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追忆30年前老沧口:曾经是青岛收入最高地区

2015-07-30 14:15:16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尺素

重振辉煌,老沧囗蓄势待发

●80年前的沧口,是青岛除市南外的第一大区;

●70年前的沧口,是青岛最大的工业区,有太阳橡胶、华新纱厂、三盛楼饭店、沧口锅贴等诸多闻名岛城的“老字号”;

●60年前的沧口,是进出青岛的主要通道,沧口火车站是胶济铁路最繁忙的车站;

●50年前的沧口,四流中路,是青岛仅次于中山路的繁华街道;

●40年前的沧口,青岛仅有的两个广场之一坐落在沧口,另一个是汇泉广场;

●30年前的沧口,是青岛人所仰慕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青岛收入最高的地区;

●20年前的沧口,与李村合并成为李沧区;

●10年前的沧口,在“郊区”居民看来依然是青岛的中心区域之一,农村孩子想买本《新华字典》,还要到沧口的新华书店……

\
\

在百度中一点即可看到的“沧口史话”沉淀着不少人对那个片区的温暖回忆。近期,李沧区委区政府对辖区部分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沧口”以一个街道的行政命名重新回归视野后,再度引发了不少人对这个片区的关注。

当然,更重要的是,随着青岛环湾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青岛北站的“地位”逐渐凸显,李沧区委区政府已将关于“重振老沧口”的话题上升为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这片曾经承载着厚重底蕴的老城区以“青岛交通商务区”之名已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昨天—— “老沧口”记忆中的老沧口

李德生是一位“老沧口”,在他的记忆中,老沧口有着这样醇厚的老味道:

出生在沧口,自然对沧口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听老人讲,早在大明年间,这里的土地属于崂山太清宫的庙产,租给佃户们耕种。到秋天打下粮食,缴纳租子成了大问题,因此去崂山道路崎岖,车行负载非常艰难。道士家就在这胶州湾畔建了个粮仓,将收集来的粮食集中起来,装上小舢板,扬帆摇橹绕过青岛湾,送达目的地。

同化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奏议朝廷开口通商,此处以“仓”名口,称为“仓口”。直到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才有好事者在“仓”字边加“氵”,“沧口”一名才彰显于世。

开口以后,沧口成为通往江浙和海州的重要口岸,千帆云集,百货辐辏。盐、花椒、梨果、豆油等物品运销南方,入口卸下的是糖、纸张等物品。以天后宫为中心,百业繁荣,香火缭绕,挑担者、推小车运输者络绎不绝。

德占青岛后,沧口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一跃成为青岛北部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德华银行1902年在这里建成了青岛第一个现代化纺织企业——德中丝绸工业公司缫丝厂,简称“德华缫丝厂”。1913年,华新实业公司用30万元收购德华缫丝厂,筹办华新纱厂,这是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1914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出资建起几个大型棉纺厂,以山东的廉价劳动力,以华北的棉花为原料,榨取中国人的血汗。

先后开建的棉纺织厂有:保来纱厂(1920年)、钟渊纱厂(1920年)、富士纱厂(1921年)同兴纱厂(1934年)……到解放以后的鼎盛时期,青岛10大棉纺织厂大部都在老沧口(四方北岭以北)地区,所谓的中国轻纺工业的“上青天”之“青”,主要指沧口。

纺织工业是劳力密集型产业,带动了底层妇女就业,于是成为青岛这座移民城市最具活力的地方。解放后,工人阶级的地位提高,纺织工人的收入一般为市区其他地区或行业的两至三倍,非常令人羡慕。翻身当家以后,工人的积极性也高,涌现出像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和郝建秀小组这样的模范个人和集体。所以沧口人都有一种自豪感。

