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明末忠臣沈迅是青岛人 他全家27人抗清殉国

2016-07-26 09:12:21
来源:城市信报
责任编辑:夜楼

明末忠臣沈迅是莱西人他全家27人抗清殉国

莱西孙受镇有个普通的小村庄名沈家庄村,全村不到200户人家。但就是这么个小村庄,自恢复高考以来,200多人考上大学,被称为“秀才村”。可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人才中无一人做官 !是沈家庄村的人没有官运?还有另有隐情?知情人说:“这跟几百年前的一个人有关……”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人,他就是民族英雄沈迅。

莱西沈氏家族的两件怪事

先从沈家庄村的名字说起。很久以前,一个叫沈铭的人从浙江到登州(今蓬莱)当刺史,被称为胶东沈氏家族的一世祖。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沈铭的后人沈梦麒从蓬莱搬到莱阳(今莱西)孙受乡,选了个心仪的地方建村,因地方有点凹,取名“窝落村”。这名字听起来很不顺口感觉也不好,就改成了“我乐村”。后来,五世祖沈迅迁居孙受村,沈迅的伯父又从孙受村迁出建村,便有了沈家庄。这就是莱西沈姓的来源,现在莱西沈氏后人主要居住在孙受镇孙受一村、孙受二村、沈家庄、前我乐村等。

上面出现的几个人中,有一个名声在外,沈迅。在胶东文化史上,明末清初的莱阳,涌现了大批极重民族气节的志士仁人。这些先哲中,有“明末文天祥”左懋第(今莱西店埠镇左官屯人),有忠言直谏、不忘君命的姜埰,还有抗清殉国的沈迅。在当时,沈迅与左懋第、姜埰一道,被誉为“明末莱阳三君子”。正因为他,沈氏家族远近闻名。甭管是曾经的孙受村还是现在的沈家庄村,沈氏家族几百年来有两个未解之谜:

一是,沈氏家族的后人没人做官。沈家庄村,全村不到200户人家,然而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200多人考上大学,其升学率一直是莱西第一,人称“秀才村”。对外人来说,虽然沈氏一族人才济济,但数百年来无人做官(县官以上),是为一谜。

二是,孙受过去有一个池塘,人称“哑巴湾”。据传,沈迅喜欢挑灯夜读,但池塘中的青蛙“呱呱呱”,叫得实在是刺耳,家人怕影响他读书,就抱怨说:“这恼人的蛙声呀,什么时候能没了呢?”沈迅就派家人去捉青蛙,在肚子里放上符咒,放回池塘。奇怪的事出现了,池塘中的青蛙声一下停了下来,而且此后数百年,这池塘中的青蛙再也不叫了,成了哑巴,池塘就叫哑巴湾了。第二个谜团,可能只是个传说。至于第一个谜团,真相究竟如何?看完了沈迅的故事答案就揭晓了。

杨嗣昌推荐他当兵部尚书

据《莱西县志》记载,沈迅(1605-1647年),字羽兄,号宙泉,祖籍蓬莱,祖父沈梦麒(一说沈梦麟)于明万历年间在莱西县孙受乡我乐村读书,后定居于此。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任新城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又调任蠡县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进京任刑部主事。不久,任兵部职方司正副郎、兵科给事中、兵部主事(六品文官,是中央各部中的“处长”)。后因保荐高斗光为凤阳总督不当,降为南京国子监博士。沈迅为此请假回家休养。他在政界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他和四个人之间的故事来了解。

第一位见证者,崇祯皇帝朱由检最信任的内阁大臣杨嗣昌。杨嗣昌,字文弱,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升任兵部尚书,正式奏请实施“攘外必先安内”(“外”指清军,“内”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战略。崇祯皇帝感叹:“恨用卿晚。”

杨嗣昌曾经向崇祯举荐沈迅说:“迅才十倍于臣,且知兵机。可用为兵部尚书。”可见对其才能十分推崇。但当时沈迅不过是兵科职方司郎中,若骤然提拔,必定遭到把持朝政的东林党人的反对。崇祯只好说:“迅诚才,未可遂大用。”于是,任命沈迅为兵科给事中。

正因他们走得比较近,也给沈迅带来了麻烦。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说的:“沈迅与东林党人互相有嫌隙。吏部官员戴澳参劾嘉兴理刑推官文德翼贪赃不法。文德翼是有名的东林党人。于是有人劝沈迅说:‘你和杨嗣昌交好,东林党十分恨你,他们把持舆论,你的名声也因此日渐败坏。现在文德翼被弹劾贪污,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机会。你如果上疏保文德翼,东林党必定会感谢你。这样你的名声就会好起来。’沈迅于是上疏力保文德翼,使得他免于被参劾。不久,东林党反击,戴澳被免职。”

杨嗣昌推荐了他,沈迅表现也不错。但有些地方表现还不是很好,提了点不靠谱的建议。比如当时军情紧急,朝廷军饷紧缺,沈迅以及御史毛羽键上疏请求裁撤驿站,每年可以节省大量饷银。崇祯皇帝从之,结果失业的驿站人员到处流浪,很多加入了流寇的队伍,更加难以平定了。再比如,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沈迅却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皇帝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入里甲(最基层的社会和政权组织,里等于保,里之下是甲),三丁抽一,朝夕训练,可得精兵数十万。崇祯很生气,跟杨嗣昌抱怨:“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糊涂之至!”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章中提到了这件事:“杨嗣昌见皇上生气,委婉地说:‘沈迅这意见确实糊涂。但他敢于冒昧上奏,一则是他知道陛下是尧舜之君,不罪言者;二则是他忧国心切,不暇细思。他所条陈的事项颇多,其中也不乏可采之处。’崇祯沉吟片刻,点头说:‘姑念他还有点忧国之心,朕不罪他。’”

