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糨模人泥塑已有近200年历史 正申报山东省级非遗

2017-05-31 09:44:21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光影
\

原标题:非遗糨模人捏出众生相

45岁的莱西市望城街道西水道村村民李泽志,作为糨模人泥塑第四代传人,从四岁便开始学艺。为了将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在考取艺术院校雕塑专业深造毕业后,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乡从事这门传统技艺。目前,糨模人泥塑技艺正在申报山东省级“非遗”,李泽志希望这门技艺能引进校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追溯糨模人技艺传承近200年

糨模人泥塑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以清同治年间民间艺人李国文、李振全父子最有名气。糨模人泥塑初期的作品多为造型简朴的耍货类泥塑。至第二代传人李振全开始,糨模人艺术逐步趋向于写实性泥塑创作,并形成自家独有的风格,糨模人泥塑进入兴盛时期,其泥塑作品在胶东一代颇为流行,对后来糨模人泥塑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这种泥料细腻柔韧,可塑性强,阴干后进行烧制异常坚硬,因泥塑所用泥料是漂洗泥浆得来,这里的“浆”即“糨”字,又有部分模具范制作品,于是民众就送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称谓——“糨模人”。

从4岁开始,李泽志便跟着爷爷学习传统糨模人泥塑技艺。为了将祖传的糨模人泥塑艺术进一步发扬广大,他1993年进入省美术院校雕塑专业深造三年,毕业后先后去广东、天津、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在选材、造型及制作工艺上结合众家之所长,形成了具有李氏家族特色的、具象化写实泥塑的艺术形式。为了将祖传技艺传承下去,他还谢绝一些企业的高薪工作,坚持回乡重振糨模人泥塑技艺“雄风”。

探访十多道工序制成精美泥塑

记者在李泽志的创作室看到,李泽志拿出一团泥巴在手里一揉一搓,轻轻一捏,再用工具勾勒一下,一个造型优美,生动逼真人物头像跃然手上。李泽志介绍说,糨模人泥塑用泥是黄胶泥,黑胶泥,经过淘洗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例如耍货泥塑泥老虎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老虎形象,经过修改、即可翻制模具,过去陶制模具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现代一般用石膏翻模。模具泥塑就是把泥料压在模子上,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塑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塑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糨模人泥塑最具典型的是肖像类小型人物泥塑,参照现实人物所做的小如蛋卵的头部极其逼真,堪称泥塑技艺的极品,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李泽志说,制作肖像类小型人物泥塑需要经过取土、筛选、炮制、沉淀、揉泥、醒泥、塑造、阴干、彩绘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否则制作出来的作品会存在瑕疵。其中,泥料选材是取地表2尺以下的生性粘土,采用漂洗法所提取的泥料温润、细腻、柔韧性强。在醒泥环节,揉好的泥可以存放1-2年,放置时间越长,泥胚中不仅没有气泡,而且更具韧性。塑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人物的神态。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他还总结了一整套自己的泥塑制作技法,编写了一套制作歌诀,能在仅有鸽子蛋大小的泥料基础上做到超写实的人物头像刻画,形象生动可爱,极具审美感染力。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通讯员李焕青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