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6 09/08 09:24
· 来源 ·
城市信报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夜楼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清初李森先历经三落三起 被称“第一御史”

清初“第一御史”李森先是平度人他一生传奇,三落三起

中国历史上有一类特殊的官,虽说级别不高,但是权力却不小,肩负制约皇权、监督百官的职责,这类官就是御史。特别是在明清,御史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 。

明清两朝 ,出过不少敢言的御史,其政治目的姑且不论,为了向皇帝进谏连命都可以不要,也算蛮拼的,李森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森先生于平度,虽然是明朝的遗民,但对清朝却很尽忠,因为敢言,仕途“三落三起”,连脑袋都差点丢了,被称为清朝“国初御史第一人”。

《清史稿》有李森先的单独列传,可见此人的历史地位不同凡响。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聊聊李森先。

“一落一起”:弹劾冯铨被多尔衮罢免,反受顺治青睐

李森先(约1605年~1659年),字琳枝、琳芝,明末清初平度人,后入籍掖县。这个后来以“铁面冰心”著称的御史,早年却有一段不甚光彩的经历。

据李树所著的《平度史话》记载 ,李森先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官授国子监博士,也就是明朝的官。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他又投降了李自成的农民军,被任命为礼政祠祭司从事。等到清兵打来的时候,李森先再仕清朝,恢复原官国子监博士。

因为早年这段经历,历代对李森先的评价就有不同。多数人认为,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过,也有持不同看法的。譬如明清史专家孟森就曾评价他是“盖亦色厉而内荏者也”,就是说他因为害怕自己的历史不清白,所以才假正经,急着向新主子表功,向老百姓示好。但这种说法有失厚道,身为掌管风纪的御史,他还是极有原则和想法的。

按照《清史稿·李森先传》记载,李森先降清后“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道监察御史”,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弹劾大学士冯铨,这也造成了他仕途的首次跌落。李森先之所以要弹劾冯铨,跟明朝的党争不无关系。在明朝后期,依附于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的官员被称为阉党,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东林党仇视阉党乱政,自诩清流,另成一派,这两派天天对骂,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到了清朝,两派的降臣,依然吵得不可开交。冯铨是河北涿州人,当年认魏忠贤当干爹,归顺清朝后做了大学士,执掌朝政。

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浙江道监察御史吴达上疏弹劾阉党余孽,矛头直指冯铨,说他收受明朝降将贿赂、放纵子弟为非作歹。李森先随后也上疏说,明朝二百多年天下坏于魏忠贤,而魏忠贤当时杀贤臣、通贿赂、谋逆的坏事,皆是由冯铨促成的,请求将冯铨弃市以彰大法。李森先此疏,词极冷峻 ,一时轰动朝野上下。

到底怎么处置冯铨呢?据《清代宫廷史》记载,摄政王多尔衮考虑到冯铨这些人死心塌地效忠于满洲贵族 ,如果处罚了他们,朝中南方官员得势,于清朝统治可能发生不利影响。所以过了10天,多尔衮仍未表态。但出于对稳定整个形势的考虑,他终于决定支持冯铨一派,仅将李森先革职,而对其他人并未深究。从根本上说,多尔衮并未压制某一派、支持某一派。同时,也将冯铨一派的孙之獬革职,永不叙用。多尔衮只是通过双方的斗争更好地利用他们,借此达到他以汉治汉的目的。

李森先恐怕不知,这次被革职表面上看是一场灾难,后来却成为他仕途上升的关键。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多尔衮的很多亲近之人遭到裁汰,冯铨也在此列。当顺治帝知道李森先因弹劾冯铨而遭到罢免时,说了一句话:“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意思是,各位大臣弹劾冯铨确实是恰当的,为什么因为这罢免官职?)”没多久,李森先就官复原职了。

“二落二起”:除“苏州三害”,却被下狱

弹劾冯铨让李森先在顺治帝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但他真正在民众中赢得声誉,靠的还是在苏州的铁腕“除害行动”,这也让他在南方士子中获得“海瑞再世”的称号。

关于这次“除害行动”,青年作家段战江在《举国若狂王紫稼》一文中说,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森先以四川道监察御史身份出巡江南。当时,江南的抗清斗争虽说已烟消云散,但社会仍极为混乱,地痞流氓横行不法,豪强劣绅侵欺百姓,还有一些新任地方官更是视江南为发财之地,肆意侵吞贪污,民愤极大。对此,李森先到江南后,首先劾罢贪官淮安推官李子燮和苏州推官杨昌龄,接着便是清除危害地方的流氓恶棍——“苏州三害”。

