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在家上学不利孩子成长 教育部首次关注“私塾”

2017-02-24 07:53:45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念私塾”不能替代“义务教育”

“私塾”“读经班”等培训机构,日益受到学生和家长关注,不少家长会让孩子体验。昨天,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一些问题做了具体说明,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同时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这是教育部的文件中首次关注“私塾”问题。

发布

教育部首次关注“私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私塾”、“读经班”里经常听到孩子诵读诗书的声音,有些家长甚至让孩子在家中接受教育。对此,教育部要求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各县教育行政部门除加强对传统控辍保学重点群体监控外,要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

适龄儿童、少年未按《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及教育部门要立即落实失学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责任。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准后可缓学,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每年年初,教育部都会下发当年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相关工作通知,但记者对比发现,今年是教育部首次在通知中关注“私塾”“读经班”,并强调家长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同时,教育部还明确不得以学籍为由拒收学生。学生已有学籍的,接收校要为其转接学籍,实现“人籍一致”;原来没有学籍的,要为其新建学籍。

人物一

6岁儿子在家上幼儿园

爸爸教数学和语文 妈妈教英语

教育部最新的通知在很多家长看来,没有太多的影响,因为超过99%的适龄儿童都会走进小学按部就班地上学,但对家住城阳的袁培坤一家来说可能会有影响,记者昨天下午采访袁培坤之前,他已经在网上关注到了教育部的最新消息。

今年36岁的袁培坤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城阳区一所初中学校任数学老师,已经辞职的他如今是自己6岁儿子的“私塾”老师。从3岁开始,他的儿子就没有上幼儿园,而是在家里由爸爸教,“其实也谈不上教,就是陪他一起玩耍。 ”袁培坤说,白天他上班,孩子是由老人带,但下班之后和周六周日都是他带,给孩子也没有像正规幼儿园一样制订学习计划,只是在游戏过程中教一些知识,“20以内的加减法肯定没问题。 ”袁培坤说,之所以不让儿子上幼儿园,是希望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同时在传统学校里,老师很难针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性化培养,传统死板的应试教育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得不到个性发展。

2013年,同样是初中老师的妻子李明丽从学校辞职,跟丈夫在家办“私塾”专门教孩子。平时上课数学、语文是袁培坤负责,李明丽则主要是负责英语。经过了3年多的教学实践,李明丽认为两人单独在家教孩子,孩子的学习情况确实不错,但是太费时间了,“两个人的时间基本上都花费在教孩子身上了。 ”李明丽说。

“我并不注重孩子的学习。 ”袁培坤说,在学校的课堂上,他对学生要求也不严,透过袁培坤的微信朋友圈,记者发现,教数学的袁培坤还学习了心理学,他经常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其他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今年9月份,袁培坤的儿子就该上小学了,但到底是让孩子到体制内上小学,还是继续留在家里读“私塾”,家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袁培坤坚持让孩子继续在家里读“私塾”,不过李明丽的态度跟他相反,“家里现在有两个孩子,老二才两岁,我基本上不能陪着老大玩。平时上完课,孩子就只能是自己玩。 ”李明丽说,人毕竟是有社会属性,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她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孩子性格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

袁培坤说,据他了解,青岛有100多个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庭。“我拜访过在崂山北九水办‘私塾’的一位顾老师,他孩子都已经15岁了,一直没有进过传统学校。 ”袁培坤说,大家相互分享培养经验,“这样的孩子没有学籍,不会参加中高考,有直接学中医的、也有直接学技术就业的。 ”袁培坤表示,如果他儿子坚持不读体制内学校,他完全可以接受孩子不考大学,或者通过成人高考接受大学教育。

人物二

11岁女儿读“私塾”四年级了

在“私塾”里只有考试没有分数

市民李燕(化名)的女儿今年11岁了,一直在“体制外”学校上学,甚至她所在学校不能称之为 “学校”,因为没有办学许可,是几名志同道合的家长“攒”的一所“私塾”,孩子没有学籍,学的内容也跟一般学校不一样。 “学校没有教材,老师整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授课,比如三年级就开建筑课,孩子需要实打实地建一个小房子出来,还有农耕课。 ”李燕称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为目的的教育,锻炼孩子的手、脑、心三者合一。

李燕女儿所在的“私塾”目前有一、二、四年级,她女儿所在的四年级一共14名学生。从4年前,女儿进“私塾”起,李燕家里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身为大学教授的爷爷奶奶坚决反对,爸爸认为可以接受,李燕则是坚定的支持者,最后征求了女儿的意见后进了“私塾”,如今女儿跟同龄的孩子有一些区别,“主要表现在孩子成熟得晚。 ”李燕说,同龄的孩子已经有一本正经的大人样了,但女儿还更像孩子,“更符合她这个年龄。 ”

两年后女儿就该读初中了,家里的争论似乎更大了,“现在‘私塾’没有初中,不过家长们已经在讨论是否继续办初中;如果不办,肯定得让孩子回归传统学校。”李燕说,即使归回体制内学校,她也不担心女儿的学习,“她的适应能力很强,并且‘私塾’里学习压力也不小。 ”李燕说,从进入三年级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很多,主要是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另外学校也有考试,但与传统学校不同,只有考试没有分数,不仅家长不知道分数,孩子也不知道分数。

说法

长期在家上学不利孩子成长

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授吴连海表示,在群体性社会中,孩子在学校里接受基础教育,与同学、老师在一起生活,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团队意识,以及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从这个角度说,在家上学纵然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业和创新思维,但无法提升孩子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这对孩子长远成长和发展来说显然很不利。

孩子长期接受家庭教育,面对的人仅仅是父母,接受的社会面比较狭窄,视野也就比较狭窄,将来是很难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等孩子长大成人后也容易存在性格等方面的缺陷。他认为“教育部此次出台这个规定,实际上也是在从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让每名孩子都能够健康全面成长。

不让孩子上学违法

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各地的“学堂”、“私塾”、“书院”超过3000家。 2013年8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名学生不在学校上学,选择“在家上学”。

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国家、社会及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我国 《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可以说在这9年内让孩子离开学校,在私学机构或家中接受全日制教育,都是违法行为。

本版撰稿 记者 臧旭平 王世锋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