当然,沈迅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在现实中也根本行不通的。

沈迅是个这样的人

第二位见证者叫王万象。王万象,字新寰,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历任河南固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 、巡按江西监察御史等职,官至顺天府尹(正三品)。当时登莱巡抚出缺,王万象向朝廷推荐兵备道郑二阳担任此职。沈迅上疏参劾王万象把持朝政。崇祯大怒,将王万象革职。根据《明史》记载,沈迅在考核选拔官员时被王万象所压制,因此才弹劾他。

第三位见证者叫陈新甲。陈新甲也受过杨嗣昌的重用,他们的才能、心术相似。但他和沈迅却不和,尤其是在对清军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沈迅坚持战,陈新甲主张和。直到出了这样一件事让陈新甲最终人头落地。

美国著名汉学家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中提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受崇祯皇帝委托,出师辽东,不想深陷重围,前线局势空前恶化。崇祯皇帝这才想起已故大臣杨嗣昌的忠告:不可同时进行两场战争(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清军)。于是,他密令杨嗣昌的门徒兵部尚书陈新甲,派人向皇太极询问媾和条件。”

这正合了陈新甲的心意,但他却不小心把一份议和的密件放在了桌子上。“当时的官府书吏常常要将文书送交塘报(指专职传递军事情报的人)。陈新甲的书吏见此文件置于案上,以为是普通文书,遂拿去交给了塘报官。不出所料,此事在朝中立刻激起了轩然大波。皇上迫于压力,不敢对此负责,遂以越权为名,将陈新甲逮捕处死。”这件事后,沈迅又补刀,极力抨击陈新甲的过失,却没想到挨了崇祯皇帝的批:“假使你是陈新甲,恐怕还不如他。”沈迅惭愧地退了出来。

第四位见证者叫高斗光。正是因为他,沈迅降了官职。高斗光,字剑符,嘉祥县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做过河南开封府尉氏县知县和顺德府南和县知县。后来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总督凤阳。张希军在《高斗光》一文中介绍:“高斗光虽身居高位,但生活朴素,处事谨慎,淳厚待人,曾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捐资修城,且每遇荒年,总是拿出大批粮食救济乡里的百姓,被誉为‘万石君’。”

根据《明史》记载,沈迅是因为保举高斗光为凤阳总督不当(崇祯十五年六月,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庆巡抚邓二阳连失五城),降为南京国子监博士,才请假回的家乡莱西。后来,崇祯皇帝又想起沈迅来,说:“沈迅在朝中批驳议论陈新甲,朕还记得,可以恢复原官。”但沈迅还没有赴任,京城就陷落了。

沈门子弟五百年不许做官

如果是这样一份简历,沈迅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影响力。他的人生高潮出现在请假回家休养期间,那时清兵来犯……这段历史,我们通过《莱西县志》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占莱阳后,即分兵攻孙受,沈迅与弟弟沈迓(沈迓,字羽弟,身材矮小,但颇有膂力,刚毅勇悍,能在马上舞动百斤铁椎,有万夫莫当之勇)率众筑寨拒敌,激战三昼夜,击退清兵,使孙受寨得以暂时免遭清兵蹂躏。崇祯十七年(1644年)5月,满清迁都北京,颁布剃发令,强令汉人剃发。沈迅率众坚守,誓不剃发投降。登州府派捕役捉拿沈迅。捕役被拒寨外10日后,沈迅拿两枚铜线酬劳,又问来者何事,捕役答:“奉州官之命前来捉你。”沈迅笑道:“州官凭什么捉我?如此说来一个钱不能给!”

州官闻知后,上报京师,说沈迅屯兵聚粮,意欲谋反。当时王万象已经降清,也力主攻打沈迅。清顺治四年(1647年),清廷命防抚朱国柱率清兵300人,降清汉兵3000人围攻孙受寨,沈迅凭寨固守。清兵遣莱州道入寨劝降不成,又出示公文。沈迅见有满文,说:“不知道这是何朝!”遂将公文撕碎,掷还来使。接着发炮轰击,杀伤清兵30余人,降兵500人。三日后箭矢弹药俱尽,而清兵围攻不止,沈迅看到大势已去,不禁仰天叹息,他的母亲说:“我全家报国的时候到了,不要因我而分心。”沈迅跪在母亲面前:“以前实在不忍心将困境如实相告,所以为此而忧心。”于是趁夜派遣沈迓携子相如突围,以图再举。沈迅的母亲及全家妇女悬梁自尽,他将亲人尸体堆积在柴禾之上,放火焚烧。然后,身着礼服向北朝拜,接着便投火自焚。全家27口人为国殉难。

据说,在就义前,沈迅书写符咒一张焚之,叹曰:“沈门子弟五百年不许做官!”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明末莱阳三君子”的赞誉,也揭开了沈氏家族无人做官的谜底,都是因为祖先遗训。除了在政界的表现,沈迅也是学识渊博,文才出众,著有《考思录》《沈诗九集》《因树庐》等著述,可惜多毁于战火。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