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皱眉眨眼扮怪相 “表情帝”宝宝可能患有抽动症

2018-04-12 18:52:49
来源:信网
作者:刘裕
责任编辑:芃芃

信网4月12日讯 “阿姨,您看,我好多了,可以一段时间不乱动了。”近日,13岁的抽动症患儿藤藤(化名)给市立医院西院区儿科医生发来一段视频。经过系统治疗,藤藤病情日渐好转,抽动症症状明显减轻。有些孩子经常出现眨眼睛、做鬼脸、耸肩或者无缘无故地吼叫,这些孩子常常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是“捣蛋包”或者“表情帝”。市立医院西院区儿科专家提醒家长朋友,这些孩子的异常行为可能与抽动症有关。

“挤眉弄眼”不是“小问题”

男孩凡凡(化名)自上学起便十分优秀,因有才艺特长,经常有外出演出的机会,凡凡的父母也因家有“童星”感到欣慰和骄傲。半年前,凡凡妈妈发现,儿子在面对镜头时会不自觉地挤眉弄眼,她越是盯着孩子,凡凡的“小动作”越发严重,甚至出现了歪嘴、缩鼻等面部肌肉抽动。

凡凡妈妈带着他到市立医院西院区儿科检查。经查,凡凡被确诊为抽动症。西院区儿科病区主任尚红梅表示:“不少孩子学业压力很重,晚上、周末还有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因过度关注子女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久而久之,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像凡凡就是这种情况,他的母亲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症状后情绪非常焦虑,整宿地睡不着觉,一晚上给我打好几次电话。”

儿童抽动症易被误诊

据本部儿科主任兼西院区儿科学科负责人、首席专家张瑞云介绍,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发育行为问题,大多起病于4到12岁,以7到10岁儿童居多,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抽动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儿童受惊吓、精神紧张以及教养方式、生长环境常常是发病的诱因,发病后会出现面部肌肉或者肢体肌肉反复抽动。除眨眼、挑眉、皱鼻、耸肩等运动抽动外,反复清嗓子、咳嗽、说脏话、扭胯、步态异常也是抽动症的异常表现。

一年半前,6岁的男孩烁烁(化名)出现频繁咳嗽,声音之大隔着一层楼都能听见,只有晚上睡着了才能消停一会儿,做了雾化略有好转;五年前,13岁的男孩藤藤(化名)出现了不自觉地大声喊、吐唾沫,情况加重以致无法正常上学。烁烁和藤藤的妈妈带着自己儿子看了呼吸科、耳鼻喉科,孩子的症状偶有缓解但从未根治。

“一些家长甚至医生将喉肌抽动而致的干咳认为是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认为是结膜炎,导致儿童抽动症误诊。”尚红梅主任表示,“一般来说,抽动症常规治疗需要4-6个月,情况严重的孩子甚至要服药一到两年。抽动症发病两年后很难自愈,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对孩子的智力、体格、人格的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不要阻碍孩子正常发育的权利

女孩童童(化名)自小由奶奶带大,老人一边坚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边担心孙女磕着碰着,这个不让动、那个不让摸,因此立了不少了的规矩。4岁时,童童出现了睡觉前躺着打挺的情况,后来越发严重,每次睡觉都要躺着“挣扎”半天。

“童童的发病原因是条条框框阻碍了孩子自然的发育权利。她本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却被束缚,感统发育过程遭到破坏。”尚红梅主任告诉记者,“孩子被确诊那天,她奶奶立刻就崩溃了。因为孩子是她一手带大,老人因为自责甚至产生了自杀倾向。服药后,童童病情渐渐好转,老人情绪也随之平稳下来。”

在此,特别提醒学龄前、学龄期的孩子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大声喝斥,甚至打骂,让孩子身处在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户外活动等要有机结合,饮食要均衡,增强抵抗力;还要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也不要让孩子一直沉溺在游戏中,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起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兴奋。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确诊。

信网全媒体记者 刘裕 通讯员 谢小真

[编辑:芃芃]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