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提升学校硬件 新市民子女校内学特长

2014-11-19 13:49:09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亚麦

他来自遥远的陕西农村,跟随父母来到青岛李沧区后,和当地孩子一样坐在崭新的宽敞的教室里学习;

他从未在校外报过兴趣学习班,却在学校的选修课中学会了竖笛,爱上了陶艺;

他的父母是环卫工人,他曾经一度感到害羞和自卑;然而在校园沐浴一年后,他变得开朗自信。

这些都是李沧区学校的孩子们。

随着城市建设,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李沧区。对这些占全区学生总数几乎一半的外来务工子女,李沧区用宽阔的胸襟接纳他们:加大投入,新建、改扩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力量;开发多彩课程,塑造幸福校园。新市民子女和本地学生一样,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新市民子女特长学习 几乎都在学校里获得

10月30日上午,在青岛湘潭路小学宽敞明亮的陶艺教室里,选修陶艺课的学生正在饶有兴趣地进行陶艺制作。一会捏点泥巴粘接,一会沾点水涂抹,孩子们脸上欣喜的表情,透露了他们在这个课堂上获得的美好享受。

这堂课,老师原本让学生们制作一只碗。可四年级的杨昊森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走了样”,他索性将作品改作成一个存钱罐。“我很喜欢陶艺课。我有很多东西想制作。”杨昊森从来没有在校外报过兴趣特长班。不过自从本学期开设陶艺课后,他迷上了这个握着一团泥的制作。

今年9月份,异地重建后的湘潭路小学投入使用,并配备了科学OK吧,茶艺室、陶艺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增设了陶艺、茶艺、轮滑等近10门选修课。这些选修课受到学生喜爱,学生报名热情高。

在湘潭路小学,学校92%的学生都是新市民子女。学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全校700多名学生,仅有两人在校外报兴趣特长班。其他孩子的艺术特长几乎都是在学校的社团中学的。如今新校建成后,进一步让新市民子女享受到了优美的教学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备。

在李沧中部的东川路小学,学校有70%的新市民子女。为此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课程安排。来自陕西的五年级一班的孙培瑶说,他参加了学校的竖笛、网页制作和足球社团。“学校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根竖笛。周末没事我就在家吹吹或者和同学出去踢足球。”孙培瑶说。

政府大投入提升硬件 圆新市民子女“入学梦”

杨昊森、孙培瑶只是李沧区新市民子女在校享受优质、同等教育的缩影。

李沧区位于青岛市区北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涌入该区就业、生活的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统计数字显示,该区初中新市民子女占初中学生总数的41.2%,小学达到51.2%,比例最高的学校超过95%以上,数量、比例均居青岛市各区市首位。

面对大量涌入的新市民子女,李沧区用宽阔的胸襟接纳他们。为更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近年来,区政府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建设、设施改善、信息化建设都有了明显改善。

2014年9月,李沧区启用了4所新建学校,除了湘潭路小学、沧口学校,还有青岛王埠小学和青岛文正小学。而在11月底,青岛文昌小学、青岛枣山小学两所学校也将投入使用。一年之内启用6所高标准建设新学校,在李沧史无前例。

李沧区教体局调研员宋丽华说,随着城市建设和旧村改造的推进,李沧区教育设施也进入新一轮布局规划和建设中。2006年,李沧区完成“2013—2020年全部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学校规划建设坚持与周边小区建设同步。2012年至今,李沧区投资近10.31亿元,完成11所中小学新建、改造工程,增加教学班348个,学位15780个。

在推进新校建设的同时,李沧区还积极推进原有学校的改造。2014年拟投入1.2亿元对原有学校进行维修、绿化和环境改善。对食堂、校外厕所灯进行改造提升。同意教学设施装备,为全部学校统一配备了录播教室。投入约1500万元对局属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实施物业化管理服务;投入近1000万元,对所有学校食堂专业服务给予保障。

提升师资水平 享受“学有优教”

尽管新市民子女在全区学生总数中占一半,但该区不设专门接收新市民子女的学校,也不单独编班,而是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安排到各校各班中,在收费政策、升学评优、帮扶救助等也都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随着新校的建设,新市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样,享有优美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在此基础上,李沧区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让学生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青岛铜川路小学是去年投入的一所新建学校。该校新市民子女占全校学生的67%。在已经拥有“高大上”的硬件设施基础上,齐鲁名校长郭振虎把主要精力转向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上。

“上一周派了三位老师去北京参加数字校园研讨会。今天一位副校长又去了南京参加语文课的培训。这个月19号,又有几个老师要去济南参加教学研讨。月底还有老师去深圳。”学校老师的外出培训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郭振虎说,尽管现在的教师人手比较紧张,但他依然不放弃任何一个走出去的培训机会。除了走出去,学校还邀请齐鲁名师、名校长走进学校,与在线教师面对面交流。

除了学校苦练内功,李沧区层面也多措并举做好师资均衡的文章。近年来,李沧区从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稳定教师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机制,整体提升全区的师资水平。即使位于李沧区最北部的49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标率也达98.15%,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达11.11%。

在干部教师交流方面,李沧区加强教师交流,出台了教职工调配的相关新政,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充分挖掘师资潜力,提高师资使用效率。师资均衡配置提升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水平,李沧区现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骨干教师273人,占了全区专任教师的12.39%。

另一方面,李沧区落实校长交流机制,2011年就明确提出李沧区校长实行聘任制,聘期一般为三年,在同一学校连续聘任满2期应进行交流,翌年就有11名干部进行了交流,到2013年又对12名聘期已满的校长进行交流。

与此同时,李沧区启动“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李沧区又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实施新一轮名师培训;全区首批5个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启用;引进齐鲁名校长3名、省级骨干教师48人。

多彩课程塑造幸福校园 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校硬件配备跟上了,教师业务素质提升了,课堂也得丰富有趣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李沧区各个学校积极开发学校课程,打造学校特色,逐步实现了“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局面,缩小了校际间差距。

“我们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就是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东川路小学校长赵宁介绍,学校以“绿蕴教育”为办学特色,并构建“绿蕴”课程体系,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绿心”主题课程,如二年级学礼仪,三年级知责任、四年级树榜样,五年级懂感恩。

在特色课程设置中,不仅有新市民子女接触较少的动漫、器乐,更有利用他们熟悉的泥巴、土地、种子,使其有大展身手的舞台。“比如我们学校有块菜地。从播种、拔草、收获到义卖果实,这一切都由孩子们负责。”赵宁说,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能体会付出与回报的快乐。将果实拿出去义卖,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还锻炼了孩子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在大枣园小学,学校针对新市民子女熟悉动植物等情况的特点开展生物特色教育,开设树叶刻画、生物标本制作等学校课程,师生代表受邀到加拿大进行经验交流;虎山路小学、徐水路小学连续多年在全国、省科技创新大赛、头脑奥赛等活动中获得大奖,获奖学生一半以上是新市民子女。一所学校的老师说,班级有个孩子父母是环卫工,三年级转过来时,自卑心较重,害羞不怎么和人交流。在学校待了一年后,逐渐变得开朗,由于表现不错自信心也增强了。

“学校教育给孩子们提供了个性成长的平台。现在如果不查看学生档案,我根本分不出新市民子女和当地学生。”在东川路小学“执政”5年,赵宁看到了新市民子女在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孩子们有锻炼的舞台,自信心就增强。现在已经完全融入李沧校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