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后勤保障为市南教育添新力
创新赋能教育保障体系,助力“最优教育在市南”品牌建设
后勤保障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强大后盾。12月25日,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在青岛金门路小学召开市南区学校后勤保障助力教育强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区教育保障工作者,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成就,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明确目标,为教育保障工作注入新动力。
后勤保障成果亮眼
在推进会上,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区教育保障中心主任于浩波全面总结了2024年全区教育保障工作,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对2025年全区教育保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于浩波介绍道,过去一年,市南区在学位供给、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装备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几年,市南区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学校新建、改建工程,确保了学位供给充足。同时,持续优化校舍条件,累计投入约5621万元改善教学环境,完成了52所学校和幼儿园暑期改造,为师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场所。在教育装备方面,全区投入约5958万元更新教室照明设备、学生课桌椅和实验室仪器等,其中为35所学校安装护眼灯约12000盏,实现教室护眼灯具全覆盖,为师生创造了更加舒适、科学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些努力,市南区已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和设施优化上成为全市的标杆。
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淑军对教育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一年来,教育保障战线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为助力教育教学一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他要求,高质量教育保障工作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各单位要稳抓整治实效“筑根基”,提升站位高度“增动力”,聚焦群众需求“谋福祉”,始终以“答卷”“赶考”的姿态狠抓落实,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保障有力、赋能强劲的高质量教育保障体系,全力做强“最优教育在市南”品牌,为市南加快推进“国内一流、青岛龙头”教育强区建设贡献教育保障力量。
打造食品安全“市南模式”
食品安全是教育保障的重要一环。在青岛金门路小学一楼大厅,来自市南区的16所小学、幼儿园展示食育工作成果。团岛幼儿园展台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食育如何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在清明时节组织孩子动手制作青团,不仅让孩子了解了传统节气背后的文化意义,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将食育从单纯的饮食管理拓展到综合育人的高度。
此外,团岛幼儿园根据季节调整膳食结构,特别研发了适合儿童的“季节营养菜谱”,例如春季注重补钙,秋季则强调健脾胃,并针对儿童不同的营养需求,提供个性化餐单。团岛幼儿园食品安全员陈佳宁介绍:“我们聚焦每一名孩子的饮食需求,为肥胖儿童设计低盐低油的清淡餐单;对过敏儿童,避免高风险食材并提供替代食品。因人制宜的餐食设置,也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青岛基隆路小学展示了家长参与食堂管理的创新模式。青岛基隆路小学校长邱琳介绍,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人大代表监督小组”,学校不仅确保了食材的安全性,还优化了菜单设计,使每一顿饭都兼具营养和口感。基隆路小学还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家庭烹饪日”活动,孩子们在亲手制作中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为家庭营养教育提供了示范。
切实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市南区聚焦校园食品安全,本次推进会,与会领导共同发布了《市南区校园食堂管理EDC手册》,该手册归纳整理了与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的关键环节及具体管理要求,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复杂的管理要求口语化、简洁化、系统化,使规范标准随手可及、入脑入心,指导日常规范操作。
从教育装备到食品安全,从资源优化到创新成果,市南区的教育保障工作始终以服务育人为核心目标。本次推进会全面展示了后勤保障的成效和经验,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市南区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保障与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以更加扎实的服务举措,为全区师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刘慧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