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老青岛人清明节吃什么? 鸡蛋面燕都有讲究

2015-03-30 16:54:31
来源:信网综合
责任编辑:尺素

\

现在的青岛算得上是一个移民城市,许多风俗习惯实际上未能很好的流传。比如现在居住在青岛的年轻人,随便问问清明节都会吃些什么?也往往语焉不详。其实,老青岛的清明节含有多地风俗,带有独特的地域性和群众性特点,其中不乏蕴含着移民文化和繁杂的思想。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比如平度,清明节必需的寒食是鸡蛋、鸭蛋或鹅蛋。二十世纪80年代前,平度乡村儿童有“斗蛋”游戏,即用蛋与蛋相撞,看谁的蛋硬,破者为输。“清明节的风俗不少,印象最深的当属吃鸡蛋。”市民姜先生告诉记者,每逢清明节,鸡蛋的吃法不少,也有些讲究。不少市民表示,每年清明节的早餐就是葱花鸡蛋,据说吃了这种鸡蛋,小孩子会变得聪明,学习好,将来有出息。当时最普遍的是煮鸡蛋,小时候大人常说,吃了清明的囫囵鸡蛋,一年就不会头痛,保佑平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青岛的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另外,挖野菜也是老青岛人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既能回家做出美味的菜肴,又能在在与同伴寻找野菜的过程中感受独特的乐趣。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