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消费贷“国补”9月1日起实施 联动四方促消费

原标题:消费贷“国补”,联动四方促消费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将正式实施。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方对政策的拉动效应较为乐观,认为不仅将直接惠及消费者,更将有望形成政府、商户、厂家和金融机构联动促消费的新热潮,进一步放大消费增量。

商品、服务消费均涉及

每人在单家机构最高可享贴息三千元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贴息,将直接惠及广大消费者。根据实施方案,今年9月1日至明年8月31日期间,个人消费者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进行消费贷款用于实际消费,可享受1%的贴息政策。

从政策惠及范围看,主要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以及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消费。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政策也规定了贴息上限,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的贴息是3000元。

据了解,此次指定的贷款经办机构共有23家,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当前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最低利率约为3%,这意味着,贴息政策落地后,按照当前的利率水平,部分客户实际承担的利率将有望降至“2字头”。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了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经过贴息后,他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从6000元变为4000元,利息支出减少三分之一。

除了政策惠及范围和力度,享用政策红利的便捷性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银行尚未公布消费贷贴息细则,总体上贴息流程遵循简化原则,以最大限度减轻借款人的负担。个人消费者申请贷款时,只需授权银行识别账户交易信息,银行系统会自动根据消费情况计算贴息,并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补充说,借款人需将申请到的款项资金放入贷款银行的借记卡中,用这张卡进行装修、买家电等相关消费,只要有消费记录,银行能识别到贷款用于这些合规领域,就可以计算对应的贴息金额。

与“以旧换新”互补

多方合力放大杠杆效应

此前,免降消费贷款利息主要是商户联手金融机构促消费的重要手段。

如特斯拉推出5年期贷款免息的活动,特斯拉山东区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优惠政策推出已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受用户认可度较高,青岛地区使用该金融政策的用户占比超过80%。利群集团家电销售负责人也表示,前期推出过诸多分期免息的活动,主要是商户、厂家和金融机构联手承担利息成本,尤其是针对3C数码产品的销售,市场反馈良好,未来个人消费贷贴息的落地,有望形成政府、商户、厂家和金融机构四手联动促消费的新热潮。

此次政策层面的贴息将进一步扩大受惠面,让更多消费者直接受益。上汽大众一汽车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店内使用消费贷购车的消费者占比近50%,普遍利率在3%左右,如果按照1%的贴息,对消费者的支持力度还算比较大。“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发布以后,就有消费者陆续进店咨询。”该负责人说。

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易碧归分析,此次贴息对购置高价商品的消费者吸引力较大,例如汽车、家装、教育及旅游等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消费金额较高,分期付款需求显著,贴息能直接降低短期资金成本,对收入稳定的年轻群体及中产家庭尤其具有吸引力。

易碧归表示,按1%的贴息比例测算,1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元消费贷款,按照历史经验5%—10%的边际消费倾向转化,大致有5—10元的新增消费,若结合平台和商家叠加优惠,杠杆效应可能进一步放大,尤其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领域更加明显。

记者采访多家贷款经办机构,受访机构均表示正在积极筹备中。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和青岛财政按照9:1的比例承担。从前期的摸底看,各银行消费贷业务的发展势头比较好,银行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此次贴息不仅惠及大量的存量用户,也将为银行带来部分增量用户。”一股份制银行青岛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采访中有消费者发出“为什么是贴息,而不是直接发钱?”的疑惑,针对这一疑问,易碧归表示,直接补贴的优势在于具有杠杆效应,可激发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并对信用良好、有稳定收入的群体有定向刺激作用。“贴息政策可以与此前提振消费力度较大的‘以旧换新’互为补充、互为助力,前者惠及对象更倾向于具有还款能力、利率敏感型的消费者,针对性较强,后者则广泛覆盖中低收入、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普惠性较强。”易碧归说。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28 08:40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