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生入学别忘防“核”!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金秋九月,阳光明媚,一批充满朝气的新同学迈入了崭新的校园。教室里书声琅琅,宿舍里欢声笑语,一切都充满了生气。然而,就在这热闹与喧嚣之中,一个“不速之客”——结核分枝杆菌,正蠢蠢欲动,企图趁着人群聚集的时机,开始它的“校园历险”。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元凶,它小到肉眼看不见,却“身手敏捷”。它最喜欢藏在肺结核患者的飞沫里。当一位被感染的同学(可能他自己都还未察觉)在教室或宿舍中咳嗽、打喷嚏时,这些含有细菌的微小飞沫就会喷出,悬浮在空气中。
新生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免疫力或许因旅途劳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暂时降低,这正好给了结核分枝杆菌可乘之机。一旦被吸入,它就会在你的肺部悄悄“安营扎寨”。
成功潜入后,结核分枝杆菌并不一定会立刻“兴风作浪”。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通常会将它包围、抑制,使它进入“休眠”状态,这被称为结核潜伏感染。此时,大家不会有任何症状,也不会传染他人,就像一颗“沉睡的种子”。许多新生在入学体检时做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或EC)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就是为了找出这些“沉睡的种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但也伴随着挑战:军训劳累、情绪波动、熬夜、饮食不规律、锻炼减少……这些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一旦免疫防线出现漏洞,沉睡的结核菌就会瞬间“苏醒”,大量繁殖,从而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
这时,患病同学就会成为新的传染源,并出现以下警报信号:咳嗽、咳痰超过2周,咯血或痰中带血(最重要的症状信号);午后低烧、夜间盗汗(睡着后出汗,醒来即止);胸痛、疲乏无力、体重莫名下降。如果忽视这些信号,不仅会耽误自己的病情,还可能让它在宿舍、班级这个小集体中扩散,风险增加。
市疾控中心专家阎月明提醒,同学们别担心,结核病可防可治,绝不可怕,作为一名新生,大家可以轻松掌握击败这个“隐形冒险家”的秘诀。
首先是认真完成入学体检。千万不要逃避或轻视结核病筛查(PPD/EC皮试等),这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的第一步。如果发现潜伏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学生更推荐注射免疫制剂),从根本上杜绝后患。
其次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宿舍、教室勤通风,通过每天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赶走潜在的细菌。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不随地吐痰。均衡营养、充足睡眠,这是免疫系统最强大的“装备”。适度锻炼,增强体质,让结核菌无可乘之机。
第三是提高警惕,及时行动。如果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了“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咯血、痰中带血”等可疑症状,不要恐慌,更不要隐瞒,这绝不是丢人的事,请立即报告辅导员或校医院,并佩戴口罩,避免传染他人,尽快去结核病定点医院完成胸部X光等检查。
阎月明提醒,校园是求知和成长的乐园,不应成为疾病传播的舞台,大家应该了解结核病知识,消除恐惧与歧视,用科学的方法为自己和同学筑起一道健康屏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