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刀具工为“钻地龙”换“牙” 一待四小时变泥人

2016-08-12 08:35:49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光影
\
\

 

在地铁2号线的轨道掘进中,“钻地龙”(学名硬岩掘进机又名TBM)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嘴”里的41颗“钢牙”,但岩石坚硬,“牙齿”每天都要磨损四五颗。多亏了“牙医”——刀具工每天为它检查、更换,才能保证它正常发威。昨日,记者深入地下33米,亲身体验这些冒着69℃的高温为“钻地龙”做“手术”的“牙医”们的地下生活。

弓身淌水20分钟“寻龙”

昨日9时,记者来到香港东路与麦岛路交叉口的2号线麦岛站施工现场,下到地下26米深的隧道洞口。由于“钻地龙”已经快到达高雄路站,要想见到它只能沿着刚挖好的隧道步行前往。脚下的路是用钢筋网做成的临时栈道,仅容一人通过,有时还要翻越堆砌的建材,有时又有水柱从头顶浇下。洞内十分憋闷,记者走了几百米已浑身是汗。

20多分钟后,记者终于来到了“钻地龙”的尾部,这只庞然大物直径6.3米,长135米,重850吨,偌大的身躯已经将路堵得死死的,要想进入它的前头就必须从它的身下穿过。由于2号线地下水系发达,又是下坡作业,“钻地龙”的身下积累了不少水,混合着刚刚“咬碎”的岩石,俨然是一片泥沼。顾不得脏不脏,记者弓着身子淌水经过,短短几十步路,腿上和脚上已满是泥浆。

一待几小时练就真功夫

记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进入刀盘内,一进去就像进入火炉一般。原来,“钻地龙”经过一天的掘进与岩石摩擦产生了大量热量,刀盘内环境温度很高。记者看了下温度计,达到了69℃。但刀具工赵晓峰正和李俊杰等5位同事“淡定”地检查刀具。由于刀盘内部空间狭小,刀盘焊修与刀具检修、更换存在冲突,不能一起操作,为增加设备有效掘进时间,每天刀盘检修、更换都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丝毫不亚于一场急诊“手术”。

爬出“嘴巴”满身泥污

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有4把刀需要更换。在装新刀之前,赵晓峰先用钢丝刷清洗拉紧块、挡块、螺栓,再用水管将刀座内淤泥冲洗。水碰到刀盘上立马变成蒸气,刀盘里面温度可想而知,大家全都热得不行,他就提起水管顺便给大家冲个凉。等到4颗“牙齿”全部换好,时间已经过了四个多小时,赵晓峰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爬出“嘴巴”。由于刀盘里泥水、油污、高温,大家出来后满身泥污。记者也不例外,整个变成了“泥人”,前胸后背一身都是泥,头发也像水洗过一般。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傅春晓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