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AI时代,“未来教育”正在到来

2019-08-19 10:20:02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古德

原标题:AI时代,“未来教育”正在到来

人工智能(AI)是近年来人们口中的“热词”。今年3月,山东公布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名单,青岛104所学校入选。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工智能教育究竟是怎样的教育?它会给学生、老师、学校带去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AI教育不为培养程序员,而为适应未来

提到人工智能教育,许多人会想到编程、机器人。暑假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人工智能教育为卖点招揽生源,不少家长心甘情愿为孩子掏腰包。不过,海信学校科创中心主任李靖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许多培训机构的人工智能教育停留在编程层面,较少涉及人工智能模块。“人工智能教育并不是培养程序员,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明天的生活。”他说。

明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今年2月,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来青岛做讲座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的孩子是和机器人‘抢饭碗’的一代!”英国广播公司也曾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银行职员等职业,分别以99.0%、98.5%、96.8%概率,被列为可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而艺术家、心理医生、教师等职业,分别以3.8%、0.7%、0.4%的概率,被列为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实际上,就在今天,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发生了。”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副教授、高级学习实验室主任陈凯泉说,比如现代制药,没有人工智能是完不成的;引力波,没有人工智能也算不出来。国家也曾发布数据,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求比例仅为1:10。

正是基于这些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们有必要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们的人工智能素养,让他们了解人工智能,学会应用人工智能、开发人工智能,能够引领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抛弃,商汤科技教育事业部联席总经理尚海龙说,30年前人们不会使用电脑很正常,现在却不行,将来的人们更要会用人工智能。今年秋季新学期,市教育局计划在小、初、高各学段全面推开由商汤科技开发的人工智能课程,课程中除了人工智能相关编程教学,还融入了现实生活中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对人工智能科学的认知,掌握系统化的人工智能理论和基本能力。

拥抱AI,未来高考或将“过筛”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有何不同呢?陈凯泉指出,现实工作与生活中,无人化的环节越来越多,人要去做更多人应该做的工作,例如畅想、创造、发明、沟通、批判、科幻。“每一次时代变革,与其说是技术革命,不如说是思想解放。”他说,“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把思想解放渗透进去,给孩子插上思维的翅膀。”不过他坦言,这种思想解放在教育实践中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除了现实的应试压力,也与我们的传统思维有关。举例而言,美国创作了很多科幻大片和科幻文学,这背后是展望未来的文化,是对科技的崇尚;国内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有很多是往历史回看,比如古装剧、穿越剧等,而不习惯向未来看。他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未来视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机器智能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它永远处在人类输入的框架里。人类每一次进步都是由创新带来的,尤其现在处于创新爆发阶段,变化日新月异。”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副教授杨进中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一定要变,也一定会变,变得更注重人本和创新。他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在石器时代,人只要学会把石头打磨光滑锋利就可以了;在农业时代,耕地是一项重要本领;在工业时代,社会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因此学校也像流水线生产一样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人才千人一面;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人成为更好的机器,而是成为更好的人。”他大胆预测,中考高考作为筛选人才的工具,现在是筛选会做题目、记住知识的人。未来则是筛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在创新中,学生从知识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

杨进中认为,在未来,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不会改变,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关系都会改变。如今师生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未来将变成教师-机器-学生的“三角关系”。

杨进中说,现在老师需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帮助他们强化学习内容,而这些工作将来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完成。比如它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精准推送学生所需的内容,也可以帮助老师快速阅卷并给出试卷错误率分析,这样老师就可以从概念性、程序性、批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关注人本身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创新思维和高阶思维能力的需要,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此以外,教师的工作可能出现重新分工,“教学设计师”这种新职业可能会出现,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策划能力、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项目式教学能力会更加重要。

学生在创新中将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成知识的生产者。“以前的学习是传承性的学习,用现有知识解决旧有问题。未来是创新性学习、发散性学习,因为学生要应对未来的种种未知。”杨进中说,未来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的课程表,每个人都是项目式学习中的创新者、合作者。

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学生会有一个“智能学伴”,在每一个时间节点识别、积累学生的学习数据和成长数据,进而帮助学生构建个人的知识图谱和人生规划图谱。杨进中表示,这样的学习将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政策背景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建立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

记者 王沐源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古德]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