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喜迎第十二次党代会:新发展理念指引青岛扬帆远航

2017-03-27 07:47:39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新发展理念指引青岛扬帆远航——写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上)

一次更加雄壮的远征,将在青岛开启;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将在青岛擘画;一个更加绚丽的未来,将在青岛绽放!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于明日召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壮阔征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岛力量,在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是青岛的使命、人民的呼声、时代的召唤。

在25日召开的青岛市领导干部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江汀强调,要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把青岛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切实把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落到实处。即将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当前青岛正处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好今后五年的目标、思路和举措,使青岛在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既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期待,也是中央和省委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我们一定要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共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站位。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前进力量,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这是一个激荡的时代。全球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复苏艰难而缓慢,国内经济“三期叠加”、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这是一个奋进的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

击楫中流,苦干争先,时代青睐勇敢的弄潮者。过去五年,青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生产总值跨越四个千亿台阶,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民生持续改善,城市品位更加高雅。

梦想是远航的指南,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指引我市把准前进方向、奋力闯关夺隘的“灯塔”,是引领我市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开创新局面的“航标”。

创新发展,青岛勇立潮头。先后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试点的城市。

协调发展,青岛积极作为。制定了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一谷两区”快速崛起,西海岸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蓝谷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青岛不遗余力。成功获批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生态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升,胶州湾优良水质面积占比上升近20个百分点,大沽河实现全面治理,在中国宜居城市排名中,青岛名列第一。

开放发展,青岛勇闯世界。成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支点城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17个国际产能经济园区,海港货运、空港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5亿吨和2000万人次,城市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共享发展,青岛率先破题。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由64.0%提高到75.4%,是前五年的2.6倍;医疗保险“三险合一”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一体、同城同待遇基本实现,就业、教育、医疗、低保、慈善求助“一体联动”,精准扶贫高效推进。

坚定不移践行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青岛适应把握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指明了清晰的路径;为全市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描绘了壮丽的蓝图;为“十三五”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调创”步伐,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牵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创新成果泉水般喷涌

城市的奋进史,实则是一部创新史。

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是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近几年来,青岛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互联网+”“海洋+”“标准化+”行动,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创新成果泉水般喷涌。

创新发展,科学高效的创新机制是重要保障。青岛出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围绕简政放权、科研人员松绑、人才自主评聘、外籍专家待遇等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推进国家专利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更多青岛品牌走向世界;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工程,培育100家“专精特新”隐形冠军。

创新发展,高端创新载体的作用至为关键。经过积极努力,深海基地、深海钻探基地、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5家国字号创新平台在过去几年相继落户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器96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5家,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海洋人才港等高端平台建成运营。

创新发展,人才是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力军”。围绕“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四条主线,青岛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吸纳高端人才,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发展的高地。其中,“中科系”已在青岛形成“两所八基地一中心一园一城”的格局;“高校系”有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在青建设校区,北京大学等20多所高校在青设立研究生院和研究院;“企业系”有中电科、中船重工等众多产业高端和行业前沿项目落户;“国际系”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20个,总数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创新发展,青岛企业历来敢为天下先,主动转型成为创新标杆。在海尔、海信、中车青岛四方股份等大企业带动下,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交易额过去五年内分别增长4.8倍、5倍、4倍,增幅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商标申请量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誉为“青岛现象”。

创新无边界,能量无极限。

产业关键技术陆续取得突破。近几年来,青岛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瞄准蓝色、高端、新兴产业,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8家,智能机器人、海洋装备材料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专项支持,新型航空润滑材料、超高压电缆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业链、技术链全面走向高端。

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青岛创客大街、盘谷创客空间等12个创业街区建成并投入运营,千万平米科技孵化器、千万平米人才公寓等项目进展顺利,签约引进高等院校28所;新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到去年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31.7万户,增长14.5%,每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万户,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天新增750户,充分显示出大众创业的澎湃热情。

在创新的巨大力量推动下,青岛聚焦“转调创”、发力“蓝高新”,经济竞争力更加强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稳中走强。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54.7%,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25.1%,战略性产业产值增速大大快于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实体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在创新的巨大力量推动下,青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更加持久。600多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财富金融、综合行政执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创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放管服”、商事制度、文化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国有企业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教育、长期护理保险等改革成为全国亮点。

把协调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弹出美妙的“协奏曲”

