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平度木版年画已传承200年 年画将走进千家万户

2015-02-15 09:05:51
来源:信网-城市信报
责任编辑:尺素
255×209
255×209

栩栩如生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神气的财神爷、灶王爷,怀里抱鱼的白胖小子……羊年伊始,山东省第三批“非遗”第七代传承人 、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研究会会长宗成云家中,墙壁上挂满了木版年画。今年71周岁的宗老指着案桌旁从清朝一直传下来的150套、400多块木版说,“瞧,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精血’、家底儿,都在这儿。”

过往 技术引自杨家埠,户户印画忙

宗家庄木版年画已有200年的历史,“咱这年画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宗家的先人宗有明到潍坊杨家埠结交朋友,把潍坊的年画引进来,到了民国初年,宗家庄已有一半住户开设了木版年画作坊。”老宗介绍说,后来发展到全村户户都以年画生产为业,宗家庄由此成为与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齐名的北方三大木版年画胜地。

宗家庄年画印刷最初是照抄杨家埠的,但几年内就有了技术功底,村里有绘画的,有刻版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相形于杨家埠年画“大块红大块绿”的格调,宗家庄的年画以细腻见长,人物形象朴拙,色彩更加艳丽夺目,靠独树一帜的风格长期成为北方农村年画市场的抢手货……

在村里干了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宗成云,7岁就能印年画,后来“刻版、印刷闭着眼都能干”,在他的记忆中,宗家庄年画最辉煌的时期是1950年前后。那时,村里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飘着油墨香,二百户人家,一多半都制作年画,人们白天黑夜地忙。“小贩们吃住在村里,半夜里还在挨家挨户搜罗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整个村子灯火通明,非常热闹!”

坚守 老祖宗的好东西险些失传

“宗家庄木版年画前后受到过三次冲击”。宗成云介绍道,有一次是木版年画作为一种迷信品被取缔了,很多版也被销毁了。第二次是随着胶印画的普及,木版年画与之相比,在成本、效率、印刷质量等方面都占不了优势,在其面前逐渐“甘拜下风”。

第三次是年画市场逐步萎缩。过去,木版年画是“中国农村普及率最高的艺术”,老宗说,传统村庄的农舍,门小、窗小,周围墙面宽,逢年过节农民都要贴“门神”、“门童”、“窗顶、“窗旁”……“每张版画都有吉庆寓意,老百姓就冲这个买。”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农村房屋改造,门、窗都变大了,贴画用不上了,改贴对联了,“加上塑料年画和胶印年画成了市场主流,这些对传统木版年画市场冲击都很大……”1997年,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生产者全村就仅剩十来家了。

一看生意不好,村里人纷纷把自家藏版拿出来卖,眼瞅着老辈留下的手艺要丢了,宗成云一急之下,辞官回家。东拼西凑了一笔钱,把全村的古版都收起来了,“宗家庄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的精品,咱得让它一代一代往下传啊。”

传承 保留老文物,发展新工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宗家庄木版年画卖得就很少了,为了挽救宗家庄年画,宗家庄人想了不少法子。

“把它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要保护好”,让宗成云颇感欣慰的,就是他家保存的宗家庄木版年画的木制印版,150套、400多块老木版,“这些印版可都是清朝文物啊”,宗成云告诉记者,它们都是当年木版年画传入宗家庄时,宗家先人们自己用野梨树一块块做出来的,传了两百多年。“木版年画印料、工序,也还是二百多年前的古法,一点儿没走样……”

手艺还在,人还在,但老宗说他已意识到,如果再原封不动地按传统方式搞下去,这门民间艺术也避免不了式微的命运。近年来,宗家庄版画已尝试着在工艺品“非遗”文化礼品市场这个新领域另辟蹊径。

为传承祖辈流传的“非遗”,老宗可谓绞尽心血,在外地的平度名人的建议下,他把规格大体相同的年画折叠成38张、68张等数个版本的册子,附上防伪书签,并找名家题写册名 ,进行了中高端包装,市场颇好。十几年来,他开发的这种画册在世界各地销售上万件。“通过留学生、大企业和部门的文化礼品以及文化产业公司这些途径,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都有我们平度宗家庄的这种木版年画册子。”他们还设计了一个新产品大门神,“现在农户大的街门,贴这个很喜庆!”老宗展示着一扇一米高的木版介绍道。

发展 要让年画走进千家万户

不仅如此,老宗他们后来又请来了美院的教授,帮着设计类似京剧脸谱、历史故事等新内容,对宗家庄木版年画进行了创新。老宗屋里挂着的“水浒一百单八将”“24孝图”,就是他新创作的,人物形象或细致逼真,或水墨意境……老宗告诉记者,现在油画进入居室给他很大的触动,他认为木版画也完全能做到走进千家万户!“关键是要开发出符合当今人们审美感、符合居住条件的新品种。”除了传统的木版套印,他在尝试一种新的工艺半印半画,即先印出底稿,再用手工添色,以往是青一块,红一块,无过渡色,而现在有层次,有过渡色,,而且十分细致。这种尝试在高端市场已有反馈,客户把宗家庄版画“二十四孝图”用红木、花梨木边框裱起来,作为收藏品、居室装饰品……

木版刻青史,年画遗古风。作为宗家庄版画的传承人,目前,老宗对非遗模板年画前景还是比较乐观。尤其这两年,在平度市文化宣传部门和李园街道的帮助支持下,老宗和他的十几个人的团队的木版年画越做越好,名声在外,每年收入比较可观。

最让他高兴的是,他的大孙子宗康康也喜好上木版年画,而且能帮他刻板和开拓市场,宗康康创的“青岛老建筑”卷轴,长7.5米,宽38厘米,售价980元,去年以来售出100套。老宗的孙子买了一辆红色婚庆轿车,抽空参与迎亲车队赚点“外快”。“这样既能养家,也不担心老祖宗的好东西失传了。”老宗欣慰地说。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吴璟

◎链接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简介

宗家庄位于平度市城区西郊一华里,宗家庄木版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优秀画种,不仅誉满国内,而且在海外亦颇有名气。始于清道光年间,至清光绪初年,宗家庄木版年画逐渐成熟 。鼎盛时期,村里有年画字号30余家,当时年画品种约有300余种,画版1500余套,开设了十几家年画店。每当秋种结束后,尤其进了农历腊月,作坊昼夜赶印,客商熙来攘往,产品行销于青岛、烟台,遍及胶东半岛,进而扩大至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并流传至海外,日成交量达五六万张之多。

宗家庄年画具有构图饱满匀称、线条流畅刚劲,装饰性强,色彩鲜艳亮丽等独特风格,绘刻细致,版面完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年画市场开始委缩,面临绝迹的危险,1997年,年画名家宗成云老师收藏了大量书版,继而成立了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开发部,开发部共拥有书版一百五十多套,其中清代原版八十多套,是全国少有的。开发部利用所藏清代原版采用优质宣纸,传统工艺,印制成《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画册。在保留传统年画的同时,还创作开发了半刻半绘的《二十四孝》《一百单八将》年画。许多外国专家,学者纷纷前来参观,求购,收藏。到目前为止,作品已被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收藏。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