还有一些大中企业为沧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德占初期,曾计划以金岭镇的铁矿石运来青岛炼铁,于是在沧口南面建造了一所钢铁厂。刚建成,欧战爆发,德军惨败,为日人接收,更名为“东亚重工业株式会社”,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南日钢”。另一个是现在人们乐道的青岛橡胶二厂,原名为“太阳胶皮鞋场”(1935年投产);还有一个是位于现四流中路的民营胶东铁工厂,1939年被日本大和工业株式会社侵夺。解放后改为四方机厂铸造厂。解放前,人们印象较深的还有德泰化工厂(当时全国最大电石气生产商)、中纺建青岛第一化工厂(山东唯一能生产盐酸的工厂)、中和化工厂(当时国内仅有的硫酸钡生产厂)、延年化学厂、广益化学工业厂(红旗化工厂前身,华北最大烧碱厂)、丰盛号制碱厂、德隆号制碱厂、青岛制碱厂、青岛维新化学厂(当时全国最大的硫化钠染料生产厂)、东兴硝碱厂、东生福制碱厂(青岛泡花碱厂前身)、大信化学工业厂(碳酸钙)、青岛实业化工厂(硫酸镁)、中国瓦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早的民族制氧厂)、桥石轮胎厂(当时北方最大的轮胎厂)、鑫和轮胎厂(当时中国最大的传输带生产厂)……

交通的发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和发展又催生了商业的繁荣,这就出现了沧口街。

最早的老沧口街是沧口火车站前那条一华里长南北走向的小街。商家背负铁路,坐东面西,以最南端的派出所算起,先是有家打铁的铁匠铺,依次是经营土产杂品的小商铺,卖给渔民木帆船上用的渔具日用百货等物品,再往北是开小旅馆的,紧挨着是土地庙和沧口天后宫。

第二条沧口街位于胶济铁路东面山坡上,初期被称为“上街”,也称“大马路”,1950年代初改名为四流中路。它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十年”中。“上街”,建成后,商业行政中心随之上移,人们就回过头来称那条老街道为“下街”了,延续至今。

上街的贯通使沧口步入了繁荣期。它的核心部分是从钟渊纱厂(现M6)到兴华路(当时叫青海北里)这一段。华一茶庄、高精一医院、瑞福祥绸缎庄、成文堂文具店、红伦照相馆,书林堂刻字店鳞次栉比,据说后者为山东督军张宗昌刻过执法大印。

在其支路上更有许多中小饭店,如瑞祥饭店、张家饭店、又一新饭店各有妙招,秘不传人。最出名的是三盛楼饭店。它位于区域中心十字路口上,占据着最热闹繁华的钻石地段,东为振华路(周边柳林路为文化娱乐区,中兴路、松柏路、永康路为商业区),西达沧口海港和火车站,有钱人都把能在这里宴请宾客视为最高规格。三盛楼的看家菜据说是炝芹菜,但被人乐道的却是大包子,是张家掌柜将高密人拿手的包子加以改进而成的,因其肉嫩、皮玄,味美而享誉岛城。上世纪30年代,在青岛街里,谁能吃上个三盛楼大包那可是一件非常炫耀的事情,于是一度出现了“山寨版”的“三盛楼大包”。另一家有名的饭店是万香斋,它的一种食品异军突起,成为青岛名吃,现名为“青岛锅贴”,其实它叫“沧口锅贴”才是认祖归宗,名正言顺哩!

当时,在崂山脚下李村一带的人看来,到沧口来就有一种进城的感觉;在城阳一带的人看来,进沧口就是进了青岛市;从胶州湾西边(海西)一带来的人,一上岸就等于进入了现代文明的发达社会;从街里(青岛老市区)来的人则充满一种淘金扫货挣钱发财的欲望。所以人们说,“南有中山路,北有沧口街。”

沧口的第二轮崛起是1958年。在大跃进高潮中,沧口因有充分的地利条件和雄厚的管理基础,钢铁、化工、机械、汽车、拖拉机、石化,各种外贸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成为产业工人的大本营。四方、台东、市南、市北一带的市民都到沧口来工作,形成了一种“南宿北工”的特殊现象。为了应对这种汹涌的“工潮”,胶济铁路专门开通了通勤的市郊车,定时运送工人上下班,也设立了娄山、沧口、沙岭庄、大港等火车站。

沧口的发展也带来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沧口小学是上世纪30年代青岛最好的小学,它完全仿照美国一所小学的建筑格局和式样。最早的青岛三中是在日本小学的基础上建成的,教学质量堪称岛城一流,有“南二北三”之说。各大工厂因其资金雄厚,所办的子弟小学硬件优越,师资雄厚,加上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所以文化体育人才辈出。至本世纪初,据不完全统计,沧口地区在全国省级以上文化团体工作的艺术工作者即达200人之多。