一个健康的躯体,总能展现优美的协调性。

一座和谐的城市,总能弹出美妙的“协奏曲”。

协调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城市繁荣的热切呼唤。

近几年来,青岛将协调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为目标,针对薄弱区域重点施策,围绕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全力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均衡性,量变产生质变,裂变促成巨变。

在全域统筹的战略框架下协调发展,使青岛一举突破长期以来的单一城市核心,东岸、西岸、北岸三城竞相绽放,相映生辉。其中,东岸城区做优做美,内涵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路更平,景更美,居民生活更舒适;西岸城区做大做强,通过大力推进蓝色经济,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北岸城区做高做新,围绕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的目标,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变化日新月异。

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使青岛成功实现多组团发展,即墨汽车产业基地、胶州临空经济区、平度南村家电产业园、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向好,50个特色小镇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无限……一个个活力四射的新增长极强势崛起。

县域兴则全域兴,县域强则全域强。

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使县域经济长期薄弱的短板迅速补齐,成为拉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生力量。

2012年以来,青岛市财政收入先后跨越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大关,2015年更是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2016年完成1100亿元,同比增长10.3%。与此同步,县域财政收入也异军突起,去年,即墨市财政收入达到105.1亿元,成为全省唯一财力过百亿元的县级市。至此,青岛进入财政收入“百亿方阵”的县市区,历史性地达到5个。

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使城市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镇化水平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886.8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14%。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920.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1.5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18个百分点。

全面协调发展,还推动“文化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文化青岛”枝繁叶茂。青岛成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6000多个社区村落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文化产业增加值由356亿元增至557亿元,影视产业昂首迈向世界级。

“文明青岛”硕果累累。青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10个区市全部进入省级文明县(市)行列,获评“中国好人”万人上榜比例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一批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13万余人,涌现出一批以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最美志愿者”等为代表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大爱青岛”“公益青岛”已成为青岛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协调发展还体现在青岛积极为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勇担当、作贡献上。

近几年来,青岛积极主动参与、融入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用蓝色经济、高端技术创新、先进制造业、扶贫协作等领域的出色成绩,推动全省特别是胶东半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补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城市群等诸多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青岛广泛参与并较好地发挥出应有的区域带动和骨干支撑作用。特别是与同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等地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通过青荣城铁、龙青高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双方的互访互动,在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对外开放、项目建设等诸多方面交流经验、共同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与菏泽的对口扶贫协作中,青岛主动对接,抓实项目,抓细措施,在项目扶贫、园区共建等多领域奏响了“协作曲”,一批扶贫协作项目成效明显,双方合作共赢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打响蓝天碧水保卫战

天地万物,无不企望绿色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青岛按照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以山体、海湾、河流、湿地、滩涂、林带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加快构建支撑城市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功能不断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持续稳定。

上有蔚蓝天,碧水浮游鱼。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青岛全面打响了蓝天碧水保卫战。

位于老城区的数百家老工业企业,曾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因为装备落后等原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此,青岛克服重重困难推进老企业搬迁,陆续关停、搬迁老城区工业企业上百家,使老企业通过搬迁实现转型升级,使市区工业污染源基本消除。

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青岛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洁净燃料替代、新能源公交车替代,清洁能源比重不断提升。过去五年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

以保护“母亲湾”生态为主线,青岛制定实施了《胶州湾保护条例》,率先用立法的形式对胶州湾实施终极性、永久性保护,持续加大近海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提升,使“母亲湾”重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

针对全市32条重点河流,青岛率先在全国实施“河长制”,由区市、镇街党政负责人领衔,为水域治理做起了“当家人”。通过建立健全流域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河长、河段长亲自督战,治污和治水合力,打造“水清、河净、富有生机”的水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不停歇,城乡年年添新绿。过去五年,全市城乡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共建成万亩林场35处,改善提升城市绿地1821.86公顷,改善提升公园绿地1153.07公顷,城市绿地总量达到10852.84公顷,公园绿地总量达到2402.99公顷。2014年,青岛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园区原有168种植物的基础上,新栽植各类植物1500余种,园区绿地覆盖率从52%提高到71%,打造出一座美轮美奂的大花园。

绿色产业在青岛也日益兴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投身绿色产业发展,一个个“绿色金矿”被陆续发掘,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引领时代之先,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成倍提高,餐厨垃圾处理形成新能源,万亩林场撬动社会资金38亿元。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绿色发展为“生态青岛”之树不断培土施肥,并结出累累硕果——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重要成果,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每立方米66微克下降到45微克。去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7%,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优良天数为29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33天,优良率为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青岛蓝”成为热词;

