例,青岛按照产业演进规律,在部署优先发展这两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时,布局了先进封装、新型显示技术、人形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
在先进封装赛道,物元半导体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以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为基础,开发晶圆对晶圆、芯片对晶圆等中道工艺技术,可为算力芯片、存储芯片、定制化芯片等领域提供相关产品及技术服务。
在新型显示技术赛道,在ULED、激光显示赛道大幅领跑的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Micro LED微显示领域也已经完成基础光机、芯片的研发工作,建立起业内首个涵盖“芯片研发—驱动控制—精密封装—信号增强—画质还原”五大核心环节的垂直技术体系,相关指标领跑行业。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为机器人装上灵活“关节”——可以实现高精度控制机器人速度的谐波减速器。凭借模块化设计能力和微米级加工精度,国华智能产品已在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深度应用,年产超8万套。
在垂直领域大模型赛道,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行业领先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通过蒸馏DeepSeek-R1,推理能力显著提升,能够在更广泛的工业环境中实现部署应用。
链主企业为青岛带来的不只是产业关键环节的新技术,还在产业体系关键节点落地了一批创新性突出的重大项目,构成了城市未来产业加速成长的新支点。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提供离子注入机和原子层沉积设备并实现关键技术自主突破的高科技企业,6月27日,青岛思锐智能半导体先进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在青岛自贸片区落成投产,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以功率与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光学、生物医学等诸多高精尖领域。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歌尔视显Micro OLED显示模组项目,“从0到1”开发出全球领先的4K硅基OLED微显示屏,像素密度、刷新率等核心显示参数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青岛汽车产业,系列新项目的推进带动行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加速转型。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宝来全新车型项目改造,新增建设投资14.7亿元,新增或改造设备约1700套,新车型在动力系统、智能网联方面实现大幅提升;一汽解放微型商用车项目规划年产微型卡车10万辆,投产后将实现燃油和新能源车型的共线生产,覆盖汽油、NG、纯电、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
“实现三峡深远海海上风电、东方电气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加快打造即墨女岛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这样的部署。作为青岛新能源产业由“陆”转“海”、逐“绿”向“新”关键阶段的关键支撑,两个重大项目都由链主企业承担实施,目前都在加速推进中。
加速产业聚链成群
坐拥六个千亿级产业的青岛,正在推动产业向更高能级跃升。在谋划“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时,青岛为2大优势产业、5大新兴产业和3大优势产业都设置了明确的产业规模目标。例如,到202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现代轻工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累加下来,这将是逾2万亿元规模的现代产业集群。
这样的规模提升,链主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海尔连续16年成为全球大型家电零售量第一品牌,海信电视整机连续23年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澳柯玛连续第11年在中国家用冷柜品牌口碑榜单中夺冠,海湾化学聚氯乙烯产能稳居国内乙烯法第一、全球单一生产工厂第一,2024出口量占全国25%以上,赛轮、双星均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榜单,软控股份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橡胶机械销售收入第一,青岛啤酒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啤酒出口量第一、品牌价值持续蝉联中国啤酒行业榜首……
从青岛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优势产业里生长出的链主企业,都具备相当大的体量,不仅是本地产业的龙头,而且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都扮演重要角色。
做强城市产业体系,意味着需要培育更多大体量的、符合时代演进规律的新兴产业。“持续做大产业规模”,是青岛在部署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和智能装备等5个新兴产业时,提出的核心目标之一。让新兴产业成为城市新增长极,链主企业带动的集群化突破是关键一步。
从这些产业的典型终端产品来看,一列高铁动车组、一艘船、一辆汽车,都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从落地整机项目到布局一个完备的产业链,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青岛正在形成更多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商业化运营碳纤维地铁列车等“青岛首创”的背后,是以中车四方为龙头的产业协同创新——200余家配套企业落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产品涵盖控制、牵引、制动、减震等各个系统。
同样的链式布局场景也在青岛海西湾上演。为北海造船制造船舶发动机的中船发动机,采购海西重工生产的发动机曲轴——北海造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将上下游企业密织进海西湾造修船产业生态,集聚5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了更具韧性的集群式发展体系——发动机曲轴本地配套率提升50%,船舶发动机本地配套率提升至89%,大型散货船接单量、交付量、手持订单量稳居全球第一。
