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9·10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关心精神病患者

2017-09-07 08:40:30
来源:信网
作者:刘裕 齐文博
责任编辑:亚麦

信网9月7日讯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女孩失恋遭遇心理创伤险自杀

近日,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门诊,一对焦急的夫妻拽着女儿走进了咨询室。坐下后,女孩低着头一言不发,无奈的父母说:“医生,我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把好好的工作辞掉了,在家里一言不发,我们反复问她,她也不说什么原因。”

经医生开导,才得知原来是女孩失恋了,谈了5年的初恋男朋友离她而去,辞职、割伤手腕,她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正是父母发现孩子的情绪及行为异常,及时到医院寻求帮助,避免了这个女孩出现极端行为。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李玉焕主任医师认为,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时,心理平衡就会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引起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出现易怒、焦虑、烦躁不安等一系列心理的异常的表现,其实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但是,一个事件是否构成危机,除了事件本身的性质以外,也与当事人有效地应对事件的能力有关,比如生活中常发生的失恋,心理比较成熟的个体能正确应对,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去伤害对方;心理相对幼稚的个体,就可能成为一道过不去的“坎”或“结”,就会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

心理危机的人会出现什么样的感受

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物种或个体保存能力,绝大多数个体在遭遇创伤或应激性事件后,都会从事件导致的危机状态中恢复。但由于个体身体、心理素质不同,康复速度与水平不同,其在心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特征性的反应或感受,严重的自我失控、混乱;对创伤性事件或情景回避;对他人不信任;躯体或性功能障碍,成瘾行为;人格的“暗伤”。

那么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就可以解决危机造成的心理功能损害,使之恢复至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尤其对事件发生后经历创伤的人,如第一现场亲身经历了灾难事件者、有亲属在灾难中遭受伤亡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人员等进行及时有效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并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降低或者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性应激性障碍、适应性障碍等的出现。

当然,在发生危机事件后,除了可以接受专业的危机干预外,李玉焕主任认为,我们自身也有许多积极应对方法的:

跟别人诉说或跟别人呆在一起,获得他们的支持;搜集有用的信息;充分休息,吃好,注意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如体育运动,读书或做自己喜欢的其他事情;尽量保持以往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告诉自己,情绪不好是这种特殊时期的正常;有计划地去做一些有趣的活动;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暗示自己保持平静心态、听舒缓的音乐等);集中精力做一些切实可行且对现状有好处的事情;写日记;使用过去对你有效的应对方法;求助心理咨询。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更高

郑占杰主任认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更高,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所以,在对患者疾病风险评估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杀风险评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呢?主要是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导致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在病态症状的支配下,就会出现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精神病中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谵妄状态等是非常容易出现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如下:

精神分裂症:这类患者出现自杀主要是妄想和幻听等症状支配下,认为有很多人要迫害他,被下毒,自己会痛苦不堪,随时可能死去。”还有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被人用电波控制了(被控制感)等等,或出现幻听听到有人说“你跳下去、你必须死去”等。

抑郁症:这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最为常见。表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活动减少,整天哀声叹气,感到无助,做人非常痛苦。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受自责和自罪妄想支配,认为连累了家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丧失了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选择极端行为。

谵妄状态:在高热、戒断、严重感染或有严重的颅脑外伤合并精神障碍的情况下,患者意识不清,丧失了对周围人物、时间、地点的判断能力,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突然从高楼跳下,或不按交通指示横穿马路。严重兴奋躁动的患者,也容易发生冲动自伤或自杀行为。

郑占杰主任提示,精神病最大风险要说是自杀的问题,而且自杀率还很高,所以无论在日常诊疗,还是患者家属在日常照料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和仔细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定期复诊,如病情出现波动或者复发就及时就诊。

信网全媒体记者 刘裕 通讯员 齐文博

[编辑:亚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