当时,苏州有个优人(艺人)名叫王紫稼,此人有三大特点:游走于官宦人家,成天搬弄是非;涉嫌诱奸良家妇女;接受馈赠太多,不可胜数。这几点都是李森先微服私访的,他命人逮捕了王紫稼,一顿痛打,直打得皮开肉绽,然后戴上重枷,押到苏州阊门(苏州古城西门)示众。和王紫稼有一样遭遇的,还有一个借搞邪教奸淫妇女的老和尚,也是打了几十大板,然后重枷示众,与王紫稼面对面枷死了。

这两位死后,有个官宦子弟叫金又文,与一帮纨绔子弟在虎丘搞选美比赛。《坚瓠集》载,他集中许多苏州名妓,像考进士一样,按照她们姿色高下,分授为状元、榜眼、探花和二、三甲进士;举行颁奖仪式时,“倾城聚观”;活动结束后,还要“画舫兰桡,倾城游宴”,搞得是满城乌烟瘴气。对此,李森先大为恼火,他抓住金又文曾在前明时犯下杀人之罪的把柄将其拘捕,并命人扒了金又文的裤子就打,当场毙命。除了“苏州三害”,李森先受到苏州民众拥护,被誉为“海瑞再世”。

接着,李森先开始整治官吏,一批官员被他弹劾。这样,他难免就得罪了当地某些人,反遭到了诬告。据老猫《风月有痕》一书记载,就在李森先甄别官员之时,朝廷步军衙门的缇骑(卫队)来到苏州。这些人冲进官署,不由分说把李森先捆了起来,李森先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当了阶下囚。苏州人也糊涂了,这不是个好官吗?怎么抓了?他们开始聚集,有人当街放个柜子为李森先捐路费,不一会儿柜子便满了,当地官员包括知县巡抚还出钱为他打官司。后来才知道,他被云间(松江县,就是现在的上海)一名重犯告了,说曾经向他行贿。皇帝震怒,命令拘捕到京。路上,李森先待遇很惨,士兵们把他装在一个大皮袋子里,挂在两匹马中间,一路狂奔,到了北京,几乎体无完肤。他被带到北京后,下了大理寺,重责四十大板。之后,此案查无实据,视为诬告,李森先官复原职。

“三落三起”:上疏顺治广开言路,被一撸到底

从鬼门关走出来的李森先,脾性似乎一点也没改。两年之后,他就触了顺治帝的霉头。

顺治十五年(1658年),顺治帝希望广开言路,李森先上了一道奏疏,正是这道奏疏,让李森先再次丢官,职位被“一撸到底”。李森先到底说了什么,让顺治帝龙颜大怒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道奏疏。

据《清史稿·李森先传》记载 ,此奏疏内容大略为:“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如流徙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 、李裀 、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因公诖误例相应。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凡有言责者,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奏疏说的意思很简单,大家之所以不敢提意见,就在于一提意见就被罚,如果想要广开言路,应该先宽恕那些受罚的言官。

这奏疏表面上看说的挺在情在理,但实际上触了顺治帝的心病。为何呢?就在于李森先要顺治帝宽恕的那几个人身上。奏疏中提到的詹事府少詹事李呈祥,之所以被流放,就因为他曾经上“辨明满汉疏”,主张“部院大臣,专用汉人,不用满人”。“重满轻汉”这是清朝一直以来的国策,满人入主中原,本就对汉人不信任。李呈祥让清政府专用汉人,顺治帝怎么可能不生气?怎么会答应!顺治帝极为不满,满官更是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参劾他。结果,刑部拟定斩决。顺治帝为平息汉官不满情绪,从宽免死,将李呈祥革职流放东北。

奏疏中提到的季开生,曾经上疏顺治帝不应选江南美女充后宫,这事顺治帝是瞒着大臣悄悄干的,季开生硬生生捅出来了,顺治帝很没面子,怎么可能宽恕他?结果,季开生也被流放东北。

顺治帝看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就不舒服,李森先却上疏要给他们平反,顺治帝不生气才怪。史载,顺治帝看了李先森的奏疏后极为恼火,斥责他“明系市恩徇情”,先是免官,又下狱,拟流放。幸好顺治帝后来幡然醒悟,李森先还没流放就官复原职。

顺治十五年冬,李森先被派往河南汝州查处垦田事件,因操劳过度,病死于汝州。他当年开列的要顺治帝宽恕的言官,只有李呈祥被释放,其他的都没迎来赦免。特约撰稿 田野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