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职教融入新旧动能转换 产教融合育高素质人才

2017-10-18 10:32:35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看青岛样板

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颁布生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三年位于全国前列、青岛市成为首批全国现代学徒制区域统筹试点实验区、“职教义工”成为我市职业教育文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被教育部誉为全国城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目前,青岛市共有中职学校55所,在校生8.9万人;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所,在校生8万人。

●发展

职教融入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我市围绕青岛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新举措,实施了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扩建和青岛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建设工程,新增3D打印技术等100个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先后投资2800万元,支持国际贸易、酒店、数控等15个中高职专业联盟建设。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立了15个区市级、市级职教集团,联系50所职业院校、20个行业协会、512家企业,涵盖了92%的专业和90%的学生,覆盖了我市主要产业、重点企业。

作为国家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山东省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青岛市在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起了具有“青岛特色”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其中,打造职业教育“蓝色名片”、突出“德国特色”“实现全免学费”“出台分专业类别的生均公用经费”“建设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特聘兼职教师支助计划”“构建职业教育研究支撑体系”“职教义工”等做法在全国均属创新性举措。

目前青岛市服务蓝色经济的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比2012年增长了30%。青岛市海洋类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对于中、高职毕业生的用工比例已由过去的7:3调整到5:5。

●创新

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据市教育局职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青岛市成为山东省首批开展“3+4”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青岛市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目前,试点中职学校由最初3所增至8所,对口本科院校由1所增至5所,首次与省外本科院校联手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市在青岛艺术学校开展了“职普融通”试点,试行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分互转”。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率先在全国推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倡导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简化卷面考试科目,以调查报告、情境模拟对话、学生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形式。在2017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青岛代表队共获得33个一等奖、42个二等奖和23个三等奖,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均保持全国前列。

我市还打造“职教义工”服务品牌,推进“立德树人”与改革职业学校学生评价体系 “同频”,学生参加职教义工情况纳入学校德育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推优评选、推荐实习、就业等挂钩。全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职生达到中职在校生的60%,注册志愿者比例达30%以上。

国际交流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市90%以上的中职学校和全部高职院校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培训、国际学生交换、研修、专业共建等活动。

●探索

产教融合育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我市在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混合所有制等关键环节,率先进行了创新。开展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遴选30个有条件、基础好的企业和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在吸收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标准体系。

开展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2016年全市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单位增加到13家,财政预算达1000万元。开展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在全国尚属首创。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市混合所有制共设计了3条路径,实行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委托管理。办学相对困难的学校将管理事务交给专业能力强的机构,提高管理效益;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在职业院校的二级学院试行混合所有制。今后,我市将对经评审通过的混合所有制试点学校项目收益全额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学校可从试点项目收益的50%中提取奖励性绩效工资,用于对正式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及聘用制教师的奖励,提取数额最高不超过本校教职工本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10%。

我市还被列为国家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青岛市教育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办学模式改革等一批经验在全国推广。 记者 王世锋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