海西湾向西北十公里处,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带动神炼电池和智慧电驱等45家配套企业在西海岸新区落户。依托这条产业链,在“新能源神车”宏光MINIEV超过150万辆的累计销量中,“青岛制造”支撑了64万辆的份额。
在青岛另一个汽车产业重镇即墨,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整车项目牵引着4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集聚,推动青岛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转型。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今年前5月,青岛实现整车产量39.04万辆,同比增长50.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6.3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732.9%。
以“千万千瓦级装机、千亿级产业”为目标的青岛绿色能源产业,采用了同样的布局思路。今年3月,东方电气、三峡集团、汉缆股份、海卓科技等链主企业集聚超200家青岛相关企业,成立了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聚焦氢能储能、固态电池和海上风电三大技术领域整合资源,加速打造立足北方、辐射全球的深远海风电母港。
催生全新产业生态
AI科技的广泛渗透、产业技术的加速演进,对每一个产业和企业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些在行业具备相当竞争力的链主企业,也是对行业创新风向最具洞察力的“资深玩家”,正在引领青岛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优势产业链主企业持续拓展新赛道、开辟“第二曲线”,创造企业新的增长空间,成为产业提质发展的引领力量。
世界500强公司海尔智家掌握着海尔集团“四千亿巨轮”的基本盘。在AI时代,海尔智家重构生活空间、智能家电和人的关系,架构了三条发展曲线——从智能家电到智慧家庭,再到智慧生活的第一曲线;商用暖通、智控系统等智慧楼宇综合解决方案构成的第二曲线;第三曲线则是智慧康养产业和家庭机器人产业。
从大炼油切入新能源,国内首座工厂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日前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投用。加上此前已建成的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与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青岛炼化打通了“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新能源产业链,为绿氢炼化、绿氢交通产业奠定了资源基础。
凭实力挺进被外国品牌长期垄断的乙烯高端市场,海湾化学做深乙烯产业链,在把聚氯乙烯做成行业第一高端品牌的同时,聚苯乙烯投产半年内就迅速打入TV级扩散板、光学级导光板等高端领域,精准对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智能家电链主企业的高端产品需求,形成城市产业生态聚合效应。
“每吨海带价值8000元,提取成海藻酸钠价值1.6万元,制成伤口敷料价值达240万元,而提纯为超纯海藻酸钠后价值则飙升至2亿元。”一组数据直观展示了明月海藻持续开辟高增长新赛道的“战绩”。明月海藻“从0到1”进行工程级海藻酸钠的研发和产业化。作为高端医用材料,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心力衰竭。
数字技术的赋能更是进一步放大了现代轻工产业链主企业“链动”全产业的能力,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吸引11家配套企业落地,织就了从麦芽到物流的完整生态网络;即发集团拉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超450家,本地配套率达50%;酷特智能C2M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20余家本地企业。
不少新兴产业链主企业还承担着开发行业共性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的重任。
在低空经济产业,青岛不仅吸引了空中客车直升机、万丰钻石飞机等整机制造和专注于轻型航空发动机产业化的中科航星这些在硬件制造上具有引领力的链主企业,还吸引了地理空间大数据龙头企业中科星图在青岛落地低空经济总部,落地服务行业的平台产品。中科星图智慧自主研发的数智低空大脑,可为自然资源监测、交通管理、应急消防等多种低空数字场景赋能。
在智能装备产业,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链主企业以制造为核心,以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支撑,构建起“制造+服务”的现代制造业产业生态。以海克斯康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三坐标测量仪制造商,凭借16项全球首创产品和8项“世界之最”测量技术,拥有全球测量精度最高、测量范围最大和产品线最广的计量产品和方案,其技术已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和海事等29大领域。
在生命健康产业,华大基因青岛产业园投产了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与全国首个测序酶研发生产基地,可提供基因测序、DNA合成等服务;青岛国信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拥有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青岛清原全球首创“基因敲高”等行业领先的基因编辑技术,创制耐除草剂、抗病、抗虫的玉米、棉花等多个作物新种质,牵头建设山东省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基因编辑底层核心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当AI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产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一个适配更多企业“AI生存”需求的产业生态亟待形成。
极视角AI算法商城已积累超1500种算法、东华云都建设的AI智算中心、中科曙光布局的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先导产业链主企业瞄准AI新基建生态积极布局,将带动青岛数字经济生态愈加丰茂。
新产业生态的形成,意味着新的产业空间势必要链接新的产业伙伴。这不仅是链主企业的新机遇,更是城市产业的新机会。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