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娃这件事上,每个家庭都不可能达到百分百和谐状态,有分歧是难免的。就拿穿衣服这样的小事来说,家庭成员们意见往往也不统一,这个怕孩子捂着,让少穿点,那个怕娃冻着,嘱咐多套件,各说各有理。穿多了好出汗,受点风就容易“闪着”,穿少了不顶冻,也容易感冒,反正最后遭罪的都是孩子。孩子跟大人不一样,所以如果孩子穿衣厚度跟着大人的感觉走,显然并不科学。这个季节气温忽冷忽暖,衣服到底怎么穿才合适?专家有话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琰
给娃穿“竹笋式”衣服
“我常说,孩子就像个小馒头,大人则像大馒头。 ”怡然童康儿童门诊的儿保专家何怡峰听到记者采访儿童穿衣的问题,首先做了个比喻。细想这个比喻,有趣又贴切——热馒头时,小馒头特别容易热透了,大馒头热得慢,馒头出锅,遇到冷空气,小馒头一会就凉了,大馒头却可能还温乎。宝宝和大人在处于不同温度环境时,也是如此,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及大人,不耐热、不抗冻,所以衣服穿多了就易出汗,穿少了又可能着凉。所以针对这个特点,何主任提出了一个给孩子穿衣服的原则——衣着要多层次。
记者暂且将这个多层次穿衣服原则称之为 “竹笋原则”,因为竹笋外皮一层层的,孩子穿衣服也要这样。举个例子,冬天天冷,与其只给孩子套上一件大厚棉袄,不如将这个厚度拆分成秋衣、毛衣、背心等几件衣服,依次给孩子穿上。这样,热时,就可以一件件地减,冷了再一件件地加。穿一件厚棉袄,就没办法这样“灵活机动”了,难不成娃热了,你给他扒了棉袄直接露肉肉吗?
摸手脚头颈知冷热
给孩子穿多少衣服的问题,是家庭成员之间最容易有分歧的。过去,老人照顾孩子特别怕他们冷,捂得很严实,现在有很多育儿微信、微博公众号告诉家长,孩子不能捂,跟大人穿一样多,或者比大人少一件就行了。听起来很有道理,具体操作时麻烦又来了——有些家庭,成员们简直就像来自不同纬度的,同一天,可能爸爸穿T恤、短裤,妈妈穿着长款睡衣,奶奶姥姥则穿上了薄羊毛衫!请问孩子到底跟家里哪个大人穿的一样?
何怡峰主任的观点是,家人间无需争辩,孩子穿多少衣服由孩子的情况来定。毕竟大人体质不同,娃和娃代谢率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那到底怎么知道孩子穿多少合适呢?何主任给大家两个标准:1.摸手脚。孩子脚温乎,手温乎或略凉一点,都说明孩子不冷。如果手脚都凉,则说明孩子穿得有点少。 2.摸后脑勺、后颈、后背。这些部位温乎但没有汗,一般就说明孩子不热。若发凉,则说明穿得少了,若出汗,就说明穿多了。
专家教你这样穿衣
掌握了两个判断穿衣多少的标准还不够,根据不同环境,给娃穿衣服的门道也多着呢。何主任针对在家、出门、睡觉三种情况分别给出了详细、实用的着装搭配建议。
【在家玩耍】保证前胸后背温热
如果室温过低,最好加个电暖气。给孩子穿衣服,还是由他的情况和室温决定。如果孩子好动,易热、出汗,可比大人穿得少点,但要保证前胸后背温热,一般前胸后背热,胳膊就冷不了。裤子一般问题不大,给孩子穿厚度适中的就行。袜子最好穿上,脚部应温热。如果家里是木地板又有地暖,孩子光脚走在上面脚也温热,那么不穿袜子倒也可以。
何主任说,她接诊时听一些来自南方的家长提到当地有“孩子脚要凉,热了就出毛病”的说法,她不赞同,因为脚是血液循环的末梢部位,如果是凉的,说明血液流动不好,不利于健康。
有的家长吐槽娃有不穿袜子在地上跑的习惯,穿上也要脱下来。何主任建议,培养穿袜子的习惯,需要家长“坚持原则”,一旦发现孩子脱袜子,就果断抱起来,或放床上,让他知道下地必须穿袜子,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这是家长的“底线”,就可以慢慢养成好习惯。
【出门溜达】当季穿三四层衣服
一般孩子出生两三个月后,只要不是严重雾霾、大风降温天气,就应该定时抱到户外去享受空气浴、日光浴,越是这样,宝宝的抵抗力越强,否则光在家捂着,反而容易见风就感冒。外出时,孩子一定穿挡风衣服,毛衣等针织衣服不挡风,这季节出门,可穿秋衣、毛衣加挡风外套的组合,如果冷,可加背心,这种三四层的搭配很好。用抓绒帽子、围巾护好宝宝的头和脖子。有的家长还用纱巾给孩子捂着嘴脸,这就太过了,会影响呼吸,吸点凉气冻不坏孩子。有些高层建筑间易有“风道”,路过这些地方,给孩子捂严实了。
外出坐车,上车前包严实,上车后一定把衣服脱一点,免得车上捂出汗,下车见风就易感冒。
【在家入睡】睡袋连体衣很好用
太小的孩子不会盖被,为让被子跟着孩子跑,不少家长给孩子买了睡袋。睡袋有两种,睡袍式和信封式,信封式睡袋包得严实,孩子上半夜代谢快,食物消化产生热量,孩子易燥。露手露脚的睡袍式睡袋相对好些,既把前胸、后背、肘、膝盖等部位护好,又露着手脚透气。上半夜时,只用睡袋一般是可以的,但下半夜气温下降,孩子代谢率也下降,可在肚子、腰腿部位上搭个小被子。
除了睡袋,也可以给娃穿个有一点厚度又宽松的连体衣,再根据自家温度决定是否加个背心,下半夜配个小毯子,一般是不会着凉的。
当然,尽早培养孩子学会盖被的技能是王道,比如给孩子盖被时,念叨一句“冷了,盖被子”,多给孩子讲相关内容的绘本,都是有效办法。
一定给娃准备好了
除了衣服、裤子等“大件”,何主任还提出,有四种配件也绝对不能被忽视,它们是帽子、围巾、背心和袜子,这些配件虽小,却是娃的护理“法宝”,家长们一定给娃准备好。
帽子:小宝宝头发稀少,室内外温差大于5℃时,就要考虑外出戴帽子。帽子要备不同厚度的。秋冬季,最好不要毛线帽,透风,绒绒的更好。有的秋冬季外套带帽子,但戴不严实,仍建议单独戴贴头皮的帽子,防止风吹头。
围巾:秋冬季节风大,孩子受风后容易着凉感冒,一根围巾能起到防止风从脖颈进入前胸后背的作用,围巾也可以分为纱巾和厚围脖等不同厚度的,最好都准备。
背心:每个孩子最好有四个厚度的背心——单层布的、双层夹一点棉的、抓绒的、羽绒的,有利于根据气温随时穿脱,保护前胸后背。
袜子:脚部要保暖的重要性前边提到了,这里要强调的是袜子要选松紧适宜、舒适的。
[编辑:可可]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