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主动失联”与亲子关系 留学困惑专家帮你释疑

2017-09-01 07:51:53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子女留学困惑 专家帮你释疑

\
\
\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54万,其中高中生占很大比例。出国留学已经进入大众时代。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为孩子接受国际教育、出国留学发愁、焦虑!这些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们,有的是一头雾水,有的病急乱投医,有的则认为,国内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一送了之”;而另一方面,刚刚脱离了家长精心庇护的羽翼,就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经历风雨的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心理的指导和支持。

有着30多年国际教育领域工作经验的肖堰,走访过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大、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培训企业,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委员。 2010年,她当时只有15岁的女儿,通过自主申请,送到了美国读寄宿高中,后又以同样方式申请进入了美国的大学。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自己送女出国深造的经历,肖堰写成了 《留学十问——圈内妈妈与教育参赞的对话》一书,供有心送子女出国深造的家长们参考。书中采访了长期在驻国外使领馆工作的两位教育参赞,他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本栏从中选取一些内容,供岛城家长们参考。

观察一 恰当看待出国留学

虽然拥有着丰富的国外教育信息,但是肖堰在女儿真正面临是否出国做小留学生时,还是特别谨慎。那时女儿在北京的人大附中读书,即将初中毕业,面临在国内参加中考,还是准备申请美国寄宿高中的选择。为此,肖堰和女儿坐在一起,让女儿列出出国留学和不出国的理由,然后发现“答案就非常清楚了”,女儿自己也想留学。

“一定不能被裹挟,然后跟风去留学。没有一个教育体制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 ”肖堰认为,家长应该想明白送孩子出国留学是为了什么,还要充分了解孩子,尤其要了解孩子是否具备出国留学的条件。虽然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能比较稀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内各方面表现不如人意的孩子到国外就一定可以脱胎换骨,国外通常考核标准更加多元,孩子可能会面临更加激烈和残酷的竞争。

担任过大学讲师、中国教育部人事司处长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的薛浣白参赞,有着一线教学、国家教育宏观管理和大学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担任教育参赞期间,让她不论是在国外工作还是回国后,都会遇到不少家长的一种认识误会:“既然国内升学压力大,就通过把孩子送出国门而解救他们出苦海。在这些家长看来,似乎出钱把孩子送出国门学习,就解决了孩子学习的所有问题,自己也可以彻底卸下家长的负担了。 ”而现实告诉我们,出国学习,特别是开始阶段,问题困难会接连不断出现,挑战也会逐渐增大,考验也才刚刚开始。出国学习,不是出国观光。如果认为孩子在国内问题太多,送出国学习一切就能迎刃而解,那是彻底的误区。

还有不少家长因为斥巨资送孩子到国外留学从而增加了对孩子的期待,而缺乏没法上顶级学校的风险意识。“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和因为孩子学习不好送出国,一样是不恰当的。 ”肖堰指出。因为,在出国留学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父母和孩子必然的教育选择时,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那些能走进美国顶尖大学的留学生比例。 “实际上的概率不足1%,且是尖子生池子里的1%。 ”

观察二 “主动失联”与亲子关系

“现在我们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就是帮助国内家长找孩子。 ”一位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工作人员曾经这样对肖堰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孩子的“失联”是完全自愿的,因为他们不愿意家长找到他们、听家长万里之外还在唠叨;或在与家长产生意见分歧时,承受来自家长不断施加的压力。

让肖堰感到庆幸的是,她女儿在15岁出国后的7年中,与她始终保持着一周一次的视频交流,短则1小时,长则2—3小时,几乎从未断过。此外,还有近3年时间,女儿会一周给她写一次“书面报告”:生活学习,娱乐交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无所不包,无所不聊。

而“为了这样的‘庆幸’,我们准备了十多年。 ”肖堰在书中说。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模式,决定孩子离开之后跟父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你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会有什么效果。 ”肖堰认为,家长一定不能从孩子已成人或者出国后,才考虑和他们的关系。

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教育参赞薛浣白也反复提醒决定送孩子出国学习的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好好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 ”

肖堰认为,子女在12岁以下还处于依赖父母的“有效期”,父母应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制定规则、设定边界、矫正行为。有些家长在早期对孩子进行放纵,等到孩子入读中学或出国留学后,反而过分严格,甚至还带有强迫性,但实际上这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已过了最佳期和 “有效期”,让亲子间的关系适得其反。

此外,不少未成年留学生的家长会寄希望于国外寄宿学校代替父母行使管理的职责,肖堰对此认为,虽然很多国外的寄宿学校有复杂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只是主要针对吸毒、喝酒这些严重违纪行为。孩子是否会合理安排时间,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作业会否按时完成这样的事情,完全要靠学生自觉,这时就需要父母继续适当行使约束、管理、提议、建议的职责。而对于当下流行的全职陪读妈妈,肖堰建议慎重考虑,“如果全职妈妈为了孩子放弃所有,对孩子本身就是压力。 ”孩子不会因为妈妈放弃自我而领情;妈妈却很容易因为自己付出太多而成为“怨妇”。

观察三 亟待提升独立能力

驻芝加哥领馆前教育参赞陈维嘉,曾做过大学讲师、副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教学一线和大学行政管理经验。

“有一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弱,生活学习中碰到问题不知怎样应对和处理。有的孩子心理也比较脆弱,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陷入与周围世界不相容,甚至抵触的情绪之中。 ”陈参赞说。

薛参赞也表示,学生独自在外,对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其中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有的留学生哪怕是最基本的到校听课、完成作业,都难以做到。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学生很容易通过上网玩游戏,聚会玩乐,毫无节制、甚至放纵自己。这种现象在加拿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在国内时,往往家长又包办得太多,许多问题都让家长提前帮助解决了,把路都铺好了。当学生独立在外时,会一下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再加上环境、学业的压力,一些学生就会出现放纵自己,放弃学业,终日以玩乐度日的现象。

薛参赞反复提醒决定送孩子出国学习的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好好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 ”

专家建议

出国留学,早准备

频频见于各种媒体关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各种问题的报道,一定会让广大家长和学生在完成了留学申请后,对迈出国门后的一切未知和不确定感到茫然不安,甚至焦虑恐慌。

两位参赞通过几年在驻芝加哥和温哥华领馆教育组的工作所接触到的第一手信息和实例,也道出了中国留学生频频遭遇的四大困难和挑战,除了前面提到的亟待提高的独立能力外,还包括排在第一位的语言能力,需要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而与日俱增的交通事故、心理疾患、因对法律法规的无视无知产生的隐患,更是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所以,在肖堰看来,留学准备,绝不只是托福、SAT、GRE等考试;出国留学,也不仅是孩子一种新学习形态的开始,而是会让孩子独自面对更多困难、更大挑战、也因此而会带来更大半径更多可能、同时也会带给父母更多成长更大丰富的人生新开端。为了这样的全新,留学准备,不应该仅始于出国前,而是越早越好!

参赞观点

1.何时留学好?

不建议在小学、初中时把孩子送出去。

2.大学排名看哪个榜单?

在众多的大学排名中,美国《新闻周刊》的大学排名最具参考价值。

另外三家较权威的机构分别是:上海交大的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英国的QS公司;英国《泰晤士报》的排名(THE)。

3.择学诀窍

选本科,应着眼于选学校;读硕士,要重点选专业;读博士,主要选导师。

4.消费水平

勿炫富。尽量维持与周围其他留学生相近的消费水准,避免引起不法之徒的关注。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