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7 05/23 07:51
· 来源 ·
城市信报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杨明斋入党比陈独秀还早 平度县党史办因他成立

杨明斋推动中共建党因为他成立平度县党史办

提起杨明斋,很少有人知道。但提到他的学生,却无人不晓:刘少奇、邓小平 、任弼时、蒋经国等,都曾听他亲自授课。作为俄共党员,他加入共产党的时间比陈独秀还早,更是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人物。李大钊曾评价杨明斋“万里拓荒,一身是胆”。

然而,对于这么一位重要的党史人物,在1979年前竟然连他的出生地、死后的下落都无人知晓,其死因一直到1988年才查清。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杨明斋。

早年:19岁踏上闯关东之路

根据现在的研究资料,我们可以大致还原杨明斋的传奇一生。

杨明斋,名好德,字明斋,1882年3月出生于平度马戈庄村(今马戈庄镇)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杨仁镫,一生务农,读过一些书,为了能使儿子成为知书达理的读书人,他省吃俭用,竭力供杨明斋读书。杨明斋7岁入私塾,因为生性聪颖,加上沉思好学 ,所以颇得老师称赏,15岁读完“四书五经”,是当时村里最有学问的人。

1898年,平度接连遭受自然灾害,社会动乱,人心惶惑,人民生活更加艰难。因家道中落,16岁的杨明斋辍学了 。当时平度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死逼梁山上关东,走投无路下崴子(海参崴)。”已走投无路的杨明斋决定出去闯一闯。1901年,19岁的杨明斋闯关东到达哈尔滨,随后为谋生去了海参崴,到一家叫“东底子”的小工厂当工人兼记账员。杨明斋个子魁梧,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在海参崴万千华工中,他与众不同之处是曾接受过教育,常常利用晚上教工人识字、读书。几年后,他结交了一批工人朋友,学会了俄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杨明斋参加反战运动,被推选为华侨工人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杨明斋还渐渐接受了新思想。中国石油大学党史教授余世诚介绍,杨明斋秘密接触了布尔什维克,并在“十月革命”前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杨是已知最早加入的中国人。”

后来,杨明斋被安插在帝俄的外交机关当职员,秘密为俄共工作。

成长:两度返乡,不改本色

杨明斋在俄国的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个人思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可以从他两次返乡中发现端倪。

据杨明斋的侄孙杨九国回忆,祖父杨好河(杨明斋的弟弟)曾告诉他,杨明斋离家后共回来探亲两次。1913年,31岁的杨明斋第一次回老家平度,很多人以为他闯关东赚了大钱,没想到他告诉亲友自己在海参崴也是苦力。

1920年,杨明斋第二次回家探亲。他戴着白色圆顶高帽,身着“格松目克”(外套),下穿马裤,完全是一副外国人的打扮。这时,杨明斋的父亲已于5年前去世,家务负担全落在继母一人身上,杨明斋敬奉她像亲生母亲一样。在家探亲期间,因人多炕小睡不下,他就睡在地上。继母劝杨明斋置地盖房,赶紧娶妻。杨明斋将身上的钱交给继母,但他不同意置买土地。他说“置什么地,能有碗黏粥喝就行了”,至于娶妻的事,他说:“这不急。”

杨明斋的后人回忆,两次回家时,他总谈共产党的事,说俄国有个列宁,穷人翻身了,中国要是走这样的路,就会好了。由于杨明斋老是谈论共产党的事情,做生意的堂弟与他总谈不到一块。

建党:推动中共建党,被赞“一身是胆”

事实上,杨明斋第二次回国是带着特殊任务的,那就是推动中共建党。

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引起了俄共的极大关注。次年1月,一支工作小组以共产国际工作组的名义来到中国,小组的负责人是大名鼎鼎的维经斯基,成员有杨明斋、马迈耶夫等人。此时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以“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为中心,正积极筹划建党事宜。共产国际工作组一行首先到达北京,杨明斋先与李大钊见面,安排他与维经斯基的会谈。李大钊了解了杨明斋的经历,赞叹他“万里拓荒,一身是胆”。双方会谈由杨明斋作翻译。随后,杨明斋又积极向维经斯基建议南下上海见陈独秀。持李大钊介绍信,双方于5月份见面。杨明斋这时在上海,帮助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李达等人。1921年,杨明斋由俄共党员转为中共党员。

