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孩子上学为啥家长这么累?教育的家校界限盼共识

2016-10-26 09:11:17
责任编辑:可可

\

\

白天上班,晚上给孩子检查作业、签字,还要随时能够胜任手工达人、手抄报达人等多种角色;一天到晚关注着班里的微信群,就怕错过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孩子挨批;在老师的暗示下,给孩子报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当众多家长深度介入到孩子的学习生活时,他们不禁抱怨:孩子上个学,为什么家长要这么累?日前,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有界限的,家庭教育不应该承担学科教育的责任。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突破界限时,家庭教育也同样在向学校教育越界,彼此将家校教育的界限扭成了模糊地带。

家长

这些活儿,老师都该交给家长吗?

一天签字十几次

作业检查还得改

“工作轻松的时候还好,最怕工作忙起来,老师再给添忙。”李女士的女儿读小学四年级,在别人眼中,她的女儿独立、自主,很让人省心,但是,很多时候,她还是会为老师的作业发愁。

在李女士看来,孩子到了小学四年级,该养成的习惯都已养成,完全可以自己负责,没必要再让家长检查作业甚至签字,但是,孩子的老师不这么想,该签的字一个都少不了。作业本、改错本、同步练习、试卷等,都需要签字,一天签字十几次很正常。

除签字外,一些背诵、朗读的作业,要给孩子检查,孩子背不过就要一遍遍陪着,经常孩子、大人都很崩溃,背完了,还需要在班级微信群里接龙留言。

“最烦恼的就是下班后,老师忽然布置各种打印的、手抄报的作业,或者突然让带什么家里没有的东西。”李女士说,“下班前布置这些任务,还有时间准备,但下班后怎么办?大晚上的再跑出去找地方打印、找地方洗照片?”

“每天下班看看班里微信群,没啥任务,回家吃完饭也没啥新任务,心里就安稳多了。”李女士觉得,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家长确实是有责任的,但上学归根结底是孩子的事儿,家长不应该在每天下班后又进入一个“上学”状态。

经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意见的李女士,在和朋友交流过后,发现女儿学校算家长负担比较轻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在青岛一所热点小学上学,我们都开玩笑说,这孩子即使不去上学,考试成绩也没问题。”李女士说,朋友的孩子,从上二年级起,就在外面报了奥数班、外语班、作文班,每年暑假就开始学下个学期的课程,因为班里的风气就这样,如果不学,就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异类。

“我们老师让家长检查作业签字,只是检查有没有写完,不需要检查对错。”李女士说,有的朋友孩子的学校,老师不仅让家长检查作业,还要负责给孩子改错,如果孩子家庭作业错误太多,老师会直接在群里批评,“家长们都给孩子把作业批了,那老师怎么知道孩子哪里没掌握?”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越小,家长们对于作业负担的抱怨越大,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被各种手工作业逼成了手工达人,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因为有了中考、高考压力,家长们往往会主动做一些工作,少了很多抱怨。

假期作业会空降

有些甚至强摊派

采访中,对于学校布置的一些任务,有些家长感觉就像摊派。刘女士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今年暑假,在女儿作业的事儿上,她和几位家长交流了下,家长们普遍有些想法。暑假两个月,除了假前布置的作业,在假期里,老师时不时也会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

“每次看到空降来的作业,都希望没有这些群该多好,那样假期前布置啥作业就是啥,不会半路再来了。”刘女士觉得,老师的作业布置得挺任性。

假期作业里,有两样是刘女士觉得挺越界的。

第一件是让孩子看电影,看了之后要写观后感。老师列了两部影片的名字,影片都是前几年的,家长们搜遍了青岛各影院的影讯,都没有发现这两部片子的踪影,然后老师给提供了个手机号码,让家长们自行联系,联系之后说这两部电影只定时在青岛某影院放映,票价一张40元,家长带着孩子现场买票。

刘女士说,那家影院在青岛东部一商场里,商场9点半开门,7点多在商场门前开始卖票,票上连号都没有。那天下着雨,家长们带着孩子,买完票就在商场外等着,晚来的家长,买不到票,好不容易才联系上卖票的人,然后把票买了,问卖票的人是哪个部门的,也不说,后来大家拿票进场,因为没有座位,乱哄哄一团。

“我们班是让孩子写观后感,还有些学校让孩子要拍观影照片,发给老师。”刘女士说,影片其实还不错,但是家长们认为如此组织孩子看电影有摊派的嫌疑,学校里平日里也会给孩子放电影,这样的电影,如果学校统一组织孩子看,是不是会更好?

