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生前作品爱批判

2018-08-12 21:13:50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三人目

原标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生前作品爱批判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 李晨韵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宋宇晟)11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去世,享年85岁,当天其家人公布了该消息,这天距离他86岁生日还有不到一周。

“多种文明之上的写作”

奈保尔的妻子纳迪拉·奈保尔表示,“他去世时,周围都是他所爱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奇妙的创造力和不懈努力”。

印度总理莫迪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他的离世对于世界文学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不过,有文章指出,事实上“奈保尔与印度的关系非常微妙,他创作的印度三部曲在全世界成为畅销书,但他对印度持批评态度,而这也招致了印度人的愤怒”。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奈保尔先后创作了三十多本著作,其中的大部分是小说和游记,此外还有半自传作品。

这位拥有印度血统、出生于中美洲、到英国求学、广泛游历世界的作家,被认为完成了“多种文明之上写作”。

中国作家阿来曾这样评价奈保尔,“笔调活泼幽默,描写简练传神,有豁达的命运感叹。但没有通常我们以为一个离开母国的作家笔下泛滥的乡愁。也没有作为一个弱势族群作家常常要表演给别人的特别的风习与文化元素。因此之故,我就爱上了他”。

“当作家的抱负是父亲给我的”

1932年8月17日,奈保尔生在中美洲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

对于奈保尔来说,从事文学创作与父亲息息相关。他曾直言,“当作家的抱负是父亲给我的”。

他的父亲西帕萨德·奈保尔曾是一名记者。他甚至在给儿子的书信中指导其写作——“想得出才能写得好。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作者必须设身处地想角色所想”。

同时,复杂的身份让奈保尔自身产生了一种“身份焦虑”。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在英国我不是英国人,在印度我不是印度人。我被跟只有2600平方公里的特立尼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但我要打破这种命运。”

这样的想法为他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调。

1955年奈保尔定居英国,并开始文学创作。1957年,他的处女作《神秘的按摩师》发表。1962年,奈保尔因《米格尔街》获得毛姆奖;1971年凭借《自由国度》获得布克奖;2001年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他的不少作品中,都与其经历息息相关。早期作品与奈保尔在中美洲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而此后的诸多游记与半自传写作显然和他的广泛游历及经历有联系。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奈保尔妻子纳迪娜、奈保尔和麦家(从左到右)。 李晨韵 摄

“毕竟谁也刻薄不过奈保尔”

不过,就像阿来说的那样,奈保尔的经历并没有让他的作品限于乡愁,反而让他“总是隔着距离审视着这个世界和生活在不同文明中的普通人”。

奈保尔给人的印象始终是“不随和,不完美,也不怎么在乎有没有人喜欢”。

“每当觉得自己过于刻薄之际,我就会用奈保尔作为安慰,毕竟谁也刻薄不过奈保尔。”几年前的一篇书评这样写到。

而奈保尔的“刻薄”恰恰来自于他那“多种文明之上的写作”。“他对每一种文明都持批判态度,”作家止庵曾这样评价奈保尔,“他对文明的认识,不仅比普通人高,甚至比很多作家高”。

文学之外,奈保尔的第一段婚姻生活,因为出轨、家暴、妻子逝世等八卦受到公众关注。以至于有文章称其是“天才作家,生活中的混蛋”。

据报道,2001年,当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负责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的成员表示,“诺贝尔奖是对文学的褒奖。与他事无关,这不是品行或道德的评奖”。

2014年,奈保尔曾到访中国。不过那是的奈保尔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可见的诸多报道、文章都难以回避他“确实老了”这个现实。作家麦家更称当时的奈保尔“已经离不开床榻了”。

当时,他的第二任妻子纳迪拉曾表示,奈保尔很希望在中国生活更长的时间,比如在大学里待一年,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但后来,有报道称,奈保尔否定了妻子的说法,他说自己或许不会写中国,因为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写中国需要大量的观察和知识积累,我没有这些东西”。

就当时奈保尔的身体状况而言,“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已是难以做到,但现在完全不可能了。(完)

 

[来源:中新网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