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劳动课带火儿童厨具 家长反映不锈钢材料一摸一手黑

原标题:劳动课带火“真煮”儿童厨具 记者调查:质量不一、价格50元到200元不等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自今年9月起,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消息一出,“中小学生学做饭”等相关话题引发大量网友关注,一时间儿童厨具也迅速走俏市场。

这类儿童厨具并不是指以往意义上的 “过家家”,而是真锅真铲真炉灶,能让孩子煎炒烹炸,把饭菜做熟了吃下肚的“真煮”儿童厨具。“煮出来的食物能不能让孩子们放心吃呢?”“真煮”儿童厨具的安全性也受到了部分家长们的质疑。

“真煮”儿童厨具走俏市场

“没有现货。”记者在济南西部一家大型玩具市场走访时发现,店里货架上大多出现的都是 “过家家” 类塑料儿童厨具,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可以将饭菜做熟了吃下肚的“真煮”儿童厨具时,店家表示,已经卖空了,现货还未到店。“这款厨具现在太火爆了,很多家长都来问,我们早都卖空了,好不容易补到货,但现货还没到店呢。”

记者在另一家儿童玩具店铺发现,店内货架上摆放了3种“真煮”儿童厨具。记者观察到, “真煮”儿童厨具大多是成套销售,价格在六七十元到二百多元不等,其中包含了不粘锅、硅胶铲、电磁炉、电饭锅等,甚至还有油瓶、菜刀、漏勺、菜板、打蛋器等配件,宛若一个“迷你厨房”。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店内现有摆放的,仓库还有一款高质量版本的没有上架,随即用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产品图片。“这款产品是儿童厨具中质量最好的,销量也是最高的,前期售空后,预订了好久才刚来货。”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有大量商家销售此类产品,有的店月销量超过3万件。价格从四五十元到四百元不等。在某网店中,18件套“真煮”儿童厨房的价格为69元,而最贵的49件套,标价则为483元。

产品安全性让家长担忧

记者浏览发现,在网店买家秀中,有不少家长秀出孩子们开心吃着亲手做出美食的照片或视频,也不少家长对于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表示担忧,“煮出来的东西能吃吗”“安全性是否达标”“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孩子平时玩手机会看到这类小朋友用儿童厨具自己动手做饭的视频,觉得挺好玩的,老嚷着让我给她卖一套。我在网上和店里都看过,很多店家都是把它们当成玩具往外卖。”王女士认为,儿童厨具也是厨具,应当有相应的厨具合格证明,与儿童玩具并非一类物品。“孩子肯定会想尝一尝亲手做的饭菜,不知道那些儿童厨具安不安全,不敢买了让她做来吃啊。”

记者走访多家儿童玩具店时,向店家询问“煮出的食物是否能吃”,儿童玩具店工作人员均表示“真煮儿童厨具煮出来的食物可以吃,但操作过程需要家长全程陪同”。随后记者又向店家询问产品材质等相关信息时,店家均笼统回答 ,“都是食品级,没问题 ”,但并未向记者提供任何检测报告或合格证明。

记者在询问某“真煮”儿童玩具网店客服,在售的“‘真煮’厨具中锅具、餐具都是什么材质”时,客服表示,“锅具是铝合金材质和水性不粘涂层做成,餐具原材料是食品级PP和小麦秸秆做成;可以生物降解,环保可以达到欧美标准”,并出示了相关质检报告。

但在不少 “真煮”儿童玩具网店购买评价中,有购买后的消费者表示“不锈钢厨具一摸一手黑,肯定不是304”,或者指出“加热后味道很大”“加热过程中孩子容易被烫伤”等。

“按照原来厨具的范畴当中,并没有儿童厨具这一项,截至目前,此类‘真煮’儿童厨具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山东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商品分类,“真煮”儿童厨具兼具儿童玩具、儿童餐具和家用电器的属性,其产品形态多样,目前并没有专门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真煮”儿童厨具炒菜后的成品,很多孩子是会吃进肚子里的。市面上在售的这些“真煮”儿童厨具材质是否安全、是否真是食品级,还要打个问号。记者提醒,家长在选购相关产品时,一定注意甄别是否是三无产品,材质是否安全,应该认准品牌、仔细对比,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在孩子使用过程中全程看护,为孩子的健康把好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金珊 吕乐 济南报道

[来源:大众网 编辑:古德]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5/20 09:53
· 来源 ·
大众网
· 责编 ·
古德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