在历史上,老画家王仙坡培育了称为“楼山帮”一批画家,画家冯凭曾是沧口文化馆的老馆长,工人书法家修德先生生前的主要活动地也是在沧口,刚刚过世的中年画家马援也是从沧口文化馆走出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大枣园的王氏牌坊、李村大集、查拳、“够级”等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别是“够级”扑克的游戏规则,是沧口产业工人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之所以能够风靡全国,传播到世界,不可谓不是一种奇迹。

沧口人大多是来自省内外各地的底层农民,故吃苦耐劳,互助性强,崇尚仁爱且无排外思想。因一直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氛围中,鼓励追求文化知识和思想进步,成为一种发展的软优势。他们既有鲁文化的质朴厚重品质,又有齐文化的锐意进取的气势,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新时期以来,老轻纺工业式微,钢铁化学工业转移,加之整个城市发展战略重心移向东部,整个沧口地区的产业结构进入一种调整期,这种阵痛让老沧口人很憋屈。

随着青岛环湾经济的发展,沧口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崛起,为沧口打开了一条繁荣发展的通道。青岛火车北站的落成,那凌空欲飞的海鸥造型就是沧口腾飞的标志!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污染企业的迁出,青岛交通商务区的建成,她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那就是作为沧口人最骄傲的时候!

今天—— 老沧口开启一个新时代

老沧口片区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青岛铁路北站的杠杆作用举足轻重。

铁路青岛北站为国家一级铁路枢纽,枢纽价值将逐步凸显。

青荣城际铁路、青连铁路、胶济客专等铁路线将在这里汇集,未来地铁1、3、8号线也将在这里与铁路垂直交会……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客运枢纽站和胶济铁路青岛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远的将来,铁路青岛北站将成为青岛城市交通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把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城市地铁、胶州湾大桥及青荣城际铁路等诸多交通网络串联起来,不仅青岛的交通格局将发生巨变,而且青岛的“交通地位”也将由此发生改变。

从山东半岛的综合交通体系来看,胶东半岛交通运输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青岛、烟台、威海之间将实现1小时半岛生活圈。由此,青岛北站将衍生出对全省交通、经济等各个层面的辐射带动效应,全面凸显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加速实现以青岛为核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崛起。

如果从全国铁路路网布局来看,青岛北站衔接胶济客运专线及下一步开通的青荣城际铁路、青连铁路、胶济高速线,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快速铁路通道的起点。青岛北站开通运营,标志着连接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的我国沿海快速铁路通道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处于这样的枢纽位置,李沧区将其作为老沧口重振的重要引擎,从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区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设计,以铁路青岛北站为核心,对周边区域统一规划、房屋征收、配套建设,系统性地梳理了城市空间。而且,李沧区“醉翁之意”并不仅仅在于青岛铁路北站,而是希望通过国铁、地铁等多种交通要素的汇集,使交通商务区从过境交通转身为枢纽交通,并在其中加强对历史底蕴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貌等要素融入到这个片区的规划建设中,从不同方面提升老沧口片区的城区品质。

变化已经开始。随着重化工企业启动搬迁,胶州湾岸线以东、李村和市北区的分界线以北、老机场以南大约36平方公里将实现城市功能的“大换血”。

先期启动的交通商务核心区占地约1.9平方公里,根据李沧交通商务区对外公布的规划,这里将划分为交通枢纽区、中心商业区、商务办公区、总部经济区及配套服务区、历史文化休闲区和会议展览区6大功能区,目标是打造成为辐射山东半岛城市群,融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商业中心、会展信息中心、文化休闲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复合型“城市门户区”。

其重振老沧口的路径不言而喻:借力青岛北站的引擎作用,李沧区将通过多功能板块的组合,实现老沧口片区老城区的功能更新,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的成熟度。

而从整个青岛交通商务区3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看,这里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在胶州湾东岸率先打造交通商务核心区,逐步带动并形成商务核心、生活居住、临河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循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七大区域。(记者 张华 孙丽云 王潇)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