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能源车“源头产品”在青加速生产
近期,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速起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成为青岛卡位新赛道,构建发展新版图的抓手。
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7月下旬,记者探访了李沧区一家企业。
这家企业专门生产“源头产品”
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青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12.5万辆,实现产值82.85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
在青岛,迅猛发展的不仅是整车制造的车企,还有产业链上的大小企业——7月29日上午,记者在金水路中特科技工业(青岛)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特”)的生产车间内看见,工人们正在测试刚生产好的新能源汽车旋转变压器生产线。
作为把电能转化为其他能、带动大小机器动起来的核心部件,电机在工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机器人、家电、汽车、智能化生产线,几乎一切用电的机器都离不开电机。位于李沧区的中特早已开始走向世界,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蛋糕。
在公司的另一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调试空调压缩机电机生产线。公司董事长李学强告诉记者,中特生产的生产线,不仅是占据市场相当分量的“拳头产品”,更是“源头产品”——三楼生产的电机生产线很快被交付一家国内企业,这家企业生产的电机,将被应用于世界知名汽车技术供应商制造的空调压缩机。
记者了解到,中特生产的电机装备,已经出口多国。这家企业的新增订单,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的曾一度超过九成。
1821年,科学家法拉第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机原型。从那时算起,电机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电机产业不仅是人类工业文明进步的见证,在“工业4.0”时代,其重要性更是凸显——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让经济社会空前繁荣,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和生态成本。几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上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电机。在李学强看来,作为电机“母机”的生产线,中特有很多机会,也面临着挑战。
李沧东部崛起产业生态集群
在李学强看来,2013年以前,中国的高端电机装备主要靠进口。2014年后,中特聚焦家电电机的高端装备研发,从跟跑到并跑,耗时近十年,现在已处于领跑地位。在巩固家电领域优势的同时,中特正加速开辟新能源汽车电机装备研发生产的新赛道。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拓展着产业边界。
“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机,有压缩机电机、水泵电机,还有助力电机等。”中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中特已经可以生产包括助力电机、旋变电机和压缩机电机等7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装备生产线。
近年来新赛道的开辟与优势赛道的领先身位,让企业的订单源源不断,也对生产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扩大产能,2024年,中特在李沧区合川路附近正式开工建设占地10.4亩的中特创智园项目。新园区建成后,将聚焦高端电机装备研发生产,并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产业生态集群。
全力提升新能源产业链地位
近年来,李沧区正不断提升在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2015年,专注汽车研发的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落户李沧区,为吉林大学优秀科技成果找到转化和量产的机会;2023年7月18日,布局新能源赛道的山东魏桥和李沧区合作签约,双方正式签署魏桥新能源汽车管理总部、新能源汽车中央研究院等4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在生产方面,泰德轴承股份在高端轴承市场全面发力,已经全面配套包括“蔚小理”在内的大部分新能源车厂;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制氢”和“用氢”产业环节,现已布局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水电解制氢装备三大核心产品……李沧区的工业基因积蓄的新动能,正在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首席记者 刘卓毅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