另一件让刘女士和家长们比较头痛的事儿是让孩子参加卫计委的网上答题,和安全相关的。刘女士带着女儿一起做,题目非常多,大部分很枯燥,孩子根本看不进去,两个人把所有的题答完,花费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据刘女士了解,班里很多家长,都是自己替孩子答完题,根本没有起到孩子参与的效果。学校里经常会有各种所谓的安全活动,然后让家长手机注册,实际能起到的教育效果很有限。

学校

老师的活儿,家长干涉也挺多

要求有别众口难调

经常被告老师难当

当家长们吐槽老师把太多不相干的任务给自己时,一些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干涉,也让教育圈里的人吃不消。

“现在,谁都懂点教育,谁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青岛一所小学的校长表示,当家长们觉得老师越界时,其实很多家长也越界了。

这位校长表示,当班主任建QQ群、微信群和家长交流沟通时,有的家长觉得群里随时待命很累,很紧张,把群当成一种负担,但在学校里,有班主任建了群后不怎么用,就有班里家长找到自己,质疑那位班主任不够负责任,都不在群里和家长交流。

“现在对老师来说更难办的是,不同家长的要求差别太大,众口难调。”这位校长说,在同一个班里,有的家长觉得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老师稍微布置点儿作业就嫌多,恨不得除了上课,啥作业都不布置;有的家长则相反,希望老师能好好抓学生的成绩,多给孩子布置点儿作业,而且会和其他学校比较,嫌自己老师不尽力。

“现在家长维权意识特别强,觉得学校工作有失误,就各种告,反映情况。”这位校长认为,父母两个人照顾一个孩子,经常也会犯各种错误,老师也不是圣人,当家长们对老师要求非常苛刻时,那只能逼着老师从免责的角度来做事儿,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

外表光鲜压力自知

各路关系应对挺累

40多岁的孙老师,是青岛一所热点小学的骨干教师,她戏言,现在当老师,差不多要24小时待命,下午学生们放学虽然比较早,但老师不能走,真正放学回家了,也不可能完全放松下来,家长们会在群里留言,如果不能及时回复,家长们就会着急,开始发短信、打电话,所以要一边照顾自己家孩子,一边随时留意群里动静。

“在我上小学那年代,真觉得上学是件简单的事儿,就是离哪所学校近就去哪儿,大家都没有择校的概念,但现在不一样了。”孙老师说,自己所在的小学,算是热点,每年有一些家长高价买学区房就为了孩子上学。

“因为孩子上学很费劲,所以家长的期待就很高,如果老师不能让自己满意,就觉得钱白花、劲白出了,就得找点儿事。”在外人眼里,孙老师热点小学老师的身份很光鲜,但面临的压力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每次接新班,对孙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因为班里不少孩子的家长会托各种关系想跟她吃饭,有时找到学校领导,自己不去也得去。“基本都是希望能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孙老师坦承,自己对这样的饭局不是很喜欢,影响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过,孙老师也表示,自己有些同事还是游刃有余的,把班里各个孩子的关系都平衡得很好,各种机会分配得很有技巧,但她感觉这样的教育有些变味。

对比

澳大利亚上小学,家长孩子都挺闲

高校教师景女士今年去澳大利亚南澳州的一所高校做访问学者,顺便带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出去留学。

景女士儿子所在的小学,对学生语言要求比较高,从非英语国家来的孩子,一般要先上语言班。孩子所在的小学,一年四个学期,一学期10周,景女士的儿子已经上到第二个学期。

“没有课本,也没有任何作业。”景女士说,自己都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干了些啥。景女士也打听过,学校里正常的班,也没啥作业,孩子语言水平好的,一星期写点儿简单的作业,比如这星期干了啥。

景女士告诉记者,儿子留学的学校,班级没有什么QQ群、微信群,老师留的是家长邮箱,有问题会发邮件交流,但她还没收到过老师的邮件。

不过,老师会跟家长及时沟通,比如孩子进步了,在学校被别的孩子欺负了,课堂捣乱都会告诉家长,一般都是放学时直接和家长说。景老师儿子班里只有14个孩子,放学大多是父母接,老师和家长面对面沟通很方便。

虽然儿子留学的小学里,老师没事儿很少找家长,但是对校园暴力、动手打人却看得很严重。“这边有个中国小孩喜欢动手,只要动手,就把孩子叫到老师办公室,然后马上打电话叫家长。”景女士认为这点儿学校做得很好。

景女士带着儿子在南澳州过着轻松的日子,但是心里有根弦儿一直绷着,儿子在国内小学办的休学,明年5月份就要跟自己回国,所以,景女士一直留在儿子国内那个班的微信群里。

“老师几乎每天在群里提一些要求,今天带10个正方体积木块,明天带个毛线,后天带个月季、拉拉花什么的。”景女士说,看儿子在国内一年级的群,看得她心慌,对家长的要求好多,而且老师天天在群里点评作业,自己觉得孩子写得挺好的作业,老师都说不好,一个孩子数学作业莫名其妙被扣分,老师说写得不工整。

