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到2030年 青岛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45%以上

原标题:到2030年,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45%以上,恢复“青岛市崂山点穴医院”

青岛出新政打造中医生活化示范市

近日,市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印发《青岛市推进中医生活化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7年,青岛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40%以上,到2030年达到45%以上,将青岛打造成中医生活化示范市。

青岛将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精髓作为推进中医生活化的重要一环。《若干措施》提出,在提炼崂山道医精髓的同时,实施“崂山点穴+”提升项目,打造“崂山点穴”技术团队、优势病种、重点专科、传承工作室,遴选崂山点穴适宜技术,试点开展“崂山点穴”全院化,恢复“青岛市崂山点穴医院”。到2027年,青岛将打造5个老药工工作室,扶持唤醒2到5家中医药老字号、老商号,鼓励将中医药夜市(集市)纳入政府实事。

《若干措施》专门提出,要丰富中医生活化医疗服务内涵,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青岛将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针灸戒烟、糖尿病前期和献血者中医药干预等创新实践,打造1个齐鲁治未病专科集群牵头专科、1个省级治未病中心。到2027年,100%的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治未病科,100%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具中医健康处方,建成7到10个中医药适宜技术(特色疗法)推广中心。青岛还将中医药防治手段纳入“三高共管”“六病同防”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形成集预防、监测、干预于一体的全周期中医药服务机制,并探索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到2027年建设3到5家中医特色慢病护理服务试点单位。

青岛将进一步做实中医康复服务,打造1个齐鲁中医康复专科集群牵头专科、1个省级中医康复中心,推动100%的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立康复科,到2027年,推广10个以上中医特色康复诊疗方案,在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西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实现中医康复技术全科化,全市完成不少于500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中医康复技能培训。青岛将发挥岛城疗养院资源优势,实施疗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3到5家中医药特色重点疗养院。

在此基础上,青岛将致力于持续推动中医生活化融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服务,具体措施包括:推动10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打造1个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1到3个老年病专业重点学科(专科);遴选推广10项老年人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27年,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90%。不仅如此,青岛还将打造3到5个省级、10个市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

青岛将发挥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中的特色优势,遴选打造10个中医孕育调养指导门诊和10个中医产后康复门诊,并试点开展妇女更年期中医药干预,筛选推广精准靶向的10项妇女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此同时,青岛将开展“岐黄护苗”行动,推进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到2027年将经评估符合条件的干预对象100%纳入防控监测管理系统,学校将脊柱健康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达到100%。到2027年,青岛还将打造10个中医减重门诊,遴选推广10个中医减重诊疗方案,形成中西医融合的肥胖症综合防控技术。

开发海洋中药产品是青岛推进中医生活化的重要举措,为此,青岛将支持明月海藻、聚大洋、青岛优度等海洋中药企业发展,形成集海藻酸盐生产、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化妆品、功能性护肤品、生物医用材料、农业应用等业务板块,并推进“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创新海洋食品加工的基础理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海洋食物资源开发竞争力,创新海洋中药成分提取技术,到2027年锻造8到10个省级海洋中药标准。

青岛将推动数智赋能,支持市中医医院研发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并加快中医生活化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到2030年,培养1000名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保健按摩师等相关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到2030年,相关行业中医技能普及率达到50%以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文/图)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11 13:48
· 来源 ·
观海新闻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