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人民路老院搬迁 老居民主动放弃“协议违法房”

2016-05-05 08:01:51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亚麦
\
\

昨日,由淑美老太再次回到市北区人民路295号筒子楼大院,虽然家中的物件前几天就搬空了,但老人这两天还是按时回来,和没搬走的老邻居们聊聊天。对人民路295号筒子楼大院的这些老邻居们来说,他们的年轻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大院作为改造的棚户区启动房屋征收,邻居们签约后即将搬迁,大家心中充满对邻里情谊的依依不舍。

八旬老太难舍老邻居

“趁着现在老邻居们都还在,我每天都要回来转转,和老姊妹们拉拉家常,怕过几天大家都搬家了,想找老邻居聊天都难了。”85岁的由淑美腿脚还算灵便。老人一早就从海云庵租住的房子坐公交车赶回来,打开已经搬空的筒子楼旧房房门,在空荡荡的房屋中转转,回忆当年一家九口人挤在一起的时光。由淑美告诉记者,她老伴是国棉三厂的老职工,两口子养育了7个孩子,孩子们都是在这间40多平方米的老房中长大,之后结婚成家搬出去住。“小儿子今年都52岁了,我们家搬进来时,他刚刚过百岁。”由淑美说,因为家里孩子多,他们两口子上班照顾不过来时,都是邻居们帮忙照看。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由淑美老人不但对老屋有感情,对一起生活了50多年的老邻居更是难舍难离。

邻里相互守望半世纪

由淑美从空房子出来,在楼上串门走动,看看谁家还没搬走,就过去拉一会儿家常。大家在一起回忆年轻时生活困难的岁月,也一同畅想棚户区改造后,拿到房屋补偿款买新房,住进窗明几净的新房中的情景。“老伴去世早,没有福气住上带双气的房子,这些年我们这个家多亏了邻里的照顾。”由淑美说,大院里的邻居感情特别好,谁家有事不能去接孩子,打一声招呼邻居就去帮忙接回来,照顾孩子吃晚饭;老人降压药吃完了没来得及买,邻居得知后会主动送来药,一解燃眉之急;甚至有些居民出门为了方便孩子回家,还会把自家的钥匙放到邻居家里代管。50多年来,邻里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红脸”吵架的事情,由于邻里守望,也没发生过居民家中失盗的现象,整个大院居民生活得像一个大家庭。现在赶上棚户区改造,老人们舍不下多年来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姊妹。“我和邻居王美玉、吴秀琴约好了,我们都选择货币补偿,等拿到补偿款,大家买房子也在一起,继续做好邻居。”由淑美美滋滋地说。

居民成立棚改监委会

据介绍,近日启动棚户区改造的人民路295号大院建于上世纪60年代,原来是国棉三厂六宿舍,共有筒子楼5栋及危旧平房6处,涉及居民206户。确定进入棚户区改造后,居民也要参与其中。邻居们以推选或自荐的方式,选出9人成立了居民监督委员会。监委会不仅监督政府的征收工作,还帮着居民争取更多的利益,成为连通居民和政府的桥梁。“王培玉是我们的组长,她也是这里的老居民,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在她的带领下,每栋楼都分层设置了负责人。”监委会成员邵守升介绍说,居民对房屋征收有啥想法,都可以通过监委会和政府部门沟通,有啥难题,监委会也会挨个上门协调解决。

老居民放弃“协议违法房”

“这个大院的老邻居特别通情达理,在房屋征收过程中表现出高风亮节。”负责房屋征收的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名老居民为保证筒子楼房屋征收顺利,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协议违法房”。83岁的苏栋材告诉记者,他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等战争,转业后住进了这个大院。“当时我们住房面积都不大,每家每户平均也就30平方米,有的家里人口多,甚至有七八个孩子。我们夫妻俩加上一儿一女,算是家口较少的了。”苏栋材告诉记者,当时上级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照顾一下人口多的家庭,住进一个相对较小只有两间屋的房子。苏栋材就答应了,放弃了最初分给自己带厨房的大房子。

为了弥补苏栋材房子较小、没有厨房的遗憾,经过申请,上级同意他家在院内加盖一个6平方米的小屋,当厨房用。这也是这个大院第一个加盖的房屋,后来,很多居民也都自己在门前加盖了小屋。然而,在目前的房屋征收中,核算房屋面积只能按照房产证上的面积计算,这些加盖的小屋不能算作有效房屋面积。只能当做违建处理,不给房屋补偿,工作人员为此登门向苏栋材解释。了解清楚现行政策后,苏栋材同意放弃当初领导同意搭建的“协议违法房”。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在苏栋材的带动下,其他居民的思想工作也更容易做通,整个楼院的征收工作非常顺利。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