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穿着新衣服,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家人到照相馆里拍张全家福,这个场景出现在很多老青岛人的童年记忆里。如今春节拍全家福的老风俗已经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拿着手机各种拍照和自拍。记者在岛城随机采访了30名年轻人,其中超过八成的人对拍全家福没有太大兴趣,接受采访的照相馆和影楼也表示,热衷拍摄全家福的主力是老年人,预约数量也在逐年递减。
34年坚持拍全家福
“我父母在世的时候,每年春节,他们都要带着我和哥哥姐姐到楼下的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这个习惯我们家坚持了34年。”今年53岁的周岳青说,家里的第一张全家福是1958年拍的,当时自己还没有出生,父母坐在照相馆前排板凳上,自己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规规矩矩站在父母身后,拍了第一张黑白色的全家福。1963年,周岳青出生两个月后,被母亲抱在怀里拍了家里的第二张全家福。后来基本上每年春节,父母都带着穿着新衣服的4个孩子到照相馆拍全家福。“当时拍一张全家福要1.7元,比到饭馆吃两顿肉菜还要贵,但一张新拍的全家福挂在墙上,过年来串门的人总要贴在相框上欣赏半天,那种自豪感比吃肉菜过瘾多了。”周岳青说,后来大哥大姐先后去临沂插队,缺席了几年的全家福,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遗憾。后来他们兄弟姐妹4人相继结婚,每年的全家福上人越来越多,照片也由黑白的变成了彩色的。
父母去世再没拍成过
“我们家最后一次拍全家福是1997年,当时我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也已经71岁了,照片上有我们全家十五口人。”周岳青称,1998年母亲病重,病床上仍然盼着全家人再去拍张全家福,但老人最终也没能如愿。母亲去世后的几年,他们兄弟姐妹一直没有心情再去照相馆拍没有老人的全家福。之前一直挂在父母家墙上的全家福照片,如今也被压箱底了。“2000年,我想把家里人凑在一起,到照相馆拍张跨世纪的全家福,跟兄弟姐妹都说好了,但孩子们却总是有事,最后也没拍成。”周岳青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哥已经去世了,姐姐因为身体不好住院了,自己的女儿也在德国定居了,再想拍一张老周家的全家福,恐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预约日期常变年头拖到年尾
“拍摄全家福改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会从年头一直拖到年尾,到最后老人实在太失望,就直接退费了。”在照相馆担任前台接待的孙女士讲述,经常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兴冲冲地来预约,然后拿着电话挨个给孩子们打电话确定拍照时间,等到拍照当天,经常会遇到儿孙突然有事,老人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孙女士表示,相对宝宝摄影、写真集和婚纱摄影,拍全家福的价格是比较低的,但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女青年热衷于给自己拍写真,给孩子拍宝宝照,经常是全家人带着宝宝来拍照片,最后才想起来让全家人陪着宝宝拍张全家福。
当年排队预约如今越来越少
赵金峰是一名从业近40年的金牌摄影师,1977年他从山东省饮食服务学校摄影专业毕业,到青岛国营照相馆担任摄影师,几乎每年春节他都要坚守岗位,为前来拍全家福的市民服务。他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拍一张全家福可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当时拍张黑白照全家福,3张照片加1张底片就要将近两元钱,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但每年春节都有很多岛城市民排队来拍照,有时候还要提前预约。从初一到元宵节,他们几乎每天从早忙到晚。后来随着拍照设备的改善,照片由黑白变成了彩色,大家挣的工资也越来越高,拍全家福的人越来越多。“2000年春节期间,岛城来拍全家福的人达到历年来最高峰,再往后,拍全家福的人数就开始逐年递减。”赵金峰表示,尤其是最近几年,大家的手机都能拍照了,家里有了数码相机,甚至单反相机,来照相馆拍全家福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现在拍摄全家福的方式越来越活泼,很多全家福都富有创意,不再是年轻人想象的模样了。”赵金峰说,自己今年已经60岁了,很理解老年人拍全家福的心情,老人要的不是一张照片,而是希望能通过拍全家福,让全家人都能聚在一起。特别是有孩子在外地工作生活的老人,这张全家福在老人思念孩子时,会给他莫大的安慰。“我就曾经遇到过一次,家里的孩子实在抽不出时间,老人只能拿孩子的照片,让我们修图时加到全家福上。”赵金峰说,这样的全家福看似人都齐了,但在老人心里却会一直有遗憾。赵金峰希望市民能尽量抽出时间,每年陪老人拍一张全家福,这也是为老人尽一份孝心。
主要是老人上心年轻人很少保留
记者近日走访了岛城多家照相馆和影楼,发现部分影楼已经没有拍全家福这个服务项目了。工作人员解释,拍摄全家福本身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成本却并不小。首先是场地,拍全家福很少出外景,主要是在影楼内拍摄,需要的布景和空间都比较大;其次,全家福衍生出来的项目较少,很多人来拍全家福就只拍一套衣服,一个场景,最后需要洗得只有一张大照片,利润很低;第三,全家福被拍摄的人数较多,其中老人和孩子很难与摄影师沟通,拍摄时间也会比较长。目前来看,拍摄全家福的客户群体并不大,而且拍摄全家福的价格相对较低,部分照相馆、影楼无奈暂停了这个服务项目。
不过,仍坚持为顾客拍摄全家福的影楼表示,客人数量逐年递减,热衷于拍摄全家福的主要是老年人。“春节前后是市民拍摄全家福比较集中的时间,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放假,全家人能够聚在一起。”某影楼店长介绍,每年来拍摄全家福的客人大部分集中在春节前的周末和春节放假的7天时间里。此外,老人过生日或者亲人从外地回来时,也会汇集一堂来拍全家福。但拍摄全家福后,大部分家庭都只洗一张或者两张大照片挂在老人家里,年轻人很少保留,最多是拷贝回家放到电脑里。
数字
拍过全家福:9人
原因
7人:孝顺老人2人:自己喜欢
并不热衷(偶尔会拍):25人
原因
11人:父母或祖父母已经去世,亲人凑不齐7人:没有新意4人:拍了也不会挂起来,纯属浪费3人:经济原因,家里有手机或相机,到照相馆不划算
(采访对象:30名20岁到35岁之间的市民)
拍张全家福温暖老人心
一张全家福,在50年前贵重的是拍摄的价格,而在50多年后,珍贵的是上面凝聚的亲情。全家福不仅仅是一张薄薄的照片,在亲人眼中,全家福就是家的缩影,是幸福的定格。把这张全家福挂在墙上,放在钱包里,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亲情就已经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了。全家福虽然没有艺术照那么唯美,没有宝宝照那么呆萌,但记录的是一个家庭的历史,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和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拍一张全家福,温暖老人的心,别因为我们的一时忙碌,给老人留下遗憾。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王寿林 王晓先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