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五年级“入行” 乡村裁缝变身服装行业领头羊

2015-03-09 14:17:04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亚麦
\

服装新品的质量和样式决定了销路,这是张平最看重的因素。

\

为了确保衣服质量没有瑕疵,张平连衣服里面都要仔细检查。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十几岁起就跟着做裁缝的母亲打下手。20岁开始到集市摆摊做衣服,25岁有了自己的裁缝店,30岁左右开了一家服装加工点,之后又注册自己的服装产销公司,39岁与同行一起成立服装协会,带领即墨市的大小服装企业抱团发展,她就是即墨婴童服装服饰协会会长——张平。从小裁缝起步,经过20年的打拼、转型,张平早已摇身一变成为女老板,她所带领的团队也逐渐成长为即墨服装行业的领头羊。

给母亲打下手,小女孩拿起量衣尺

4日,在即墨市服装品牌孵化中心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刚开完会的张平,她正忙着仔细查看刚制作出来的服装质量和样式。寒暄几句后,这位在服装行业打拼20多年的女老板向记者打开心扉,她说,一切都是事在人为。

1975年,张平出生在即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母亲则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裁缝,乡里乡亲都会上门找她母亲订做衣服。张平幼时在母亲的熏陶下,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缝纫技术,从小懂事的她看到母亲经常一个人为了赶做衣服忙到半夜,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张平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每天放了学就挽起袖子帮着母亲做一些简单的衣服加工活。“那时候,看到别人拿着我加工过的新衣服高兴地离开,自己心里也非常高兴。”张平说,从那时起,她就喜欢上了裁缝活。跟母亲学了几年手艺后,她认为仅仅靠传统、单一的手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质量要求,所以张平初中毕业就去了当地一所技校专门学习裁缝技术。

毕业后,经亲戚介绍,张平来到青岛一家裁缝店工作,从学徒工开始干起。“先是做一些简单的衣服缝制活。”张平说,学徒的时候,主要做一些缝制衣服领口、袖口等简单的缝纫活。熟能生巧,经过两年的学习,张平的裁缝手艺日臻成熟,她回到即墨老家,决定自己开家裁缝店。

集市摆摊做衣服,除夕夜忙到10点

1995年,学成归来的张平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一块木板、一张支架和一把米尺来到集市上开始摆摊。“刚开始来订做衣服的客户很少,人家都说,一个20岁的小姑娘手艺肯定不好。”张平说,终于有一位客户来到她的摊位前要做一件衣服,张平拿出米尺仔细地裁量客户身体部位的各个尺寸,回家后严格把关衣服的裁剪质量,最后做出的衣服不但非常合身、美观,客户试穿时也感觉很舒适。取衣服的时候,这位客户对张平的手艺啧啧称赞。慢慢地,张平凭借自己的手艺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每次逢集,她都早早摆好摊位,从早晨7点一直忙到中午12点左右,一天往往能收到100多个订单。为了方便给客户量身裁衣,即使是数九寒冬,她在集市上也从不戴手套,手上经常冻得裂开一道道口子。回到家后,为了给客户赶制衣服,晚上忙到深夜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最忙的时候,即使是除夕夜,张平也不能早早收工,而是伴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忙活到夜里10点左右才匆匆结束,然后稍微收拾一下卫生,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

到了2000年,张平觉得光靠给别人制作衣服利润太薄,“那个时候做一条裤子才8块钱,做一套西装也就几十块钱。”张平说,她开始考虑开家裁缝店,自己购进面料,让客户到店里来挑选。这样张平不但能赚取服装加工费,还能从面料上获得一部分收入。裁缝店很快开起来了,然而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到批发市场买成品衣服,市场上的衣服不但款式新颖,而且价格便宜,裁缝店的生意受到不小的冲击。虽然张平的裁缝店一直有回头客光顾,但是她觉得,裁缝这个行当不但辛苦,而且即将成为明日黄花。

为质量牺牲效率,加工点日赔上百元

2005年,张平关了裁缝店,雇了十几名工人开了一处服装加工点,专门给市场上的客户批量加工制作服装。可是,加工点开起来了,却迟迟没有客户上门。张平只好自己出去联系服装企业,但对于一家刚刚进入市场的小加工点来说,获得大企业的订单实在是太难了。“经过朋友介绍,终于有一个企业给了一点订单。”张平说,刚开始,那家企业只是在确保完成每天生产加工任务的前提下,将剩余的订单分给她的加工点,一次仅有100件左右。张平拿回这100件的订单,再三嘱咐工人,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加工质量。欲速则不达,为了强调质量,张平不惜降低生产效率,于是利润更加少得可怜,最终导致她平均每天都要“倒贴”上百元为工人发工资。后来,越来越多的客户知道了张平对服装质量的要求,订单也纷至沓来。

但张平心里明白,单靠加工利润太低,2010年,她成立了青岛吉平服饰有限公司,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打算自产自销。与此同时,张平的网店开张,销售自己公司的品牌服饰。那时候,即墨几乎所有的加工厂都有自己的服装品牌,产品款式也是大同小异,每到销售旺季,各个厂家只能大打价格战,往往是众败俱伤,张平的公司也不例外。“有时大家为了能多卖点衣服,哪怕一件衣服只赚几毛钱,也要卖。”张平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平认为拼价格不是长久之计,2014年,她聘请设计师和策划团队,重新注册了一个叫“维特卡尼”的儿童服装品牌,并且更加注重品牌的文化内涵,悉心培育,而不再一味地拼价格、拼销量。当年,“维特卡尼”的服装销量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心忙事业,自然就忽略了家庭。长期以来,张平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由她的爱人刘为吉一手操持,“我也说过她,说辛辛苦苦赚钱不就是为了家吗?可她就是不听。”刘为吉抱怨。但是他依然始终支持张平的工作,照看孩子、买菜做饭等琐碎家务都落在他的肩上。

牵头成立服装协会,带领同行抱团发展

2014年12月,张平和其他几家拥有自主品牌的童装企业成立了青岛即墨婴童服装服饰协会,由张平担任会长。“张平虽然年轻,但想法多,人品也很好,我们都非常信任她。”协会成员青岛浩尔服饰公司的负责人车淑梅说,她和张平认识四五年了,觉得张平总是能够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从不轻言放弃,同行遇到困难,她也会尽力帮忙。张平却坦言,其实她在协会里做得并不是最好的,成立协会的初衷是考虑到目前外贸市场萎缩,人工、原材料费用不断上升,无品牌附加值的企业面临经营危机,因此只有整合品牌资源,才能形成有辐射影响力的集聚化地域品牌优势。协会规划了商品开发、采购生产、营销企划、资本运营等8个服务部门,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设计开发,从生产到营销,乃至企业的规划和资金运营,为即墨童装企业提供“一站式”品牌运营服务。

张平说,目前正在策划以协会的名义开一家网店,会员都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放到网店销售,不但新品类目多、更新速度快而且更能促进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除了开网店,协会今年还打算在青岛市区开设3家直营实体店,实现厂家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也相对便宜。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