过城河道基本消除污水直排,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污染物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大沽河治理工程提前一年完成,“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治理目标全面实现;

林木绿化率达40%,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胶州湾一类、二类优良水质面积所占比例从2012年的52.9%提升到2016年的71%;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全覆盖;

陆续获批、获评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区、全国绿化模范县;

……

生态建设,永无止境,未来更加可期。瞄准天蓝、地绿、海净、水清的目标,青岛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义无返顾、一路疾行。

以对外开放为源头活水,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天高海阔,最期待的是开放的胸怀。

青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的源头活水,国际化程度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几年来,青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深度融合开放新格局,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青岛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以“国际化+”战略为指引,全力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全面提升青岛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面朝大海,心怀世界,青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一带一路”沿线率先布局,国际合作全面开花。

海尔收购通用电气旗下家电业务,成为迄今为止青岛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青岛万达影视并购美国传奇影业,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桩文化并购项目;海信、双星、澳柯玛、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华通、金王、森麒麟等大批青岛企业纷纷借势出海,在国外投资建设先进的现代化工厂。

短短几年间,青岛围绕“一带一路”建立100多个投资总额6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项目库,合作建设国际产能经济园区达到1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庞大的产业链经济,“青岛制造”的品牌影响力极速扩大。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政府推动、大企业带动下,订单不足、自身又无力“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一带一路”的润泽。去年,针对中小企业困难,青岛举办了中小企业中外采购洽谈会,邀请“一带一路”辐射区域的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外商到会采购,全市205家中小企业参会,达成出口意向逾4.3亿元,商超采购意向6000万元。

“一带一路”带动,对外开放加速。

国际合作不断加深。青岛与世界500强企业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融合力度空前,仅去年一年,青岛就与大众、西门子、空客、庞巴迪、亚马逊、大陆、曼福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签约设立28个项目,协议外资额13.2亿美元。

新型商业快速成长。青岛市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互联网+大外贸”新型商业模式打开新通道,去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全市货物进出口贸易实现回稳向好,去年外贸出口2822亿元,同比增幅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占全国份额增加到2.04%。过去五年,青岛出口顶住压力,强力企稳回升,是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实现连年增长的城市。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以运输、旅游、建设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巩固发展,贸易额占比超过80%,以保险、通讯、金融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贸易快速增长,占比接近两成。青岛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并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服务外包最具潜力城市。

高端出口力度加大。技术含量高、代表青岛制造实力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已超过四成;一般贸易规模接近300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超过六成。

开放的青岛,国际的青岛,收获的青岛。过去五年,青岛的外资利用额连续跨上30亿美元、40亿美元、50亿美元、60亿美元和70亿美元五个十亿美元台阶,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来青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外资眼里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创造民生福祉

伟大的时代,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伟大的时代,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近几年来,青岛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加快实现。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由64.0%提高到75.4%,是前五年的2.6倍。

充分就业是民生之本。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壁垒,青岛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率先建立起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有就业愿望和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农业富余劳动力、复退军人、残疾人、失地农民等各类群体全部纳入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扶持范围。

困难群体是帮扶重点。为了帮助困难群体“找饭碗”,青岛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户籍门槛限制,进一步扩大就业困难人员范围;针对全市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出台近20项具体举措。

社会保障是稳定之石。青岛在全省率先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医疗保险“三险合一”,在全国首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大病救助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针对失智老人的精准护理保障制度,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全部实行市级统筹。

苦心耕耘,硕果累累。

过去五年,全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服务业占主导的就业结构;劳动者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困难群体签订劳动合同的正规就业比例连年增长,从2012年的39%,一路提升至2016年的72.9%。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去年年底,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较2011年底增幅均超过20%。

青岛针对困难群体的各项救助政策标准也是连年提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50元、470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1640元、5820元。

居者有其屋。为了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实现这一梦想,过去五年内,青岛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共完成13.4万户棚户区改造,5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保障。

一件件暖心的民生工程,一个个扎实的惠民举措……让城乡居民切实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此刻,青岛正站在再创辉煌的新起点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江汀在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即将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明确我市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举措,对青岛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面向新征程,谋划新跨越。

青岛将勇立时代潮头,立足山东、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青岛作用、体现青岛担当,以改革创新和务实高效,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座城市的崭新业绩!

一次更加雄壮的远征,将在青岛开启;

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将在青岛擘画;

一个更加绚丽的未来,将在青岛绽放!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林 刚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