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市北区行政服务大厅工商注册窗口,前来办理注册的人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不得不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其实,这不过是当前青岛市民创业热情高涨的一个缩影。记者昨日从市工商局获悉,去年3月份实施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如今已满周岁,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一年来,全市市场主体月均增长户数从0.8万户激增至3.2万户,相当于每天产生1067个小老板。
市民开公司排队登记
昨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市北区行政服务大厅,大厅里人头攒动,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窗口共有12个窗口,每个窗口都排满了等待办理业务的市民。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后,这种情况是家常便饭,我们已经适应了。 ”由于业务量突然增大,工作人员刘翔云和同事很不适应,忙得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刘翔云和同事上班期间从不敢喝水,只是在中午休息和晚上回家的时候才敢喝水。此外,工作人员每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依然无法满足市民创业的热情。
在4号窗口,一位叫王阳的年轻人拿着预约登记表准时走到窗口前落座,他是办理青岛江米商贸公司变更登记的委托人。尽管王阳提供的材料比较齐全,但刘翔云还是发现几处不规范的地方,让他一一修改和补充,不到10分钟,业务就办理完毕。 “我是昨天上网通过了预约登记的,今天按时来办,一切都很顺利。这要是放在以前,至少要跑好几趟,没有个半小时根本办不下来。 ”
超九成审批事项取消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3月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至今,已经满一周年了,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改革取消了344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审批事项的90.3%,有力促进了全市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改革后全市市场主体月均增长户数从0.8万户激增至3.2万户,增幅达300%,相当于每天新产生1067户小老板,全市每个小时就有44户市场主体注册产生。
如今,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90.5万户,同比增长49.1%,总量及增长率均遥居全省首位,总量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列深圳、广州和成都之后,增幅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领先第二名城市16.7%。
年吸纳84万人次就业
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中小企业的增加带动了创业就业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吸纳就业84万人次,同比增长42%,新增就业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吸纳就业4.67万人次、18.7万人次和60.6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86%、31.78%和 47.7%;全市新增企业吸纳就业21.84万人次,同比增长26.46%;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60.48万人次,同比增长56.4%;农业合作社吸纳就业1.68万人次,同比增长5.7%。
新闻延伸
取消两项审批 十万老板拿照
2014年9月30日,我市出台了《青岛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一是取消卫生许可、娱乐许可证等344项前置行政审批,取消比例达到90.29%。二是对未列入《目录》的事项,一律不作为我市工商登记的前置事项,申请人可直接办理工商登记手续。三是严格控制新设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除国家新设的以外,我市不再新设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前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有23.7万户市场主体涌入这些新开放的行业,占该行业原有市场主体总量的36.21%,仅取消消防、环保两项审批就有10.6万户市场主体实现无照变有照,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33.1%,进一步提升了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活力。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