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规批志愿填报即将开始
按照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工作安排,7月5日至7日,山东考生将进行普通类特殊类型批志愿、普通类常规批和体育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均为本科计划)、艺术类本科批第1次志愿和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愿填报。由于成绩达到一段线就能参加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填报,所以这也是今年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本科志愿填报。考生和家长需要抓紧时间进行志愿规划。
驻青高校增30个本科专业点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全国高校名单,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含本科学校1365所、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成人高等学校248所。该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其中,山东有167所招生高校。
瞄准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有29种新专业进入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共有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据悉,今年13所驻青高校新增30个本科专业点。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增运动训练专业;山东科技大学新增海洋信息工程、运动训练专业;青岛大学新增智能材料与结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康复大学新增神经科学、生物材料、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青岛科技大学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青岛理工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青岛农业大学新增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专业。
志愿填报综合考虑多重因素
考生填报志愿,应该了解的信息包括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招生高校的招生章程、往年的专业录取情况和2025年考生成绩排序信息。
志愿填报时,首先应该认真了解新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然后,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因素包括:一是成绩的高低,包括总分、位次、单科成绩等,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去向。二是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将决定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办学历史、所在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三是专业和就业。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关系到大学学习的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爱好、个性特长及院校选考科目范围进行专业选择。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时很热门,但到就业时却成了冷门,需要考生理性判断。四是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规定;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和中外合作专业收费较高,选报志愿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看好时间尽早上网填报志愿
常规批平行志愿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需特别注意,我省普通类、体育类按照考生成绩分段录取。分段线不能与原来的批次线简单类比。上了一段线的考生不一定都能上本科,因为上线生源比本科计划多20%,部分考生因为自身填报志愿过高或分数低等原因未能录取到本科专业,这是正常情况。为充分利用机会,建议考生尽可能填满志愿,并合理拉开一定梯度,切勿轻易放弃志愿机会。
此外,志愿系统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8:00。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并预留时间从容填报。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匆忙填报,防止在填报结束前因网络拥堵而不能登录。考生网上填报个人全部意向志愿完毕后要及时提交,只有提交后系统才会保留考生的志愿信息。考生务必通过志愿填报系统中的“查看已报志愿”,检查志愿信息是否完整显示、准确无误,并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愿。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董真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