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的高温让青岛人度过了一个“最热的周末”,但万余名公交驾驶员、乘务员却要顶着烈日,在40℃左右的公交车厢里坚守岗位。7月25日,记者跟随23路车司机王福顺行车,一路上汗流浃背……
发车时车内温度37℃
7月25日上午10点52分,记者登上了王福顺驾驶的23路公交车,记者手拿温度计,还没发车,车内的温度已经高达37℃,“今天相比较于昨天,已经凉快不少了。昨天我们火车北站车队这一点风都没有,就跟蒸笼一样,今天还稍微有点风。”王福顺说。
在始发站有十余位乘客上了车,记者采访到市民王俊福,他刚上车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这几天真是热得不行了,出门就是遭罪啊。”当他看到记者手中温度计上的37℃说,“这还没发车,都已经37℃了啊,那一会车上人一多,再加上发动机一直运作,车厢内的温度肯定更高。”
记者观察到,随着车上乘客的增多,王福顺的鬓角渐渐渗出了汗珠,“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正常行驶的时候,都不敢用手擦汗,就等到到站了或者等红绿灯的时候,才会抓紧擦一把,毛巾总是湿漉漉的,就没有干的时候。”
记者同时也观察到,在车上的乘客,因为灼热的温度,也是汗流浃背,“李沧这边,距离海比较远,感受不到海风的清凉,所以有时候就感觉是在一个大蒸笼里,就算是有风也都是热风。”乘客刘玉凤说道。
多开几趟空调车就好了
记者了解到,青岛公交集团李沧分公司共有49条线路,而有空调的线路只有383和503两条路线,“我们李沧分公司共有49条路线 ,只有两条是空调车,所以我们分公司的员工基本上都是要在高温下坚持工作,大部分的司机都得每天工作10小时不休息。”青岛公交集团李沧分公司濮宗元书记说道,“公交司机特别辛苦,车厢空间小,车辆在运营过程中温度比室外温度还要高不少,司机也会大量出汗,有些驾驶员水喝了从前的两三倍,上厕所的次数反而少了。”
记者在体验的车上,采访到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孟翠萍,她说:“我们石家庄那边同一条线路,既有空调车,也有普通车,要是像这么热的天气,就算多花一块钱,我肯定选择空调车。我来青岛这段时间,感觉青岛的空调车并不多,如果能再多些空调车,这么热的天也可以舒服些。”
“我也感觉应该多开一些空调车,既让市民乘车舒服,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保证司机行车安全。”乘客李永志告诉记者说,“天这么热,司机真是汗流不止,擦个汗、心情烦躁,都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要是让我在一元钱的普通公交和两元钱的空调公交选择,我宁愿多花钱也要坐空调车。”乘客张爱玲说道,“主要是坐空调车舒服啊,这么热的天,谁不想舒服一点呢?如果空调车能再多些就好了。”
行车结束车内温度高达40℃
经过一圈行车,记者看到王福顺师傅趁着有空不知擦了多少次汗,等到下午1点35分营运结束,记者看到温度计上显示温度40℃,“这一路上发动机的温度,加上中午时间温度上升,这个温度算是正常吧。”
“等到下午二三点钟,那个时候的温度才是最高的,再加上车上人多的时候,超过40℃那也算正常。”王福顺告诉记者说,“这个温度,我一天就要换两次工装,要不衣服都湿透了,穿着难受。”
在车辆停靠的火车北站广场附近,记者看到有工作人员支好了棚子,棚子里的桌子上摆放着切好的西瓜以及绿豆汤等,记者跟车下来也是汗流浃背,吃了一块西瓜之后,也顿时感觉舒服了不少,“车队准备了绿豆水,西瓜等防暑降温品,在我们跑完一趟回来后,能有稍微放松的机会,吃块西瓜、喝碗绿豆汤,感觉好多了。”王福顺说道。
市民送清凉司机心里爽
记者在体验的过程中,看到有热心的市民给司机“送清凉”,虽然王福顺的车因为线路原因,没有收到热心市民的“清凉”,但是记者远远看到一块块曾泡在水桶里的毛巾和一瓶瓶矿泉水被送到公交司机手里,“之前我在行车的时候,也遇到过送清凉的热心市民,当时他们递给我泡过水的冰凉毛巾和矿泉水,我心里感觉特别舒服。”王福顺告诉记者。
公交司机在承受高温“烤”验的同时,车上的乘客也在经受高温“烤”验,为了让乘车乘客有更好的乘车环境,公交407路线驾驶员自费为每辆车上安装了新型小药箱,并配备上一批防暑降温药品将保障乘客不适之需。药箱里配备有藿香水、风油精、救心丸等防暑药品以及创可贴、纱布、碘伏、棉棒等应急药品。如有乘客感觉不舒服时,司机会免费提供给乘客使用,药箱内的药品会定期更换。细心的驾驶员们还为在夏季易犯低血糖的乘客准备了一些糖果,希望能在乘客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帮助到他们。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林盛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