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7/06 09:42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可可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形成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 现有46家中医医院

原标题:青岛形成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

7月5日,记者从全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青岛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期望为目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开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青岛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国家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城市。全市现有46家中医医院,数量居全省首位;每万名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达到6.05名,数量居全国前列。

4种中医药服务模式全国首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以“防治康”全程参与为核心,推进中医药服务“三级指导、三因制宜、三阶干预”的做法,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作专题汇报。我市实施的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外埠中医专家存案、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等4种服务模式被国家评估专家组认定为全国首创,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近年来,我市不断促进中医药服务网络提质扩容。由青岛市中医医院牵头,联合省内11地市共12家省、市级医院和25家县级医院,打造心血管科、康复科、肺病科等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推动形成区域均衡、城乡同质的中医药专科发展新格局。恢复设置胶州市中医医院,实现政府办市、县中医医院“全覆盖”。目前,全市政府办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10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了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

重点推进56个中医药项目

学科为本,人才为基,创新为魂,才能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中医药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基础。落实市校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相关任务,目前科学院下设的中医研究院已挂牌成立,研究生院正加紧建设。我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青岛技术合作中心、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共建附属青岛医院。全市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名中医工作室13个,成功获批海洋中药、中药制剂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省级重点专科、传承工作室37个,打造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1个、市级中医综合诊疗中心15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8个,初步形成了涵盖国家、省、市、区(市)四级,以肺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儿科、肿瘤、康复等为优势的中医药专科集群。

目前,全市现有岐黄学者1名、全国优秀临床研修人才9名、省名老中医和名中医25名,柔性引进了包括1名院士、10名国医大师在内的88位省级以上知名中医药专家;培育了省级基层名中医29名、市级基层名中医50名,数量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中医药+”海洋、养老、旅游等战略,有56个中医药项目纳入全市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库重点推进;管华诗院士团队联合青啤集团研发出国内首款海洋中药健康饮品;上海医药北方总部落地我市。积极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平台,在上合示范区国际客厅建立中医药展示厅,我市2项产品入选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广产品名录;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举办传统医学分论坛和中医药健康论坛,设置中医药体验馆、中医药智慧化博览区,得到参会嘉宾的普遍赞誉。建立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已接收480多名外籍学员来青跟师学习。

聚焦重点领域打造制高点

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我市中医药工作还存在大而不强、山多峰少等问题。我市中医药龙头单位竞争力有待提升,有影响力的著名中医医疗机构不够多,没有中医药大学及直属附属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中医医院功能定位不清晰、特色不明显,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不平衡。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此外,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化水平不高,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中医药项目不多。

找到差距,才能奋起直追,补齐短板。下一步,我市将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机制,顶格化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制定有效管用的中医药发展政策,不断激发中医药事业发展活力,同时积极筹备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

我市将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聚焦重点优势领域,继续支持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等优势专科建设,积极对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努力打造临床专科制高点,让杏林长茂。我市将加快推动市校共建中医药合作项目落地,推动中医药人力和技术资源向基层流动,通过中医专科专病联盟、专家团队工作室、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等专项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针对中医药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我市将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让“老中医”焕发新生机。我市将积极引进整合优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资源,打造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脉学研究中心、中医经方研究中心等中医药传承创新研究平台。积极推动海洋中药产业链培育、青岛国风药业经典名方研发、上海国药北方总部中药网络零售平台、西海岸新区大村镇和即墨区灵山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