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专访市立医院邢成名:40年破茧“蝶变”市立医疗走向国际

2018-06-19 11:07:38
来源:信网
作者:丛黎
责任编辑:三人目

信网6月19日讯 从1978年,走到2018年,改革开放见证着中国40年的发展与成就。40年春风化雨,40年沧海巨变,改革开放让中国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人们的衣食住行,就医看病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近日,信网(0532—80889431)采访到市立医院东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邢成名,从有病无医,到有病可医,再到如今的病有良医,邢成名赞叹着市立医院这40年的发展与进步,述说着神经科发展的点点滴滴。

\

“不可治”变为“可治” 技术大幅突破

2016年,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神经内一科邢成名从工作了近30年神经内科正式退休,他见证着该院神经内科一步步的发展壮大,说起这些,他饱含深情,滔滔不绝。

到这里就诊的患者中,80%到85%患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疾病,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这4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脑血管病、中风等都被视为不可治疗的疾病,一旦患上,当时的医生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因此,当时这类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对较高。”邢成名介绍说,但是现在,这类疾病不但可以治疗,而且医生们经过长期研究,已经发现了导致中风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能据此在百姓中进行有效的预防知识普及和控制,减少中风发生。

如果一旦发生了中风,40年前后治疗方法的对比,也让人唏嘘不已,惊叹不止。“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青岛市重点学科,我们已经开始慢慢尝试着对脑梗进行溶栓治疗,当时是对发病3个小时之内的病人进行有效治疗;现在,我们已将药物溶栓的有效治疗时间延长至4.5小时,还有了更加先进的取栓治疗手段,取栓最长可延迟至24小时之内,这些先进的技术帮助更多病人将闭塞的血管打通,致死率、致残率大幅下降,这是医学的突破与进步。”邢成名自豪地告诉记者。

信网还了解到,过去发生脑血管疾病致残后,没有科学的康复治疗,导致“致残率”居高不下,家属不得不付出长期的时间和精力护理病人,真是一人生病,全家堪忧。现在,当中风发生并经过救治之后,还有了规范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生活可以达到自理,这些显而易见的进步,让老百姓患病之后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
 1998年,进行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实验。

规模不断扩大 医疗设施日渐完备

1980年之后,各大医院的专科开始起步建立,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在青岛市医疗行业中,较早从大内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科室。邢成名向信网描述,“那时候,市立医院的神经内科只有20余张病床,科室医生不足10人,医疗水平受到限制。”

时光飞逝,如今的市立医院已经成立了脑科中心,脑科中心的神经内科包括本部神经内科、东院神经内一科、东院神经内二科,以及两院区的急诊神经内科,共5个单元,有200多张床位,专业大夫60多名。这一串串对比鲜明的数字不难看出,改革开放40年,让市立医院从规模,到医疗技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若把诊治疾病看作一场场激烈的战争,那医生便是战争的“总指挥”,而先进的医疗设备,便是战争中的锐利“武器”,互相发挥出最大功力,便能打出更多漂亮的胜仗。信网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还没有CT检查之时,医生们很难对脑出血和脑缺血做出高准确度的鉴别,有一部分病人因为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后来随着CT的出现,医生们终于可以准确鉴别这两种疾病了;但是,当时的CT分辨率有一定局限性,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医院慢慢有了比CT更先进的磁共振,这种设备不仅能够早期发现病灶,它对脑干和小脑梗死灶的诊断,是CT所不能替代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清楚的知道,究竟是哪个部位发生了堵塞,血管的形态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进行治疗等等,诊断水平又提升了一大步。”邢成名表示。从四十年前发生脑血管意外,医生大多只能依靠临床经验诊治;到现在,先进设备帮助医生完成直观、精准的鉴别诊断,甚至还会追查到基因,这实在是医学界非常大的进步与突破。

\
2008年,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手术

专业素养提高 人才占领专业高地

从临床诊治技术的进步,到医疗设备的优化,再到医院人才的储备,改革开放的40年,这一切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

邢成名回忆说,“40年前,我们医院的大夫没有很高的学历,学历构成主要是本科,不少还是大专,我是我们医院神经科专业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再看看现在,医院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都已经有300多位,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更是不胜枚举,而且,他们中许多优秀人才都在各自专业学会担任着重要职务,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高学历大夫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到这些,邢成名露出由衷的赞叹。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的诊治和科研水平也步入国内前列。今年1月,市立医院集团副总院长、脑科中心主任谭兰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成果《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新机制和诊治新技术》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早些时候,他们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被美国的《时代》(TIME)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两大最顶级新闻周刊,同时大篇幅采访报道。

这些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指导着这支队伍承担起岛城,周边县、市,甚至省外患者的慕名问诊,市立医院集团也已成为半岛地区的大型综合医疗中心。40年的光阴流转,见证着这所百年老院一路走来的蜕变,也成就着这座充满人文关怀和智慧医疗的青岛本土医院。这所百年老院,正不断看齐国际最先进的医疗标准,传承2008年奥运会和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定点医疗单位的成就与荣耀,不忘初衷,坚定地向着第二个一百年铿锵前行。

信网全媒体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三人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