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不怕淹功劳都归德国人?最大暗渠能跑汽车

2016-07-20 13:55:38
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光影

又逢汛期,又逢暴雨,国内不少城市出现内涝的尴尬,而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青岛不怕淹的神话,并将这一神话的缔造者归于德国在青岛殖民统治时修建的排水设施。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来看记者的采访调查。

据《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路面的雨水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如此听话的流入排水口,除了青岛三面环海,丘陵地势外,还与青岛强大的地下管网建设有关。在青岛市区内最大的一条暗渠入海口,它的断面宽有60米,高3米,跑汽车丝毫不成问题。这条暗渠建设于2000年,负责浮山南麓、延吉路以南,徐州路以东,辛家庄以西,南至海边共1198公顷汇水面积的雨水排放。

而真正由德国人修建的暗渠仅剩下2.33公里的这段安徽路暗渠,已经不足主城区在用的雨水设施的千分之一,并且主要建在当时德国人聚居区。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之一,就是排水管道标准偏低,降雨量超过排水能力。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副处长解力涛表示,目前青岛市的主城区建成在使用的雨水设施已经达到了3400多公里,这3400多公里的雨水设施建设设计标准一般地区,重现期一般地区是1-3年,重要地区是3-5年,雨水暗渠是10-20年。

所谓重现期,是一个水文概念,即所采用的最大暴雨量为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国家标准是0.5~3年,青岛执行的都是国家标准的上线。

青岛水务集团排水公司第四分公司经理张永胜介绍,“像我身后的这个雨水井内就安装了一个水位报警仪,当水位超过50公分时,它会自动触发我们的一个手机拨号装置,直接将信号传到我们的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接到信息后,会及时将信息派发到,各位师傅来进行及时处置。像这种报警装置,现在在城市主干道已经全覆盖”。

青岛在市南、市北和李沧已建成95处积水点监控摄像头、11处下沉式立交积水警示系统,降雨期间,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将通过城市防汛监控系统、会议值班系统、防汛微信群对城市防汛工作进行适时调度,做到第一时间发布预警、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第一时间调度处置,全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秩序。

张永胜告诉记者:“每次大雨之后我们都会对积水路段进行梳理,该疏通的马上进行疏通,该整改的立即整改,现在市区已经基本没有严重积水路段。”

(记者 于华 毛巍璁)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