到1921年春,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条件日趋成熟。苗体君在《鲜为人知的杨明斋》一文中说,为此,杨明斋、张太雷二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专程赴苏俄的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情况。根据会谈的结果,他们二人起草了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并提交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22日,杨明斋、张太雷一起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样杨明斋就未能出席中共“一大”,但他与张太雷是出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最早的两位中国共产党人。

中共“一大”后,杨明斋从苏联回国,主要在党内从事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

1922年7月,杨明斋参加了中共“二大”,对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纲领发表了积极的意见。

育才:他的学生无人不晓

除了推动建党之外,杨明斋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为中共培养人才。

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苏联大批顾问到达广州,国共合作开辟了新的局面。杨明斋随之到达广州,接受党的安排,任苏联顾问团翻译。翻译室由张太雷任负责人,沟通中苏共产党组织的联系,推动国共合作。是年,孙中山逝世。为纪念孙中山,苏共中央决定在莫斯科设立一所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干部。杨明斋负责选派干部赴苏学习。

1925年10月下旬,杨明斋在上海送走第一批学员后,又与周达文亲率第二批学员从上海乘船去苏联。这批学员共百余人,他们中有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吴亮平等。杨明斋全权照管这些初离祖国的年轻人。

“我们可以享受白面包,咖啡和可可,而这些对与我们身份相对的俄国人则是不供应的。”曾在中山大学学习的盛岳回忆。杨明斋任中山大学副校长(苏联人拉狄克任校长),负责总务处。当时俄国经济情况还不那么好,在中山大学的中国学生被照料得比俄国学生好得多。

据卞文超《杨明斋“万里拓荒,一身是胆”》一文记载,刘少奇、邓小平 、任弼时、蒋经国等人,都曾在这个学校学习。杨明斋关照他们的衣食住行,并教授俄语。他和学生相处得很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近60年后,1982年左右,邓小平还念念不忘寻找杨明斋故里。

遇害:偷越国境,替陈独秀鸣冤

杨明斋的人生轨迹从1927年开始发生改变,这跟当时的革命形势不无关系。

1927年,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反思大革命的失败 ,共产国际认为跟陈独秀的右倾退让策略不无关系。1929年11月15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对此,已回到祖国的杨明斋认为处理过重。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共产国际也应负有一定领导责任。随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偷越国境,企图到莫斯科找共产国际,替陈独秀鸣冤。

那么,杨明斋在苏联的结局如何?余世诚在《寻找中共建党“牵线人》一文中称,为搞清杨明斋在苏联的结局,1988年10月,余世诚执笔给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写了一封信,请求他能给予帮助。令人庆幸的是,仅过了几个月,即1989年2月,余世诚收到了苏共中央委托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的回信。

这位所长在信中说,杨明斋在1930年1月越过中苏边境后,先是在哈巴罗夫斯克当中文教员,后又到海参崴《红星报》和无线电台工作。1931年杨明斋被当作叛逃者流放到托姆斯克做勤杂工。流放期满后,杨明斋到莫斯科进入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工作,先后当投递员和校对员。1938年2月,他又被捏造罪名遭逮捕,同年5月牺牲。1989年1月,苏共中央通过决定,为所有由非诉讼机关镇压的人恢复名誉,杨明斋被平反。

这就是杨明斋的最后下落和结局,令人感动又使人感慨万千。

杨明斋未留下任何物品,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据平度党史专家张升善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央领导批文要寻找杨明斋故里,因此才成立了平度县党史办。1986年,为了复原杨明斋的容貌,他揣着一张杨好河(杨明斋的弟弟,二人长相相似)的照片,找到平度文化馆美术师时述富,让他比对照片,画出一张杨明斋的画像。

“我也不知道杨明斋长啥样,画完之后还要给领导看,当时特别紧张。”时述富回忆说,他用炭笔画了一张素描,然后“画上分头,改着西服”,就算是杨明斋了。画像分别呈送邓小平、伍修权、乌兰夫等人审订修改。1987年9月28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伍修权批示,“脸形胖些为宜,余无意见。”

杨明斋的画像由此确立。

特约撰稿 田野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