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22日11时许在青岛上空首吻

2017-04-22 09:18:34
责任编辑:光影

原标题:天舟今在青岛上空"首吻" 青岛监控站有重任

4月20日,当举国上下为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而欢腾时,坚守在青岛胶州湾畔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兴奋之余,神经依然绷紧。天舟的成功发射,对测控站工作人员而言,只是整个运行轨迹的初始。青岛监控站作为山东省境内天舟一号的唯一测控站,将在未来数月里承担起天舟掠过青岛上空捕获数据的重任。而让岛城和齐鲁大地为之自豪的是,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首吻将于22日上午11时许,在青岛上空进行。

\

工作人员维修测控设备。(受访者供图)

\

陈精杰

执行天舟一号发射测控任务的青岛测控站总工程师陈精杰说,在2个月前,他们就接到了天舟一号发射后执行测控任务的命令。

“‘测’,就是‘我要知道你’、‘控’就是‘我要控制你’”。陈精杰表示,在天舟一号进入太空的某个接点上,青岛测控站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数据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天舟一号的飞行。

“测控”二字,对这里的工作人员而言,无疑有着更特殊的意义。为保证整个测控过程万无一失,团队成员24小时轮流值班检测设备。二三月份的青岛,海风很大气温极低,为保证信号接收塔不出意外,站上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爬上50多米的高塔进行焊接、检修和数据的测试。

只要飞船运行到青岛站的测控区域,指挥中心就可以迅速捕捉到飞船的轨迹、方位、燃料数据,同时采集它在运行过程中拍摄到的照片以及视频,并将这些照片和视频传送到飞船的国家指挥中心。

半岛记者在青岛测控站看到,测控站的30多名工作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仔细观察相关数据,保持高度警惕。

陈精杰表示,天舟一号在未来数月里,会在太空与天宫二号进行3次对接。22日,天舟一号将进入青岛测控站的测控范围,恰巧当日上午11时许,“天舟”与“天宫”将在青岛的上空进行首次“接吻”。

“天舟和天宫的首吻选择青岛,青岛人民为之自豪,齐鲁大地也为之自豪。”陈精杰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天舟一号主要开展 哪些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李绪志透露,空间应用系统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主要开展了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两相系统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等4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其中,“微重力对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研究”项目,主要开展微重力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影响研究。这项研究将为开发抗骨质流失药物、应用多能干细胞进行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肝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衰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人物档案

1.陈精杰 青岛测控站总工程师

自从两个月前接到天舟一号发射任务后,就很少回家,作为测控站总工程师的他全身心在指挥中心进行协调与指挥,以至于没有时间陪妻子去医院取出术后的钢板。

测控任务中的座右铭:忠诚 善战 担当 卓越

2.李波 青岛测控站某项目组组长

他被大家喻为串珠子的“红线”,不管哪个项目出了问题,他都得带领大家一起研究、诊断并解决。

测控任务中的座右铭:严上加严细上加细 慎之又慎 实而更实

3.王亚萍 通信通

身为女性,她每天都和男同事一样身扑一线,对通信线路和数据进行反复检修与测验,甚至爬上几十米高的铁塔搜集数据,以确保测控数据准确和万无一失。

测控任务中的座右铭:精心维护严格操作 确保通信 畅通高效

4.祝敬乐 2014年“中国航天基金奖”获得者

为保证信号接收不出差错,祝敬乐几乎每天都要爬上50多米高的信号塔进行焊接、检修和测试。

测控任务中的座右铭:勤学苦练,争当捕获能手;精心维护,誓夺任务全胜

50多米高的信号塔 他几乎天天爬

接收信号的天线在天舟一号整个运行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损毁,为保证万无一失,作为团队一员的祝敬乐,每天就和“大锅盖”及信号塔捆在一起。

二三月份,青岛海风很大,为保证信号接收不出差错,祝敬乐几乎每天都要爬上50多米高的信号塔进行焊接、检修和测试。

陈精杰说,对于天舟一号飞船,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只是整个测控过程的一个节点,从指挥中心的指挥到飞船的发射再到数据接收、发送和分析,每个过程来不得半点差错。

“飞船发射之前,指挥部为此多次做过测试。”陈精杰表示,只要飞船运行到他们的测控区域,他们坐在指挥中心就可以迅速捕捉到飞船的运行轨迹、方位、燃料数据,同时可以采集它在运行过程中拍摄到的照片以及视频,并将这些照片和视频传送到飞船的国家指挥中心。同时,这个测控站还可对飞船进行飞行过程的诊断。

陈精杰说,天舟一号飞船在未来3个月的时间里,会在太空与天宫二号进行3次对接,每次对接的时间都不一。天舟一号作为补给船,对未来我国建立太空空间站具有非凡意义。3次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将完成离轨减速,我国不再对飞船进行回收。

不回收飞船,是否产生太空垃圾?

对于这一问题,陈精杰表示,飞船离轨减速之后,一部分碎片燃尽,一部分碎片将坠入大洋,不会产生太空垃圾。

“从发射到离轨坠落,整个过程都是环保的。”他说。

80后成测控主力 一周回不了一次家

身为测控站的总工程师,陈精杰出生于1979年;而有着测控站“通信通”之称的王亚萍则出生于1980年;曾获得过2014年中国航天基金奖的祝敬乐则出生于1987年。

身为女性,王亚萍在接到天舟一号发射和运行的测控任务后,每天都和男同事一样身扑一线,对通信线路和数据进行反复检修与测验。

“她还爬过铁塔。”项目组组长李波说,“这样一个大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

李波,38岁,作为其中一个项目组组长的他,被大家喻为“红线”。

他说,天舟一号的发射测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测”到“控”,团队协作异常重要,每个环节都不能小觑,一个环节出问题,全盘皆输,每个点上出了问题,他都得参与诊断解决。

自接受这个发射监控任务后,因工作忙碌,一个周都回不了家一次,无法与爱人和孩子团聚。这种状态几乎已经成为团队成员的习惯。

去年冬天,陈精杰的妻子手术后在腿部植入了钢板,按照医院医疗方案,本应在3月初将钢板取出,可由于天舟一号的发射,让他没有时间照顾家人,他只能等完成天舟测控任务之后,再去安排妻子做手术。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报道(署名除外)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