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平度村民收藏婚书:婚书结婚证见证婚俗变迁

2018-01-02 10:11:51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晒晒婚书结婚证 见证婚俗变迁

这份清代咸丰年间的婚书是刘广顺收藏的年份最久的藏品。

刘广顺近照。

上世纪40年代初的结婚证。

上世纪50年代末的结婚证。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

上世纪60年代初的结婚证。

上世纪70年代初的结婚证。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的一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之一就是结婚,而婚书就是最好的见证。平度市崔家集镇刘家小庄村66岁收藏爱好者刘广顺,30多年间耗资20多万元,收藏了自清代以来的婚书1000余份,不同时代婚书的格式及内容各有不同,烙印着时代的色彩,小小的婚书见证了百余年婚恋变迁。

“通过它们可以追溯婚书的变迁。 ”据刘广顺介绍,20多年前,他意外丢失了结婚证。自己的结婚证找不到了,何不收藏别人的结婚证,自从有了这个想法,每到双休日,刘广顺便会到省内各古玩市场逛逛“淘宝”。

“这是清代咸丰八年的婚书,也是我的藏品中年代最久的一份。 ”刘广顺拿起一张红色的婚书。记者注意到,这张婚书为红底黑字,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大清咸丰八年四月初四日立三孙婚单,冰人于成业”等字样。婚书后半部是一长串聘礼清单,从金银首饰、文房四宝、吃喝用品,样样都有,不仅是一份婚姻证明材料,也是一幅书法作品。 “这时的婚书上必须有‘冰人’,也就是媒人。 ”刘广顺说,当时只要有了媒人,就算是经过公证了,官府是认可的,如果有了婚姻官司可作为凭证。此外他还收藏有几份清代光绪、宣统年间的婚书。

据介绍,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婚书大多沿用了清代样式。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现代版的婚书:色彩艳丽,多绘有龙凤、牡丹、梅花、观音送子等吉祥图案。最为特别的是有些地方的婚书填写后,还要到政府部门购买印花税票贴上,才具有法律效力。

“新中国颁布了《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 ”刘广顺说,这时结婚证也改成了“奖状式”:正上方是五星和国旗,正下方是一个大红双“喜”字,周围是牡丹、石榴、白鸽、稻穗组成的美丽图案,“自愿结婚”四个字特显眼。 “这时另一个大变化是结婚证上盖有当地政府的公章。 ”刘广顺说。

上世纪70年代末,结婚证的落款变成了“人民政府印”,而结婚证的形式也越变越小巧,添加了新人的照片。改革开放以后,原来奖状一样的结婚证书也逐渐变成现在所熟悉的“红本本”了。刘广顺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筹建一所婚书博物馆,并在青岛办一次大型婚书展。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马丙政 通讯员 谭晓鹏 摄影 刘铁飞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