国外的教育,让景女士感觉不踏实,而国内的教育,又让她感觉心焦,景女士觉得,如果中外教育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现状

家校教育的界限,学校也在研究

关于家校教育的界限,我们学校里其实也一直在讨论。”青岛37中书记崔虹琳表示,在现实的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越界之处,社会关注教育是好事儿,用好家长资源也是好事儿,但如何用好,不是简单的事儿。

崔虹琳说,学校有个别初一教师,还让家长帮忙检查作业,像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激化家庭矛盾,干预孩子正常心理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孩子自理能力增强了,再让家长干预没必要。”崔虹琳认为,到了初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家长盯着作业,还没养成好习惯的,往往是父母已经无能为力了,初中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定要“打败”父母才能自立,老师若到初中还让父母检查作业、签字,就是让家庭矛盾升级。

初中阶段,有些老师还会有让家长检查作业的越界行为,而家长们的越界行为也不少。

崔虹琳告诉记者,到了初中,部分家长过度干涉的问题还很严重。比如到了初一下半学期,有的孩子还要父母天天来送,爸爸背书包,妈妈拿水壶,还有爷爷奶奶背书包来送孩子的,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干涉比较多。崔虹琳说,尤其到了初三,有的家长给孩子制定了过高的中考目标,几乎把所有科目都给孩子报上辅导班。

“家长们想法很直接,觉得只要报班就肯定有作用,哪怕一门课提高5分,加起来也很可观了。”崔虹琳说,有些家长不明白学习的规律性,不清楚哪几个环节需要孩子思考、消化,单纯靠报班来提高孩子成绩,实际情况是,当一个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占领时,他只会在各个辅导班之间疲于奔命,没有了思考空间,通常成绩不仅不会提高,有些还会大幅下降。

崔虹琳认为,好的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和孩子做有效交流,要和孩子讨论合适的发展目标,不要家长自己好高骛远,然后孩子一旦达不到目标,家长就火了。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管哪个层次的孩子,重拾自信很重要,“我们跟老师也说,孩子有进步,马上跟家长说。”

“家庭对于孩子教育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稳定的家庭关系。”崔虹琳表示,家庭关系和谐是对于孩子教育最大的贡献,孩子的心理是健康、快乐的。

“我们老师时不时会遇到这样的事儿,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孩子,突然就出现各种问题,基本就是家庭出问题了。”崔虹琳说,青岛有的初中在学生里做过调查,有的初三班级,班里超过一半是父母离异的,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方向

副厅长给家校教育划界限

日前,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家长是中国民间最伟大的教育力量,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有界限的,家庭教育不应该承担学科教育的责任。

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上,张志勇提出一个议题,引发与会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者思考。张志勇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功能存在僭越,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而家庭教育也在取代学校教育,比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辅导功课、家长陪伴孩子学习……这是家庭教育职责上的僭越,教师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教育活动不能向家长转移。

张志勇给家庭教育职责做了如下概括:德育、劳育、体育、美育、书育、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内省教育,家庭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那就是为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提供经验支撑。他引用一段话进一步阐述,家庭教育不应再围绕学校开设的课程转,不要围绕着孩子应付学校和升学考试转,要以教育孩子学会生活、也学会做人为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有指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和学会学习的职责,但不是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

而在家校教育界限不清的问题上,很多时候班主任成为焦点,给家长们布置的任务多是班主任下达,家长们渗透学校教育,也多是通过班主任,在现在的中小学里,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当班主任,不考虑教学,单是QQ、微信、电子邮箱等,就给班主任增添了太多烦恼,更何况还有升学压力、安全压力。

全国著名校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最近提出“请给班主任松绑”。他表示,现在的班主任工作严重超载,因为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既要管学生、又要管家长,还要管老师;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又要管学生校外表现,还要管学生家庭教育;除了班级纪律、思想教育,还要具体督促检查甚至辅导学生各学科学习,包括守着学生背书,更有类似创卫检查、消防演练、节水征文等各种防不胜防的临时任务,班主任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权力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谁都可以随时给他下达任务。如此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班主任哪有精力去走进学生心灵?

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辅导功课、家长陪伴孩子学习……这是家庭教育职责上的僭越,教师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教育活动不能向家长转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有界限的,家庭教育不应该承担学科教育的责任。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现在的班主任工作严重超载,班主任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权力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谁都可以随时给他下达任务。如此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班主任哪有精力去走进学生心灵? ——全国著名校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