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严歌苓昨日在书城举办《非洲手记》读者见面会

2017-08-11 09:32:16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贾小飞
责任编辑:乒乓
\

原标题:严歌苓昨日书城举办《非洲手记》读者见面会

文学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能够让各民族的人之间建立一种“懂得”。昨日,著名作家严歌苓携新书《非洲手记》亮相青岛书城,与书迷交流关于写作的种种话题。她说,她像一个吉普赛人,到处做一个边缘人,做一个陌生人,总是保持最高度的警惕和最高的兴趣去观察对照不同的文化,“但是所有的观照,都是回溯到自己的母语、自己的祖国、自己的种族的。 ”

呼吁“懂得”,文学是很好的形式

《非洲手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严歌苓通过在尼日利亚的所见所闻,将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人文景致、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和精神面貌,作了立体、生动的描述,呈现给读者一场魅力无限的非洲之旅,更以极简练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大的命题——大善。

昨日,见面会嘉宾、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于青谈到《非洲手记》,认为这本书是严歌苓非常真实的人生观的表达,充满“慈悲”,体现了对普通人的尊敬。而严歌苓则说“我这个人缺乏理念,没有概念。什么人物让我有兴趣,我就写什么。”她说自己非常心软,看不得人遭罪,为谦卑的人心疼,也看不得有人利用他们的谦卑。“如果世界彻底平等了,小说家也许就不用写作了。”她认为很多自认强势的文化、民族,其实从来没有试图去懂得弱小的民族。 “世界现在的很多冲突就是因为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你不从根子上懂得他人的民族,就没有办法去帮助他们。”所以,严歌苓要呼吁“懂得”,“文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让各个民族的人建立‘懂得’。 ”

保持警惕,保持观照

最能滋养一个作家的,就是读书。严歌苓从小读大量的小说、诗歌等等文学作品,有一天觉得“这个世界缺少我这样一个表达”,于是开始写作,“成为一个作家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

打小当兵,十二三岁就到了西藏,云南等地区,“从小我就有一种意识,人不可能都一样,只有一种文化。 ”走的地方多了,也打开了眼界。三十岁读研究生后,严歌苓又成了游走世界的“吉普赛人”。 “现在在一个地方住的久,我都不愿意,我喜欢到处做一个陌生人,保持一个高度警惕和兴趣。 ”因为时刻都有让她不太理解的事情发生。现在住在德国的严歌苓,开始对比德国与中国,“让我领悟到中国文化和文字是这样的。 ”在她看来,一旦对比消失,人就钝了,她需要“清醒的、刺激的、不是理所当然的状态”来观照不同的文化。 “但是所有的观照,都是回溯到自己的母语、自己的祖国、自己的种族的。 ”

严歌苓昨日还聊到自己曾在1979年来过青岛,“那时候我还是军人,青岛非常美丽,有一种异国风情。 ”此次来青,她感到变化很大,“过去有种怀旧的情调,现在是人的蓬勃的生命力。两个青岛我都喜欢。”她还对青岛书迷表示,“以后要有新作我就来青岛。 ” 贾小飞

[编辑:乒乓]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